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入門須知 >

鳩摩羅什是印度人還是中國人?

鳩摩羅什是印度人還是中國人?

  在人們的印象中,許多佛寺都是依山傍水,占盡自然秀麗景色。但是武威鳩摩羅什寺卻位于車水馬龍的鬧市中心——武威市北大街。這使得這座千年古剎驟然成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武威藏學研究會理事吳生華先生的一句偈語道破天機:“胸中若有山林氣,何妨門前車馬喧”。                                                           

  武威鳩摩羅什寺之所以有名,緣于鳩摩羅什大師,這位天賦異稟、愿力深廣、一生坎坷而傳奇的偉大佛教思想傳播者,一路從西域走來,駐留武威,掀開了中國佛學史上輝煌的一頁。

外國僧人?

  在甘肅武威,經(jīng)常會聽到文化圈和宗教界的人士說起鳩摩羅什大師。人們都說,鳩摩羅什是一位傳奇人物,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對此,記者充滿了好奇。但更讓記者好奇的是,鳩摩羅什是一位外國高僧,鳩摩羅什的傳記也被放在“外國譯經(jīng)家”的類別中。鳩摩羅什大師到底是中國僧人還是國外高僧,他為什么會來到中國并且長住武威?

  《武威通志》有記載:“鳩摩羅什(344—413年),天竺(今印度)人。東晉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命驍騎將軍呂光遠征龜茲,獲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太元十年(385年)三月呂光自龜茲還師,迎鳩摩羅什俱東。同年九月呂光自領涼州刺史,鳩摩羅什留居涼州17年。”

  《涼州文史資料》亦有記載:天竺高僧鳩摩羅什在涼州17年,廣泛播灑大乘佛教的光芒種子。當時的長安史僧僧肇,曾千里迢迢來涼州,在鳩摩羅什門下受業(yè)。河西各地僧人慕名而來后涼,拜鳩摩羅什為師,求教大乘之佛法。西域和中原的高僧也慕鳩摩羅什之名,絡繹不絕來到后涼,跟鳩摩羅什交流研習佛學,一時使得涼州佛法之名遠播中外。

  以上資料可知,鳩摩羅什是一位來自印度的僧人。

身世傳奇

  去年十月的一天,記者走進鳩摩羅什寺進行求證。

  鳩摩羅什寺正是鳩摩羅什大師當年駐武弘法的地方,距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寺院四面臨街,東臨北大街,西靠平等巷,南接王府街,北至西巷子,占地面積32.8畝。寺院最早建于后涼(公元386—400年),唐代、明代和清代都曾經(jīng)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繕。目前,該寺院又一次正在修繕當中。

  在現(xiàn)任住持理方法師的指引下,記者再一次領略了鳩摩羅什寺的全貌。鳩摩羅什寺原建筑建在自東向西的一條中軸線上。臨街為三間木制牌樓,上書羅什匾額。過牌樓為小門,三開間,大起脊,四角飛檐。進小門為天王殿,兩側塑四大天王金身,正中塑韋馱菩薩和彌勒菩薩。韋馱菩薩手持寶劍,顯降服群魔像。彌勒菩薩面向門外,笑口常開顯歡喜。穿過天王殿就是大雄寶殿,共五間,塑三寶佛、十八羅漢。繞過大雄寶殿,后面就是鳩摩羅什塔。

  理方法師講,據(jù)《祐錄》、《梁傳》記載,鳩摩羅什祖籍天竺,世代國相。祖父達多倜儻不群,父鳩摩炎聰明有懿節(jié),為避相位出家。龜茲王聞之甚敬慕,親自出郊迎請為國師。其母耆婆為龜茲王妹,出身高貴、識悟明敏。據(jù)說一日耆婆出城見枯骨縱橫遍野而有所悟,不顧丈夫阻擾矢志出家,終得受戒業(yè)禪法。時公元350年,羅什七歲,亦隨母出家。當時龜茲流行的佛教多小乘學,鳩摩羅什隨學的老師佛圖舌彌是著名高僧,對阿含部經(jīng)典研習甚深。然羅什“從師受經(jīng)日誦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萬二千言。誦毘曇既過,師授其義。即自通達,無幽不暢。”

“三寸不爛之舌”

  根據(jù)理方法師介紹,鳩摩羅什祖籍印度,出生在西域“龜茲”。魏晉之時,人們認為西域的“龜茲”當屬“外國”。因此,鳩摩羅什一直被稱為“外國僧人”。

  在鳩摩羅什寺,記者看到了具有傳奇色彩的羅什塔,它正是鳩摩羅什大師“三寸不爛之舌”的葬舌之處。

  根據(jù)《武威通志》記載:“鳩摩羅什帶領弟子八百余人,譯經(jīng)74部、384卷,被后世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之一。”鳩摩羅什譯經(jīng),非常注重原經(jīng)經(jīng)義和風格的創(chuàng)新。鳩摩羅什曾說,天竺國很注重佛經(jīng)的文辭,講求聲調(diào)格韻,以能入笙弦為上乘。如果翻譯只求大意相近,失掉歌以吟詠的文藻,就像嚼飯喂人,不但無味,而且令人作嘔。因此,經(jīng)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jīng),在義、音兩方面,都算得上盡善盡美,爐火純青,既不拮屈聱牙,又保存了“西域趣語”的特征,千百年來為僧眾所喜愛。鳩摩羅什大師曾發(fā)下宏愿:“愿凡所宣譯,傳流后世,咸共弘通。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爛。”《中國佛教史》記載,弘始十五年(413年),鳩摩羅什圓寂于長安大寺。依教焚尸時,“薪滅形碎,惟舌不壞”。武威人民為了紀念鳩摩羅什,建立“舌舍利塔”。

  記者看到,正午時分,由于日光照射,藏經(jīng)樓與羅什塔斜對,經(jīng)樓門隙,塔成倒影。塔為空心,八角十二層,高32米,塔座八角,周長25米,高2米,全部條磚迭砌。塔基四周有磚砌花欄宇墻。塔底層比其他各層較高,門朝東開。塔最上層東設小龕,龕供佛像。塔頂形似葫蘆寶瓶,每層都有平磚砌迭的腰檐,逐角角質翹起,風鈴脆響,給人一種目眩意奪,心神清徹之感。

長住武威17年

  鳩摩羅什在武威漫長的17年時間里,一面學習鉆研漢語,大量接觸佛學以外的漢文經(jīng)史典籍,一面講授佛經(jīng)、宏法傳教,為他以后從事大量的譯經(jīng)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鳩摩羅什對中國佛教學派和宗派產(chǎn)生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他主持翻譯或重譯的經(jīng)論中,《大品般若經(jīng)》、《小品般若經(jīng)》和《大智度論》直接助長了中國大乘佛教般若學說的傳播!冻蓪嵳摗肥浅蓪嵶诘闹饕(jīng)典,《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是三論宗的主要經(jīng)典,《妙法蓮華經(jīng)》即《法華經(jīng)》是天臺宗的主要經(jīng)典,《阿彌陀經(jīng)》是凈土宗的主要經(jīng)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是禪宗的主要經(jīng)典。在禪法和戒律方面,《坐禪三昧經(jīng)》是第一部大乘禪法經(jīng)典,《十誦律》是第一部完備的漢譯小乘戒律,《梵網(wǎng)經(jīng)》是第一部大乘戒律,受鳩摩羅什影響由佛陀耶舍譯的《四分律》,唐以后至今仍然是漢地通行的戒律。另外,《彌勒成佛經(jīng)》和《彌勒下生經(jīng)》是民間彌勒信仰的經(jīng)典。

  鳩摩羅什譯經(jīng)傳教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一大批佛學弟子,其門下弟子號稱三千。優(yōu)秀者有“什門四圣”(僧肇、道生、道融、道僧)、“什門八俊”和“什門十哲”。其弟子僧肇,在鳩摩羅什圓寂之后,亦精研佛法,并建立了自己的佛學思想,被后世人稱為“中國玄學大師”。

  就在記者追尋鳩摩羅什大師蹤跡的過程中,今年二月的一天,突然接到羅什寺院住持理方法師的電話,隨即又收到他傳發(fā)的電子郵件。原來,經(jīng)過多方求證和宗教界最新考察:龜茲在新疆境內(nèi),即新疆阿克蘇庫車。這里,正是當年絲綢之路西域古國龜茲所在地。漢代的西域都護府、唐代的安西都護府和龜茲都督府均建于此。因此證明,鳩摩羅什實際上就是中國人。時下,在新疆庫車克孜爾石窟,就安放著鳩摩羅什銅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