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恐懼更淡定

  恐懼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源于自己的內(nèi)心。一個內(nèi)心充滿恐懼的人永遠不會有從容的心態(tài),沒有恐懼才能更淡定。

  不應(yīng)死者,可消災(zāi)免難。

  若定業(yè)不可轉(zhuǎn),應(yīng)被難命終者,即可因此生西方。

  以上法師之言,今略申說其意。

  念佛(阿彌陀佛),常人惟知生西,但現(xiàn)生亦有利益。古德嘗依經(jīng)論之義,謂念佛有十大利益。念觀世音名號,常人皆知現(xiàn)生獲益,故念佛菩薩可避飛機炸彈大炮,亦決定無疑。

  常人見飛機來,惟知懼?张,何益。入地洞上山亦無益,惟有誠心念佛菩薩。

  于十分危險時,念佛菩薩必懇切,容易獲感應(yīng)。若欲免難,惟有勤念佛菩薩。

  危險時須念,平日亦須念。因平日勤念,危險時更得力。

  業(yè)有二種,以上且約不定業(yè)言。倘定業(yè)不可轉(zhuǎn),必須被難命終者,雖為彈炮所傷,亦決定生西。

  常人惟知善終(即因。┠松鳎珵閺椗谒鶄嗫缮。因念佛菩薩誠,佛菩薩必來接引,無痛苦生西。

  生命中的苦痛是鹽,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

  從前,有一個老禪師的弟子非常愛抱怨,于是禪師決定幫他開悟。

  一天,禪師讓小和尚下山買些鹽回來。小和尚回來,將鹽交給了禪師后,禪師吩咐他:“去取一杯水來,然后抓一把鹽放進去。”

  小和尚照著做了。

  等鹽完全融化后,禪師對小和尚說:“喝一口,然后告訴我味道。”

  小和尚雖然不知道師父的用意,但還是照著做了。

  禪師問:“味道怎么樣啊?”

  “很苦,很澀!”小和尚答道。

  禪師示意小和尚跟他到了寺院后面的湖邊,然后再次命令小和尚:“抓一把鹽放在湖水里。”

  小和尚照著做了后,禪師又吩咐道:“嘗嘗水的味道。”

  “很甘甜。”小和尚答道。

  禪師微笑著說:“同樣的鹽放在杯子里又苦又澀,放在湖水里卻是甘甜的,你明白了嗎?”

  小和尚頓悟。

  生命中固然會碰到很多的煩惱和波折,但是只要我們能夠敞開心胸,將一切困擾看淡,境遇就會改變。如同故事中禪師所講的道理:痛苦是鹽,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如果你想活得愉快,心胸就得寬廣一些,學(xué)會善待自己和容忍別人。

  若約通途教義言,應(yīng)觀我身、人身、山河大地等皆虛妄不實,飛機、炸彈、大炮等亦當(dāng)然空無所有。如常人所誦之《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等皆明此義。心經(jīng)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督饎偨(jīng)》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