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化家庭 >

在母親節(jié)應該怎樣來感念母親?

在母親節(jié)應該怎樣來感念母親?

  當然我們必須知道從小到大,母親是如何辛苦將我們撫育長大,我們必須懂得去憶念這些事,不要長大了,父母恩也盡忘了。有一些現(xiàn)代思想的人,但事實上,也是歪思想的人,他們認為父母親是因性愛才懷孕生子,意思是說父母親只是為了他們本身的快樂,才造出我們這些孩子來。這種說法實在太過份,很簡單嘛,若不愿養(yǎng)你,你出生后大可掐死你,既然養(yǎng)你長大,怎能說沒有恩呢?這恩惠絕對是很重的,所以絕對不能有這種錯誤的觀念。

  母親在世,除在食、衣、住方面盡我們所能給予最好的供養(yǎng)外,也不要讓父母煩惱。我相信即使再壞的孩子,也會懂得孝順,像有很多犯重罪的人,被捕之后,第一個愿望便是想要見母親一面,各位不知記得否?有一位殺了很多人,叫什么名字,我一時也記不起,他槍殺了很多人。一天,他母親去看他,他告訴母親說:“今生對不起你,我來生再償你。”他母親說:“來生,你已不知那里去了,今生我們有緣當母子,來生你歸你,我歸我,那會在一起呢?”

  糊里糊涂做錯事之后,才覺得對不起父母,才想到要報答父母恩,這已太遲了。

  為了感念父母親,無論要講一句話,做一件事,乃至想一件事,心里一定要存有父母的觀念。要想到:我這樣做,到底會不會令父母煩惱?會不會傷害到父母親?我相信當一個人犯錯之前,心底若有想到父母,一定不會去犯錯。天底下,即使再壞的人、再罪惡的人,我相信他亦是教導子女要行正道,絕對不教子女去為非作歹,即使有,亦是相當少的。再差的父母也會對孩子千叮萬囑:“你要乖乖哦,你得好好做人哦!”假若自己要去犯罪之時,心中有想到父母,那里還會去犯罪?斷然不會的。所以,若普天下之人,皆能懂得應該孝順父母,天下一定可減少很多罪惡的人,這是必然的道理。

  依佛教來說,孝順父母的方法,父母在世,除了一般物質享受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勸他們信佛學佛,當然,這可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此,我提出臺北一位信徒的經(jīng)驗給各位做參考。臺北有一位信徒,他母親在世時身體很硬朗。幾年前,他母親九十幾歲時,即使冬天也只著一件薄衫,真的很有本事。但是這位母親業(yè)障深重,不信佛學佛,加上口德不好,她的女兒很慈悲,不但信佛、學佛而且侍母至孝。她憂心母親不信佛、學佛,又惡口、壞脾氣、欠缺慈悲心,以后定會受不好的果報。

  一天,她問我:“師父,怎么辦呢?怎么勸,我的母親都不信佛,學佛。”我告訴她:“將你念佛的所有功德回向給她,替她積功德。”她真的這樣做了,無論拜佛念佛,一切功德皆回向給母親。后來,可能因其母在世時得此功德,差不多在逝世的前三年,性情完全轉變。本來是脾氣很壞,會惡口罵人,且不信佛學佛的人,性情變得很好而且肯學佛念佛,聽說,即將逝世時,很安適的離開雖說前大半生造惡,但最后知道該修行,這是很萬幸的。

  當然,這一切也是靠這孝順的女兒平時不斷為她造功德,這也是我們學佛修行的人,應該效法的。假若母親已去世已無機會讓她吃好的、住好的、穿好的,該怎么辦呢?那就是以我們修行的功德,回向給母親,相信無論父母在世或已去世,必能得到這功德。

  世間因果有時看來似乎很遠,有時看來又似乎很近我即有這樣的感覺。我的父親,也就是我的養(yǎng)父,差不多已去世三十幾年,那時我剛出家不久,但我母親至今身體仍然健康。他們在當時對我的觀念便不同,我的養(yǎng)父并非對我不疼愛,但在他的觀念里,有兒子也好,沒有兒子也好,都無所謂。所以他對孩子所付出的精神,可能比較沒那么多,就變成他很早去世,我要孝順他的機會便較少,但我母親不是,他對我付出非常多,所以她已九十幾歲,還能讓我多少盡些孝心。我想她今天可能養(yǎng)了個和尚兒子,所以至今身體仍這樣健康。

  不久以前,我母親跌倒,骨頭斷裂,送醫(yī)手術。動手術時,我并未在她身邊,為什么呢?我正在臺北召開佛教重要會議。說起來,這兒子真不孝,母親動手術竟未陪在身邊,但若放著佛教重要的會議不管去陪母親,讓大會開的亂七八糟也不行,所以,我只得為公忘私,我母親暫時交代別人,我去開我的大會。我相信在過去一段日子里,在世間的物質行孝方面我談不上,為什么呢?沒空嘛,沒有辦法像世俗人一般,一天到晚皆陪在母親身邊,但是我相信因這樣的犧牲,功德加倍大,所以能令母親身體健康,這是我自己想的,不知對不對?但這是我的看法。

  我們出家學佛修行的人,對父母親的行孝和一般世俗上的人有所不同,出家人所應關心的是,我們本身如何去學佛修行?如何去普度眾生?前面,我曾拿儒教和佛教的孝道觀做比較,現(xiàn)在可以下一個結論,就是儒教的行孝較屬于外表,為什么較屬于外表呢?就是說父母在世時,固然對父母很孝順,讓他們過好日子,事事如意,生活滿足,但這只是一生的孝,一生過完,他們?nèi)ツ抢?做兒子的不知道,來生便無法再去照顧父母了。

  而我們佛教之孝是生前之孝、死后之孝,尤其如蓮池大師所說的:“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要使父母能離開煩惱生死,如此才是完成孝道,這才是根本的大孝,所以說佛教的孝與一般世間的孝有所不同。在母親節(jié)時應該要以佛教的觀念來感念母親。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