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不能彼此理解

  為什么我們不能彼此理解

  生活在這個世間,我們常常會面對彼此誤解的尷尬,面對難以溝通的無奈。對于心理治療師來說,與人溝通更是必須具備的專業(yè)技能之一。但僅僅依靠技巧,未必就能真正走入對方的內心。比如“共情”的運用,要求治療師從病人的視角看待世界,以此進行溝通。但正如心理學家歐文·亞隆教授所說的那樣:“真正了解一個人的感受是極端困難的一件事情,太多的時候,是我們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其他人身上。”

  障礙這種“共情”的,正是我執(zhí),是強烈的自我重要感。這就使得我們總是帶著自己的標準和好惡看待問題,無法做到真正的共情。而大乘佛教的慈悲,則是以強烈的利他主義愿望為前提,這是走近對方、接納對方、包容對方的首要條件。在修習慈悲的過程中,要在空性見的觀照下不斷克服我執(zhí),擺脫自我中心感,這樣才能消除自他雙方的隔閡,走進對方的心靈世界,達到真正共情的效果。

  大乘佛教有一部《入菩薩行論》,由寂天菩薩所造。這部論典為我們提供了一套“自他相換”的修法,其理論基礎,就是認識到我執(zhí)的過患和利他的利益。具備這一認知,進而將對自我的重視轉向一切眾生,把對眾生的漠視轉向對待自己。換言之,就是將自我和眾生在心目中的地位進行對換。這種修習可以幫助我們舍棄自我的重要感,建立利他之心,也是達成共情的善巧方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