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通靈的心境
性情是一種修養(yǎng)和內(nèi)涵,人的修養(yǎng)越高,就越淡定從容,也就不會輕易發(fā)作。發(fā)脾氣是一種情緒的發(fā)泄,發(fā)泄情緒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阻礙了真正的智慧,所以,想要不失智慧,就要提高境界,保持理性。
弘一法師用佛語教化世人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德林。”火為嗔恚之火,一發(fā)脾氣,功德就沒有了。功德與福德不同,功德是定慧,一發(fā)脾氣,定就失掉了,跟著慧也沒有了。福德不會失掉。名聞是榮譽,為社會大眾所尊重贊嘆者,雖有好名聞,也會被嗔恚所破壞,因為人不喜見也。
佛家教化世人不要有嗔恚之心的故事也頗為多見,白隱禪師是日本江戶時代有名的禪僧,從不追逐名利,終生住在鄉(xiāng)下的小廟里,以著作和說法來渡化眾生,培養(yǎng)出了很多名僧,如東嶺圓慈、峨山慈棹。
一次,一個武士慕名前去拜訪白隱禪師,見了面后,武士恭敬地問白隱:“禪師,你所描述的地獄和極樂之說到底是真實的呢,還是憑空虛構(gòu)的呢?如果是真實存在的,能否帶我參觀一下呢?”
白隱禪師聽后,沉默了幾分鐘,突然破口大罵,而且用語極其惡毒。
對于這種突發(fā)狀況,武士非常震驚,沒有想到一向德高望重的白隱禪師會如此粗俗,但他還是以一個武士應(yīng)有的修養(yǎng)克制著自己內(nèi)心的怒火。
但是,白隱禪師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且越來越過分,甚至嘲弄武士的劍連只老鼠都砍不死。
武士終于忍無可忍,拔出腰里的佩劍刺向白隱禪師,并罵道:“你真是豈有此理,我誠懇地來求教,你怎么可以出口傷人,如此羞辱我呢?”
殺氣騰騰的武士用劍尖指著禪師的鼻子,一步步把禪師逼到了角落里。白隱禪師退到柱子后面,面不改色地說:“你不是要我?guī)銋⒂^地獄嗎?現(xiàn)在你不是已經(jīng)看到了嗎?這就是地獄。”
聽了白隱禪師的話后,武士一愣,察覺到自己的失態(tài),明白了禪師的良苦用心,連忙扔掉劍,跪在地上道歉:“對不起,禪師!剛才是我魯莽失態(tài)了!請你原諒。”
白隱禪師微微一笑,說道:“這就是極樂!感覺到了吧!”
事實上極樂世界和地獄就在每個人的心里,一念之間,你可以身處極樂世界也可以身處地獄,關(guān)鍵是看你怎么對待人生。
如果人人都能夠處處忍耐克制,消除自己嗔恚的劣根,善待他人,與人和睦相處,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極樂;如果斤斤計較,事事與人為難,爾虞我詐,相互攻擊陷害,我們的世界就只能是地獄。所以,我們一定要以一顆善良的心來面對世界。
- 弘一法師/慶裕:修一顆清凈心
- 弘一法師/慶裕:獲得真正的價值
- 弘一法師/慶裕:最通透的智慧
- 弘一法師/慶裕:心開闊你才從容
- 弘一法師/慶裕:讓心靈不迷失
- 弘一法師/慶裕:跟隨內(nèi)心的感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弘一法師:凈土宗修行有幾種方法?
- 弘一法師:藥師法門的四種利益
- 慧凈法師:他人的死與自己的死,感受是天差地別的
- 弘一法師:人生沒什么不可放下,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 弘一法師: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苦與樂?應(yīng)該追求哪方面的樂趣?
- 弘一法師:做人做事十大要訣
- 弘一法師:人和人之間不要走得太近
- 弘一法師:青年人學(xué)佛修行需要注意這四點
- 弘一法師:要體悟一切皆空也要知道有因有果
- 弘一法師:佛說人生是苦的目的 為令眾生皆得安樂
- 弘一法師:切莫誤會佛教 燒香拜佛不是迷信
- 弘一法師:佛門最簡單的修持方法
- 弘一法師:放生的功德無限
- [白茶]什么樣的茶樹適合制作白茶?
- [禪宗公案]歸宗智常禪師鋤草斬蛇的公案
- [生活故事]尊重自己的本性
- [哲理故事]浮華如泡影,看破最難得
- [佛與人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xí)慣,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
- [佛學(xué)常識]什么是“四相和我”
- [弘一法師]修一顆清凈心
- [烏龍茶]蠟梅寒香溢水來的水金龜
- [禪宗典藏]《禪苑清規(guī)》對《百丈清規(guī)》有哪些發(fā)展?
- [生活故事]不要迷失自我
- [哲理故事]節(jié)制欲望,才能享受幸福
- [佛與人生]對于生活要心存感恩之心
- [佛學(xué)常識]什么是“相”與“四相”
- [弘一法師]獲得真正的價值
- [普洱茶]普洱茶都有什么級別?
- [禪宗公案]大顛與韓愈
- [生活故事]任何時候都不要看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