以享樂的心求生西方極樂是否不能往生?
公案
下面我們舉一個公案來說明!队」夥◣熚拟n·致廣慧和尚書》陸紫卿公案:
“江蘇如皋,掘港,陸紫卿(法名德超),稍通文字之農(nóng)夫。夫妻子女均皈依。其女出家,仍在家住。其子出家,未幾死。其出家衣服戒費,及送終費,皆彼供給。意欲以田產(chǎn)賣盡,做功德,以免有所掛念。
田已賣矣,其兄知之,令其贖回。其兄以弟無子,當以己子承繼,謀家產(chǎn)起見,勢極兇勇。不得已,覓鄉(xiāng)長說其事。其田定規(guī)賣得便宜,故鄉(xiāng)長不肯令贖。”
《印光法師文鈔》中提到:
有一個居士叫陸紫卿,江蘇如皋人,法名德超(應該是印祖所取),是一個稍通文字的農(nóng)夫,與妻子、兒女都皈依佛門。
后來他的女兒、兒子都出家了,但仍舊住在家里?上鹤映黾液螅瑳]多久就去世了。作為父母,陸紫卿出錢供給兒女出家的衣服、戒費,以及兒子的送終費。但因為他家里也不是很富有,所以準備把田產(chǎn)賣掉做功德,以免有所掛念。
這個陸紫卿很有意思,他應該沒有多少文化,同時性格也很懦弱,從小比較聽他大哥的話。后來他的田賣了,他兄長知道之后就狠狠地罵了他。
他的大哥其實不是好心,而是因為弟弟的兒子死了,女兒又出家了,弟弟的田產(chǎn)應當由自己的兒子來繼承。但現(xiàn)在陸紫卿卻賣了田產(chǎn),那他就得不到了。所以他狠狠地罵自己的弟弟,命令他必須贖回來。
但是陸紫卿因為學佛的緣故,把田產(chǎn)賣得比較便宜,別人不愿意再退還。跟鄉(xiāng)長去講,鄉(xiāng)長也不答應:“你已經(jīng)賣掉的東西,怎么能退還呢?”
“其人進退兩難,從鄉(xiāng)長家出,即投河而死,其尸直立水中,面西合掌。……世有立化者,然亦不多。德超,投河而直立河中,較彼平地立化者,為奇特。設(shè)非通身放下,決期往生者,能如是乎?”
他沒辦法要回來,但可能又從小比較聽大哥的話,很怕他大哥,所以進退兩難。最后走投無路,從鄉(xiāng)長家里面出來之后,就投河自盡了。可見,他應該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性格也很懦弱的人。但非常稀奇的是,陸紫卿的尸體是站立在水中的,而且兩手合掌,正好面向西方。非常神奇。
所以,印光大師感嘆:世間是有站著往生的人(比如王龍舒居士),可也是極少。像這樣一個沒有多少文化、性格很懦弱的人,投河而死在水中,竟然能面向西方,雙手合掌,站著往生。比起在地上站著往生的人,要更加不可思議。
陸紫卿的公案令我們思維:他為什么能做到這樣?他不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出離心也不一定修得非常好,只是一個煩惱很重、沒有主見的人而已。
印祖同時也介紹了另外一個皈依弟子,叫鄭慧洪。他是一個在家人,也勸他父母信佛,后來年紀很輕就去世了。
獨生兒子死掉后,他的母親非常心疼。她也沒有什么文化,活在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的獨生兒子,F(xiàn)在獨生兒子死了,作母親的就想:“我在這個世間活著也沒有什么意思了。兒子原來在世時,教我念佛求生凈土,我兒子肯定往生西方去了。”因為愛子情深,她就想要到西方跟兒子團聚去。
為了到西方凈土跟兒子團聚,她選擇了一個最絕烈的方法:服毒自殺。她自殺的時候吃了毒藥,本來肯定是很痛苦的,但是,從臨終一直到去世之后,她都是兩手合掌結(jié)跏趺坐,沒有絲毫的痛苦,顏貌如生。就這樣往生了。
一個母親,因為愛子情深服毒自殺,能有這樣不可思議的現(xiàn)象。在當時,有許多當?shù)厝艘虼硕欧,因為這太不可思議了。
鄭慧洪的母親,她有什么出離心呢?她不可能有對整個輪回的厭離心。她服毒自殺,完全是因為對兒子的貪愛心。因為兒子去世而痛不欲生,她到西方的目的,是為了跟兒子團聚。但你不能說,這樣的人就絕對不能往生。
總結(jié):
即使沒有如量的出離心,而是以求享樂心,只要有真信切愿,以西方為重,決定往生。我們看,這正是善導大師講的“五乘齊入”,或者是“唯除少數(shù)依福田力”,人天乘的修法依凈土法門也能往生。
當然,我們這里要簡單分析一下,什么叫人天乘修法?人天乘修法,他是不以現(xiàn)世為重,而是以后世做人生天為重。他不會去完全追求現(xiàn)世的享受。
就像現(xiàn)在有些老太太,她認為念一聲佛,就得到一塊錢,每天念五萬聲就是五萬塊錢,下一輩子有五萬塊錢用。有些人念佛是為了這個目的,是人天乘的修法。當然,他沒有發(fā)愿往生西方,這非?上。
他念佛是為了下一世生天,但是他沒有選擇生天的法門,而是選擇了凈土法門,把往生凈土當做生天一樣,到那里就能好好享受,下一世沒有痛苦,只有享受。就這種心,你說能不能往生呢?難道就絕對不能往生嗎?
為什么《阿彌陀經(jīng)》里,佛要說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就是針對人天乘修法的這些人。你為了避苦求樂心往生西方,也能往生。
所以我們不能說這樣的人就絕對不能往生,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我們抉擇往生的信心來說,必須要在這個地方斷除疑惑。不能因為這個,而懷疑自己往生不了。
附帶辨析:是否不用發(fā)菩提心、出離心?
修學歧途:既然發(fā)菩提心乃至如量的出離心,不是往生的必要條件,那么我就不用發(fā)菩提心、出離心,以求享樂心往生就可以了。
當然我們不是說就不用修出離心、菩提心。只是從斷除疑惑,抉擇最低的往生標準上講,你不要以為這樣就往生不了。出離心、菩提心,甚至勝義菩提心都盡量地要去希求,甚至要希求上品上生,這都有必要。
我們前面之所以用大量的篇幅來分析這個問題,就是要知道凈土法門非常奇特,它可以“五乘齊入”。所以你不要在真信切愿之外,硬要自己加上許多條件。
第十八大愿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它沒有加什么菩提心、出離心等等許多的條件。你只要有真信切愿,就絕對往生,沒有講其他的條件。
所以就看你事相上信愿是否具足,沒有懷疑,那就絕對能夠往生。即使你是人天乘的修法,也能往生。當然有個條件:你有真信切愿,那你就百分之百往生,決定往生。
本文摘自念西法師《凈土法門關(guān)要及修學歧途》
- 上一篇:不要總是空談,若是真厲害,拿出來點東西看看
- 下一篇:求生極樂世界可以活著去嗎?
- 仁德上人:為什么念佛的人多而往生的人少?
- 宏圓法師:要想往生就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 凈界法師:下定決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夢參法師:學佛者可以不求往生極樂世界嗎?
- 凈界法師:如何才能往生?對娑婆世界的愛取調(diào)伏到很低
- 凈界法師:往生的心態(tài)比念佛數(shù)目更重要
- 印光大師: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凈界法師:所有一絲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 印光大師: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妙江法師:親歷了母親的往生
- 道亮法師: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 念西法師: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能往生嗎?
- 大安法師:什么叫功夫成片?往生條件是念到功夫成片才行嗎?
- 印光大師:怎樣念佛才能往生?
- 蓮池大師:若能信心念佛就能往生西方
- 大安法師:十方剎土有幾種?西方極樂世界屬于哪種剎土?
- 靜波法師:帶業(yè)往生要有船
- 念西法師:凈土關(guān)要及修法、講法歧途
- 印光大師:什么人念佛不能往生?盲聾暗啞者能往生嗎?
- 夢參法師: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什么?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佛與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