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與高鶴年書信集
選自《方外來鴻》
本站注:本書信集中有部分內(nèi)容文鈔未收錄。請蓮友自己標識。
圖1 高鶴年居士像贊(全文)
“人言居士性甚偏,我謂所偏即是圓。由偏故不理家計,由偏故深通教禪。由偏故云游全國諸名勝,由偏故遍參宗教諸高賢。由偏故專修凈土特別法。由偏故普令同仁結(jié)凈緣。由偏故不立嗣續(xù),以家為庵,安住貞節(jié),俾全所天。今已老而將離此五濁惡世,直登西方極樂世界之九品寶蓮,。因王一亭老友所寫之真,特表其偏之所以然。
常慚愧僧釋印光題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季春”
圖2 民國七年正月初九日信(全文)
“鶴年居士慧鑒:
閣下去冬來山,令作緣起碑記。光以正在打七,不愿屬思,故約于四月間,寄至陜西。今于正月初五,接其手書,知尚在南方,故集千五百余字,以塞其責。所惜學業(yè)膚淺,不能發(fā)揮至極耳。又菩薩示跡之記,系光于光緒十一年(1885),住大頂時,每念大士開山,千數(shù)百年,了無碑記可考,實為第一憾事。一日至劉村,散步西寺中,見有數(shù)碑,皆臺山碑,然所說皆不關(guān)緊要,不須記錄。中有一碑,系一塊石板,了無一字。光試取磚磨之,乃元至元七年(1341)所立之緣起碑記,以歲經(jīng)六百余年,被水垢封蔽凈盡。遂喜不自勝,錄而存之。又告會首劉四,令立碑山上。次年北上紅螺,后復南至普陀,每憶此事。至民國三年(1914),定慧師來山,囑彼抄而寄來,一則欲登佛報,一則人欲修《普陀志》時敘其事于中,以示大士尋聲救苦之一端。今臺殿重新,祈居士印《凈土緣起記》時,一并印之,以開發(fā)信心。至山,當白修工首人,令其刻碑山上,俾大士一番慈佑,不至久而湮滅。又光所作贊,及贊前小序,一并刻之。茅蓬碑,及此碑,具宜字跡粗大,庶易閱,而復能垂久。倘用高大石料,不但費錢,兼難抬運,似宜用兩塊碑,合在一處,則石料省錢,抬運便當。但取圣跡昭著,不計樣子好看,宜以光意,告與首人。又印時,必須仔細校對,勿令錯訛增減。又須圈明句讀,以便觀覽,否則學業(yè)膚淺者,便難領會矣。印出,須寄幾張于光,以作紀念。并候禪安!不備
無門洞決疑,攝身巖辨訛,另書一紙(見附之一、附之二)。
弟印光頓首民國七年正月初九日”
圖3 民國七年七月初八日信(全文)
“鶴年居士鑒:
莊公之函,已經(jīng)寄去。然蘇州、云居、普陀往返大半月,恐已寄來。若未寄,未作,光亦詳敘所以及利益,彼當即作速寄耳,勿念。光大約于八月半后即可下山,八月底或可到申。祈隨時調(diào)理,勿令身心受傷。順候禪安!
蓮友印光頓首民國七年七月初八”
圖4 民國八年十二月初四日信(全文)
“鶴年居士慧鑒:
去冬一別,不覺又周寒暑,光陰迅速,誠可畏懼。自今春正月接手書后,概未知的實消息,至七月因往揚州刻經(jīng),至滬上書局詢之,言已往泰山修茅蓬去。光億秦地撩亂,不能安生,致令閣下舍之而去秦川之人,從茲已后,無人引導沐佛法潤矣!心甚惻然。今接手書,知是華山,尚企平靜。之后,復返終南,不禁預為秦人快愉而慶幸焉。光無狀,道不加長,目日加昏。前年勸應季中出資刻《辨異錄》,由不太平,遲至今秋方至藏經(jīng)院,委托本院主人代理,先刻《揀魔辨異錄》,共二百六十余紙;次刻《三十二祖?zhèn)鳌?約六十紙,二宗皆世宗遺著,皆應季中出資刻。次刻《安士全書》,約六百六七十紙,內(nèi)有新附數(shù)十紙,此宗乃朝邑劉門村劉芹浦避難來申,發(fā)心出資。其人頗篤厚誠實,惜佛法緣疏,于九月十九日捐軀而去。倘多過幾年,則凈土善根,便能發(fā)生滋長矣。然仗此刻書功德,縱不能往生,其來報當不至劣于今生矣。待至明年四月,當復往揚州,料理其已刻成者,印送未刻成者校對。明年畢竟要了此二宗書事。光見類管窺學等面墻,由閣下多事,惹起徐蔚如、周孟由、張云雷等,播揚丑跡,殊深慚愧。去秋,鄉(xiāng)人王幼農(nóng)來山,見其蕪稿,遂欲出資刻版,光以蕪穢不堪傳世,固辭。今春,蔚如排印五百本,于三月下旬來山,又持其余蕪稿,在京編排刻版,大約明年夏季或可完工。幼農(nóng)雖知蔚如已刻,仍欲為刻,當于二書告竣之后刻之。今夏五月,蔚如所印蕪鈔,有人持至安徽迎江寺,監(jiān)院竺庵法師,馳書言欲刻版,并要其余底稿。光令遲至明年京版刻好印出,當即寄上。光數(shù)十年來,“印光”二字不敢露出。因閣下多事之故,致令賤名劣作,遍剌雅人耳目,愧何如之!去歲,妄企親證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仍是全體業(yè)力。今年自知慚愧,于九月半起七,至明春二月底止。念佛三昧,不敢高期,但企懺悔宿業(yè),令其凈盡耳。誰知宿業(yè),竟與真如法性同一,不生不滅,佛光普照法界。我以業(yè)障不能親炙,苦哉,苦哉!奈何,奈何!書此愚懷,以期知己者代我分憂而已。敬候禪安!祈垂,洞察。
蓮友印光頓首民國八年十二月初四”
圖5 民國九年三月初四日信
“鶴年高居士慧鑒:
去秋一會,復值季春,光陰迅速,誠堪嘆息。去冬,光之蕪鈔印出,云雷擬欲寄至九華,問光知其處所否?光以居士行止無定,令不須寄。二月二十七,接到香港手書,知已往雞足覲迦葉尊者去,不勝翹企羨慕之至。今日又接手書,知往曹溪禮謁六祖,且與照南、簡君相契甚深,諒必待其佛事圓滿,當始啟行也。光之文鈔已經(jīng)散完,蔚如今春又令商務印書館排印,又請黃幼希居士詳加校對,有編輯不合規(guī)矩處,另行更訂。又添入十余篇,尚未出書,一二月后或可即出。此番排印,彼館自行留板,以后源源相繼,可以隨請隨得矣。今函附仿單三張,有信心者,祈令知之。秦川之歸,實無其力。前月二十七,臥龍住持顯安,奉陳督軍命,促光北歸。光以年志俱頹,眼目昏衰力辭。為開初機入道之書數(shù)種,令其有信心者請而閱之,循次而入即已。如不見諒,逼令定規(guī)者,當即遠避于不通郵局處,以盡余年也。又去歲,得陳錫周戒煙神方,靈效非常,隨即發(fā)數(shù)十處,亦有印出,反寄于光者。簡君家道豐富,又且熱心公益,祈將此方排印千百萬張,以普傳布。俾欲戒者,即得戒之,亦莫大之功德也。今寄數(shù)張,仗居士之道力,當不失光所望也。又云南法道,其機已興,唐督軍去冬打電,命繆延延請諦法師及光去彼講經(jīng)。彼以無暇辭,光以目衰學膚辭,故請歐陽鏡吾去矣。張拙仙今日亦有信來,言伊久已長齋念佛,現(xiàn)在恢復省垣圓通古剎,為十方業(yè)林,兼流通佛經(jīng),并設念佛堂,以為緇素修持之所。設閱經(jīng)室,以為研究之所。將伊及王夢菊所請之經(jīng),悉置其中,以待研閱。亂極思治,人有同心。吾佛三世因果之道,生佛不二之法,與夫斷惑證真,超凡入圣,及仗佛慈力,信愿往生等法,固以無機不被,無根不攝矣。再得文行兼優(yōu)之人為之提倡,將見一倡百和,靡然風從。數(shù)十年后,或可遠追唐宋法道之盛,亦未可量。拙仙名璞,品極純粹。居士到滇,當即相契。書此,并候
禪安!并候照南簡公、玉濤張公及黎、陳二居士均吉。
常慚愧僧印光頓首民國九年三月初四”
圖6 民國九年六月十三日信(全文)
“鶴年居士慧鑒:
春間連接兩書,知閣下由簡府邀留。又往曹溪,再禮六祖。待伊處佛事圓滿,隨往雞足參禮西天初祖。茲因了清和尚接得手書,隨即示光,并雞山敘說。知閣下優(yōu)游禪窟,身心安樂,慶幸無已。光虛度光陰,毫無進境,不勝慚愧。今年不欲下山,以刻經(jīng)一事不能了手,待明年《法華入疏》刻成,或即再往揚州料理一切。今春,徐蔚如將光文鈔又托上海商務印書館重排流通,兼令留板,至今尚未出書。倘遲早書出,當寄雞山一二包,以結(jié)法緣。現(xiàn)今國運日促,民不聊生,若不速求往生,恐一二十年之后,其境況當有如安南、高麗之象,言之傷心,思之墮淚。祈為雞山諸師敘世運之現(xiàn)象,激出世之誠心,同心一志,離此濁惡,庶于此無邊大火宅中脫身而出,直達本有家鄉(xiāng)田地。若此生不辦,后來法道,究不知若有若無,及縱有經(jīng)典,究不知尚能隨意自由研究翻閱,受持讀誦也否!書此。并候禪安!
了清和尚今春三月已退,現(xiàn)住伴山庵,后來擬住多寶塔院,F(xiàn)在法雨主人名為了明,與了清同一法師,頗忠厚老成。了清和尚附筆請安。
蓮友印光頓首民國九年六月十三
簡氏兄弟未來,來當如法照應,不須操心。在家人事務多端,不能欲行即行,每有數(shù)年發(fā)愿,尚不能來者多多也。”
圖7 民國十年六月十二日信(全文)
“鶴年居士慧鑒:
昨接手書,欣慰無似。光意中途或有阻礙,而居士一向意之所企,勇往直前,了無掛礙。一則心力不可思議,一則吉人天相,自可無往不利矣。羨甚。任心白居士亦有信來,言一月半后定可出書。光處一百二十部盡夠用了,不必續(xù)請。揚州之行當在七月中旬,以刻《藏》緣起,尚未刻成。此書一成,即可去彼料理刷印矣。然此,只五十幾張書,系明書冊。《藏》之募緣序,原文十八篇,光又將紫柏大師最初發(fā)起之文補刻之,共二篇。何以原文無最初發(fā)起之文,以此文中有世道變亂之語,恐國家見惡,故不錄耳。今則隔世,了無障礙矣。天臺為智者宏法道場,其山常有羅漢住止。光色力尫羸,不能一去巡禮,愧何如之?文鈔收據(jù)已收到,勿念。書此。順候禪安!并祈于慧凈大和尚前斥名問安!
蓮友印光頓首民國十年六月十二”
圖8 民國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信(全文)
“鶴年居士慧鑒:
茲二十三日接手書,如見故友,不勝欣慰。羅浮杯渡,雁蕩天臺,天下名勝之地,悉入居士眼中,真宿生栽培所致也。光色力尫羸,不能遠行,坐老海山,無所見聞,每一思及,慚感無喻。杯渡一山,居士蒞止,當必有興發(fā)之象,慰甚。光于九月二十四日回至法雨,至二十九日,即將河東夫人之開示,寄至上海交甘璧生居士。彼十月初六來函,云恭錄一張自存,以光原稿并書同寄去。十一月初二又來信云,已將光之法語楷書兩分(畫鳥格作半寸大字),一送照南居士,一送河東夫人。然先寄法語,尚未得其回音,若回音至,當即奉告耳。法語近二千字,文鈔刻時,當附入。照南居士助印二千《安士全書》,托尤惜陰、張云雷、丁福保三位料理,而惜陰實居八九。惜陰意欲遍布全國二千四十一縣。惜陰之友劉木士(其人在南洋多年)與惜陰心愿相同,擬令南洋相識之富商各出資助印。半歸南洋新嘉坡、檳榔嶼、荷蘭(南洋各島中學校,以欲;乜褡餍奚斫炭茣)施送;半于祖國施送,令彼各各培植本生國界。此心誠溥,其果遂與否,尚不能定。近來本國所募印者,當已至萬,待至明春印時,二三萬部或可湊成。若南洋華僑肯發(fā)心助,則十萬二十萬尚未可定,且任緣辦。若吾國及南洋之人宿有善根,得聞佛法中之即俗修真,隨機可入之道,天龍當為感動。有心世道者群起而共贊之,則全國各縣,各散百十部,亦不為難。若國人無此法緣,則人將以印光無道無德,不肯見信共相感發(fā),止以所募一二萬,了此心事而已。此事雖是私事,實于國計民生大有關(guān)系。其大成與否,皆有定數(shù)。光與尤、劉、張、丁四居士,豈能令無緣者轉(zhuǎn)為有緣,而溥遍流布乎?今寄上辦法章程一紙,以慰遠懷。貞節(jié)堂碑尚未作。自回山至今,了無間暇。先訂正《安士全書》,以縮板有圖及目次等各項,另行排一樣子,次則校對《安士全書》。又有揚州《欲;乜瘛、《萬善先資》及《印光文鈔》并“格言聯(lián)璧”等,不時寄來校對,兼復往來信札。夜不能用目,日間直無暇時。幸三寶加被,目尚能成天用,為萬幸事也。末法眾生,多多皆是不知因果。佛經(jīng)深奧,看亦不能領會,故成非僧非俗。光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間,圣人平治天下,轉(zhuǎn)凡成圣之大權(quán)也。當今之世,不將因果昌明,而欲世道太平,佛法興隆,不可得也。敬候禪安!
蓮友印光頓首民國十年十一月二十九”
圖9 民國十一年五月初二日信(全文)
“鶴年居士慧鑒:
久未會晤,時切馳想。光億現(xiàn)在貴宅修貞節(jié)院。昨接友人張瑞曾居士信,言居士在南園聽經(jīng)。瑞曾居士此次失票交涉,蒙居士慈愛相與周旋,俾不至受困,實深感激。光聞之亦同身受,感謝不既,尚祈于關(guān)別樵居士處代領瑞曾居士致謝。關(guān)固發(fā)菩薩心,然張君固受人之周旋斡運,則不能不為叩謝也。光于七月初即下山,與施省之去杭州料理梵天工事,回頭又到南京成立法云寺,次則順便去揚,一則與瑞曾居士一會,二則安頓文鈔板片,回山大約在九月底間。敬候禪安!七八月切勿來信。
蓮友印光頓首民國十一年五月初二”
圖10 民國十一年八月初七日信(全文)
“鶴年居士慧鑒:
光自七月二十六過海,二十九抵申。至有正書局,問及閣下,言尚未歸。又有云南來函,今一并寄于有正書局,以待歸來青盼。光文鈔已印出,尚未發(fā)訂,恐尚須半月。光又訂百部,錢已交完,直待揚州回來再行發(fā)落耳。居士飽參臺山清景,諒已誤入圣境,與諸羅漢相為酬酢矣。不勝欣慰。書此。并候禪安!
蓮友印光頓首民國十一年八月初七”
圖11 民國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信(全文)
“鶴年居士慧鑒:
八月一別,已過百日。前在揚州與張瑞曾居士談及貞節(jié)凈土院事,以院缺養(yǎng)贍,令彼幫助。彼云,劉莊場有二百多畝地,以助彼院之稻糧。光后隨寄一信,說此情事,至今未見回信,不知此信收到與否!久欲致書一問,以穴事甚多,日不暇給,夜間燈下尚不能了,故未暇及。竊念貞節(jié)院當已圓工。向聞有病,欲到他處靜養(yǎng),想已即時便痊愈矣。不知已回劉莊與否!如身體強健,當去揚州與瑞曾一相接洽,庶不至懸虛無著耳。祈見書即示回音。順后禪安!
蓮友印光頓首民國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燈下
簡照南居士于九月十九日去世矣。臨去時尚有江味農(nóng)、趙云韶、歐陽石芝念佛。至斷氣時,其子一叫而昏,遂致亂其正念。惜哉!”
- 上一篇:印光法師戒殺吃素放生文選目錄
- 下一篇:印光法師文鈔集后編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