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接納——利他

  【理解——接納——利他】

  對聲聞行者來說,一旦解脫,就所作已辦,安享涅槃之樂去了。但對菩薩行者來說,不僅要成就解脫的智慧,還要成就利他的慈悲。因?yàn)橹腔,所以不?a href="/remen/shengs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生死。因?yàn)榇缺圆蛔∧鶚。其?shí),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悲憫之心,但這種悲心是被我執(zhí)處理過的,是建立在個人好惡的基礎(chǔ)上,狹隘而又渺小。怎樣才能發(fā)起廣大的悲心?首先要學(xué)會理解他人,接納他人。

  我們審核一下,自己有沒有理解別人的能力?能夠理解到什么程度?在什么層面可以理解,超過什么層面就不能理解?通常,我們最能理解的就是自己。不論自己做些什么,哪怕干了壞事,都能找到無數(shù)借口,但要理解別人就比較難。一方面,在程度上比較淺,只能初步理解;一方面,在對象上比較窄,對不感興趣或有利害沖突的人就不愿理解,不愿同情。

  再如我們對眾生的接納,有的心中只能裝一個人,有的心中可以裝兩個人,有的心中可以裝更多人,但無論裝多少,終歸是有限的,因?yàn)檫@種慈悲是建立于我執(zhí)之上。而菩薩道修行是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就是將自己和眾生視為一體,沒有任何好惡之分,親疏之別。這就必須通過菩提心的修習(xí)來打破自我。

  沒有這個處處設(shè)置障礙的“我”,才能解脫自在,獲得真正的自由。社會也在提倡自由,如言論自由,信仰自由等等,但這只能給大眾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究竟的自由是在我們內(nèi)心而非別處。如果內(nèi)心還有執(zhí)著和煩惱,即使生存環(huán)境再自由,我們一樣會被煩惱所縛,成為我執(zhí)的囚徒。自由,是相對不自由而言;自在,是相對不自在而言。我們想要自由自在,就必須鏟除內(nèi)心不自由、不自在的生長因素。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