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孝”字當頭就是最好的修行

“孝”字當頭就是最好的修行

  古人言“百善孝為先”,一切善行中最首要的即是對爸爸媽媽親的孝順了!可現(xiàn)在學佛的在家眾中有種很奇怪的表象:他可以對學佛的上師十分恭順、十分感恩,卻不會相等地對自個的爸爸媽媽感恩和照看,你問他為何,他也說不上來。而有些當?shù)氐?a href="/remen/chuji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出家眾呢,以為出家即是一定要遠離爸爸媽媽,脫離家鄉(xiāng),不能回去,更不要說去孝順爸爸媽媽了;所以致使這些人的爸爸媽媽,一聽到兒女要出家,幾乎即是永久少了一個兒子或女兒相同,十分悲傷沉痛。當然,出家修行之初,在學習的過程確實要有專心修行的期間,但并不是說要你一輩子不再踏進家門一步,或是視回家為畏途,或是以為“回去探看爸爸媽媽會添加牽絆罣礙,仍是不回家的好”。假如你是走小乘修行,僅僅為了自個一個人,不愿意發(fā)大心,那就很難改變了!大乘學佛和出家不是這樣的。

  在咱們藏區(qū),出家的時候,都是爸爸媽媽高快樂興送著咱們去的。出家今后,爸爸媽媽親還常常來照看咱們,拿吃的穿的,以為讓孩子出家是對孩子此生與來世最佳的組織。這是由于西藏人一生下來即是佛教徒,了解人間正本無常因果輪回當中學習佛法是最佳的擺脫方法,假如這個出家的孩子可以利益眾生,就更令爸爸媽媽親快樂了。當爸爸媽媽親年紀大了,咱們很天然地會回家探望爸爸媽媽,家人還會留下家中最佳的房間給咱們住。當咱們脫離后,年紀大的親戚朋友有空都會到寺廟去修行,寺廟中有喇嘛們照看著,咱們在外面也不會過度操心。這些觀念形成極好的社會構造。

  ​

  事實上,按照佛陀教化規(guī)則,假如爸爸媽媽不同意,是不得出家的。為何呢?道理很簡單:由于咱們要學佛,修行的肉體是來自于爸爸媽媽!沒有這個肉身,咱們不要說是學佛修行,就連在人間你要尋求功名富貴、吃喝玩樂都沒有辦法呀!有人說人人間太痛苦了,怨爸爸媽媽親為何生下他(她),當他(她)受不了生活上波折時,就會用各種方法做出損傷自個的事。這都是十分不恰當、不懂事的行動,在佛法上,假如自殺而身亡,也簡單墮入惡趣中!

  一個學佛的人,盡管生命的擺脫之道來自于上師、佛、法、僧,可是賴以修行的身體卻是來自于爸爸媽媽;假如咱們生生世世都在輪回,都有緣由福報可以修行,也都是由于有生生世世的爸爸媽媽在生下咱們、養(yǎng)育咱們的緣故啊!所以,假如咱們沒有在最底子上宣布感恩和回報的心,在生命擺脫的修行上是底子不會有大成果的!由于修行成果的原動力,是要對廣大無邊的眾生發(fā)生菩提心來行菩提道的,而發(fā)菩提心最基本的對象即是從自個的爸爸媽媽做起。假如沒有菩提心,盡管會有時間短的福報與一點成果,但很難終究滿意的!

  已然發(fā)菩提心要從自個的爸爸媽媽和家庭做起,因而有些學佛的人常常想要度化爸爸媽媽,所以牽強爸爸媽媽和自個一同來聽法、拜佛、閉關等。本來,關于兒女來說,爸爸媽媽親能皈依三寶,親近佛法,了解因果輪回的道理和修行的方法,當然最佳;但孝順爸爸媽媽,不是一定要牽強他們來修行,而是先要深深了解爸爸媽媽對咱們的恩德,這樣就知道不去忤逆爸爸媽媽,不會埋怨責怪爸爸媽媽沒有給你許多的財產或別的的啥。接下來就天然會“順”著爸爸媽媽,用好的言語討爸爸媽媽歡心,進而照看他們的身體,讓他們快樂,讓他們有所依托,這才是后代應當盡的孝道;當這些孝道都盡到了,緣由成熟,爸爸媽媽親天然就會學佛修行,乃至比你還精進呢!

  咱們想想:一個不知道感恩爸爸媽媽的人,他怎可以領會佛陀的恩德和眾生的恩德呢?經典上常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涂苦”,爸爸媽媽恩即是其中之一啊!現(xiàn)代人常常有了自個的小家庭,就把爸爸媽媽親丟在一旁,反過來做“孝子孝女”,“孝順”自個的兒女;他們沒有想,沒有孝順爸爸媽媽的人,他的兒女也沒有受到這方面的身教,今后兒女長大了,當然也不知道怎么回報他!所以,人類社會就這樣道德顛倒了!

  爸爸媽媽恩重如山。咱們做孩子的時候,很難了解爸爸媽媽的恩德有多大;當自個也變成爸爸媽媽時,才知道對小孩到底支付多少,那時才會反過來想一想爸爸媽媽給予咱們有多少的愛和慈善。要發(fā)菩提心、慈善心,就要從對身邊的爸爸媽媽親開端做起,有了對爸爸媽媽的孝順,再把全部愛擴展到咱們的親戚朋友,再擴展到所住的社區(qū)、城市和國家,再擴展到世界上一切的人、一切的六道有情眾生。如此逐漸擴展,也對比簡單做得到。要否則,一開端就疏忽了自個身邊磨難的人,反而很偉大地講起一個寬廣的菩提心,從悠遠的廣大眾生做起,那是不恰當?shù)模彩遣粚嶋H的!

  所以說,懂得感恩的人,要修行就對比簡單,否則,念了多少遍的《爸爸媽媽恩重難報經》,或是修得多少遍的《大滿意前行》,做了多少悔過和回向,假如沒有從心里實在感受到這些恩德,那一切修行就僅僅限于外相而已,是沒有辦法發(fā)生實在效益的。所以,我們不要疏忽:孝順爸爸媽媽是供養(yǎng)三寶、善逝、善常識(上師)的開端,不論是學佛的在家眾,仍是出家僧眾,都是應當牢牢記住的。最佳我們由自個做起,變成別的人的模范,帶動社會風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