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女眾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經(jīng)典中,明確記載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認為,佛教好像重男輕女,有歧視女性之嫌。事實如何呢,佛為什么要這樣規(guī)定呢?
首先,產(chǎn)生這種男女不平等的疑惑,其實是不了解佛教中的“平等”。
《增一阿含經(jīng)》云:“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就是不管白種人、黑種人、國王、平民、男、女,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出家,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立足點的平等。但是出了家并不是就成了佛,還是要依據(jù)佛法的教義,在因地上精進用功,當煩惱漏盡,自然就成道證果,而且這個果位,不會因為男女差別而有所不同,這是因果上的平等。
雖然一切眾生皆具有以上兩大平等性,但是卻因為業(yè)緣感召,過去自己所做的善惡業(yè)積聚,致使平等當中有不同的果報差異,例如同樣生而為人,但是智愚有別。因為眾生根機各各不同,致使佛陀只得巧設方便、應機施教,目的是要讓眾生都能從不同的果報中解脫,這也是佛陀教化眾生最慈悲的精神所在。
佛法中表面看似不同的制度,其實是佛陀為了讓眾生能夠防非止惡、息滅煩惱,方便不同根機弟子修行而慈悲制定的。例如相對于男性,女人對家庭的依賴較重、情執(zhí)也較重,意志沒有男人堅定。所以佛陀特別針對女眾的習氣,規(guī)定只有一次出家機會,希望女眾慎重決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眾珍惜出家的因緣;出家,不論男女,都有非常巨大的功德,一人出家,七祖升天,是說一人出家能夠使七代祖先得生天界?梢姵黾业墓Φ掠卸啻。還有,無論男女,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是說出家不但要有非凡的勇氣,也需要有宿世的福報,因此出家以后,能夠意志堅定,不再朝思暮想,不再牽掛俗世中的感情,放下世緣不退轉,安住于僧團用功辦道。所以女人能出家,依然是大丈夫,一樣是人天師表,這也是功德與法身慧命的平等。
但是,相對于男性,女性畢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同,女人身心更容易受到傷害,在很多時候也容易遭遇某些人對佛門的歧視、傷害、毀謗。這對于出家的女眾和誹謗她們的人,都是不好的業(yè)因。
所以,佛陀對女眾出家的特別規(guī)定,既為保護她們,也為保護僧團,也為保護正法,也為保護眾生。
因此這樣的規(guī)定并非負面,而是慈悲的教化。就像未滿20歲者的心智狀況還不成熟,所以法律只好規(guī)定其不得投票,此規(guī)定并非歧視、不公平,而是基于保護全民福祉所設。又如世間的父母,針對貪玩的孩子,特別規(guī)定門禁時間,來改善其習性,沒有人會說這父母不公平。
由上可知,眾生因為過去世所造善惡業(yè)不同,生而果報不平等,大醫(yī)王佛陀為了教化眾生,成就其道業(yè),而定種種制度,實在是一種“慈悲且智慧的應機施教”!
在這里小編要特別指出,女眾出家,不但指的是受具足戒成為比丘尼,也包括受沙彌尼戒的沙彌尼,這就有一個問題,目前全國多地佛教道場都有“短期出家”學修營之類的活動,或七天,或一月或三月不等,但是都要授沙彌戒,那么女眾一旦受了沙彌尼戒,短期出家結束后就要舍戒,意味著此生就再沒有出家機會了,所以正信道場一般不接待女眾的短期出家就是這個原因,如果確實想體驗出家生活,可以受八關齋戒,到時候舍戒是沒有問題的。
- 上一篇:佛教徒?jīng)]有出離心會怎樣?出離心的重要
- 下一篇:佛教貪嗔癡的通俗解釋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jīng)]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jīng)]《壇經(jīng)》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