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jīng)
《藥師經(jīng)》,全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由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為中文。和《地藏經(jīng)》一樣,《藥師經(jīng)》是贊嘆藥師佛行愿的佛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之一。《阿彌陀經(jīng)》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從一日乃至七日能夠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詳情]
藥師經(jīng)白話解釋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愿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yè)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zhuǎn)時諸有情故」。
爾時世尊,贊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愿功德;為拔業(yè)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zhuǎn)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說,我等樂聞」。
語體文(二)禮請起說
此時,曼殊室利(1)法王子(2),蒙受佛的威力,從座位上站起來,袒露右肩,右膝跪在地上,恭敬地向佛躬身合掌行禮道:「世尊,愿請演說,『如是相類的諸佛名號和他們本來立下的大行愿,并殊勝的功德』,使聽到的人,能消除業(yè)障(3),也是為了要利樂今后『像法起時』(4)的一切眾生(5)的緣故」。
當時世尊就稱贊曼殊室利童子道:「善哉!善哉!曼殊室利、你用大悲心來勸請我說諸佛的名號和本愿的功德,是為了拔除纏繞眾生的業(yè)障,并使『像法起時』眾生們得到利益和安樂的緣故。你現(xiàn)在仔細聽了,要很好地思維,我當為你說法」。曼殊室利說:「好,愿請說法,我們樂于恭聽」。
注釋
1.曼殊室利:即文殊師利(manjushvi),簡稱為文殊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名龍種上尊王佛。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吉祥」,為釋迦世尊的大弟子,智慧辯才第一,故稱為「大智文殊菩薩」,典型法像是:手持寶劍,騎獅子座和普賢菩薩(騎白象座)同為釋迦如來的左右二脅侍。中國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道場,唐宋以來一直是我國最早最大的道場之一。
普賢:原文為samantabhadya,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意譯「遍吉」,他主一切諸佛的理德和行德,他有延年之德;發(fā)過十大行愿,為弘揚佛法,故尊稱為「大行普賢菩薩」,普賢之學得于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像,故好像。普賢菩薩坐蓮臺六牙白象背上,手執(zhí)如意,或手持蓮花,容顏慈祥,相好莊嚴,使人有安祥敬慕的感覺,白像是普賢菩薩愿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征。
四川峨眉山為東來道場在晉代山上建普賢寺,今名萬壽寺。
2.法王子:法王是指佛,也可稱為法主或說法主,法王子是指佛的弟子,亦有將來成佛之意。
3.業(yè)障:一切眾生都原來具有靈明洞徹湛寂常恒的本性,但因妄想執(zhí)著,以致起惑造業(yè),輪回六道,此妄心障覆本性,叫做「業(yè)障」也叫無明。
三障:是佛教信眾信仰和修持佛法的三大障礙,據(jù)《大智度論》卷五說:1)煩惱障,即貪、嗔、癡(三毒)等一切煩惱;2)業(yè)障,由身、語、意所造成的一切不利于佛法修習的思想行為;3)報障,即地獄、餓鬼、畜生等惡報。
煩惱:大、中、小煩惱的根本煩惱有六:貪、瞋、癡、慢、疑、惡見。
大煩惱有十:1)憤怒2)仇恨3)結怨4)虛誑5)奸詐6)欺騙7)倨傲8)迫害9)妒嫉10)自私,此為十惡。
中煩惱有二:1)無慚2)無愧
小煩惱有八:1)不住2)懈怠3)放逸4)昏沉5)掉舉6)失念7)不正知8)散亂
4.像法起時:即原經(jīng)文「像法轉(zhuǎn)時」佛法在世有三個時期:(1)釋迦佛在世時稱為正法時,為一千年;(2)像法時是佛逝世后以佛像供養(yǎng),來弘揚佛法的時期,為一千年,(3)末法時,為一萬年。
像法轉(zhuǎn)時是指像法起時,如臨像末,正法漸離,人欲漸熾,病苦越多。
5.一切眾生:即原經(jīng)文「諸有情」。是指有情識的生物。眾生亦稱有情,包括人和一切大小動物。
乙2正宗分
原經(jīng)文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凈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fā)十二大愿,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語體文
(一)如來開示
(1)依正行愿
佛告訴曼殊室利:「此去東方過十個恒河的沙那么多的佛國(1),有個世界名叫『凈琉璃』,有佛名叫『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2)、明行圓滿(3)、善逝(4)、世間解(5)、無上士(6)、調(diào)御丈夫(7)、天人師(8)、佛(9)、世尊(10)。
(2)別陳行愿總說
曼殊室利、那位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從前修行菩薩道(11)的時候,在因地發(fā)過十二個大愿,要使一切眾生所要求的都能得到。
注釋
1.此去東方過十個恒河的沙那么多的佛國:即原經(jīng)文「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殑伽是梵文Gangga的音譯,意譯就是印度的恒河。以恒河里的沙(無量數(shù))比喻數(shù)量之多的意思,十殑伽沙,即十條恒河的沙。
2.應正等覺:「應」,應供,應受人天之供養(yǎng);正等覺,或稱正遍覺,梵文為三藐三佛陀;意思是佛乃不偏不邪、沒遺漏的超脫生死的大覺者。稱諸佛無上的正智,叫正等覺。即佛的覺悟。是佛的十種稱號之第二。(第一為如來,見經(jīng)題注釋)
3.明行圓滿:又名明行足。佛是三明萬行,具足圓滿,意思是佛的智凈微妙,明曉無量劫的罪福,自利利他的功行莊嚴,六度圓滿。是佛十號之第三。
4.善逝:到諸深三摩提(即三昧Sam?dhi)無量智慧中去,名善逝。為佛十號之第四!洞蟪肆x章》十二末說:「言善逝者,此從德義以立其名,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來好去,故名善逝!
5.世間解:佛對世間生滅因果無不解了,名世間解,又名知世間,能了知有情世間(眾生世間)和器世間(生存環(huán)境、山河大地等國土世間,并非有情)之事。《凈影大經(jīng)疏》:「世間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間,名世間解!篂榉鹗栔谖。
6.無上士:天上人間佛是至尊無上的,名為無上士。為佛十號之第六。
7.調(diào)御丈夫:佛教化眾生時恩威并施,化物不暴(pu曝),挺然不屈,都能調(diào)御信服的意思,名調(diào)御丈夫;是佛十號之第七。
8.天人師:佛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的導師典范,名天人師。為佛十號之第八。
9.佛:是梵文薄伽梵(Buddha-Lokannatha)的意譯,音譯為佛陀?路迦那他。佛是佛陀(Buddha)的簡稱,意譯為覺者,是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又覺行圓滿者,故名佛,是佛法修行的最高果位。(佛譬如是大學教授的話,則菩薩如副教授、緣覺如講師、羅漢如助教,合為四圣法界)。佛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過去有七佛、燃燈佛,未來有彌勒佛,東方有藥師佛、西方有阿彌陀佛,娑婆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有釋迦牟尼佛,為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即教祖),佛數(shù)為無量數(shù),如印度恒河的沙。為佛十號之第九。
10.世尊:即原經(jīng)文「薄伽梵」。為梵文Bhagavat和Lokannatha薄伽梵的意譯。統(tǒng)上佛的九號萬德具足,故名世尊,即薄迦梵;《大乘義章》卷十二說:「佛備眾德,為世欽重,故號世尊」。為佛十號之第十。
11.菩薩道:菩薩修行圓滿,自他二利,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名菩薩道。《法華經(jīng)?藥草喻品》說:「汝等所行是菩薩道!
原經(jīng)文
第一大愿:愿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shù)、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第二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nèi)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wǎng)莊嚴,過于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yè)。
第三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
第六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丑陋頑愚,盲聾暗啞、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y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jīng)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愿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zhuǎn)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wǎng),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于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繩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yè);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后以法昧,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涂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fā)十二微妙上愿」。
語體文
。ǘ┧帋熑鐏硎笤
第一大愿(相好如我愿):愿我來世得到無上正等正覺(1)的時候,愿我自身具有無量光明門(2),熾然非凡。這身光照耀著周遍一切無量、無數(shù)、無邊的世界(3)。再以三十二種大丈夫的形相和八十種隨形的好德性(4),來莊嚴我身;并愿一切眾生都和我一樣同證菩提,同具光明相好。
第二大愿(身光利他愿):愿我來世,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我的報身像琉璃一樣(5),內(nèi)(智光)、外(身光)明徹(照映真法大機),其相晶瑩純凈,一無瑕污;而且光明廣大,功德巍。ǜ叽螅,身善安住在真凈土、發(fā)出的光焰交織如網(wǎng),其莊嚴超過太陽和月亮。照到幽冥地獄里的眾生,都能蒙受佛法的開曉,隨他的意趣,做他樂意做的佛事。
第三大愿(受用智便愿):愿我來世得到正覺時,要以甚深無量(豎澈真如)、廣大無邊(橫窮法界)的智慧方便(6),使一切眾生所求受用之物(世間七寶、出世三乘二果)都得到滿足,不使他們有所缺少。
第四大愿(住菩提道愿):愿我來世得到正覺時,如果有人不明正法而行邪道(7)的,都要使他們安住在正覺的菩薩道中(8),如修小乘佛法的聲聞(9)、或獨覺的人,都要把大乘的究竟法(自覺覺他)使他們安身立命。
第五大愿(三聚清凈愿):愿我來世得正覺時,如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在藥師如來法門中修清凈行的,一切都要使所持的戒律,不缺其一(10),要具有『無惡不斷、無善不修、無生不度』的三聚戒(11)。如果有毀犯戒律的,只要聽到我的名號后,還是能夠清凈自在,不會墮落到惡道中去。
第六大愿(六根完具愿):愿我來世得正覺時,如有些人,身處卑賤下劣,五官六根(12)有缺陷,容貌丑陋,且心智頑愚,或有眼盲聾啞、屈手跛足、駝背、痲瘋、顛狂等種種病苦,只要聽到我的名號后,一切都能端正貌美、聰明智慧,五官四肢健全無缺,沒有種種疾苦。
第七大愿(除病離貧(13)愿):愿我來世得正覺時,如有眾生身心受到種種疾病的逼切,無醫(yī)無藥來救治,無親無家可歸宿,真是貧窮又多病苦;如果他的耳朵一旦聽到我的名號,種種病苦都會消除,就能身心安樂;家中所需資具都能豐實滿足。甚至經(jīng)過信、解、行、證的過程,證得無上正覺(14)。
第八大愿(轉(zhuǎn)女成男愿):愿我來世得正覺時,像有的女人,因是女身,受到百惡(15),所迫害的苦惱,極度厭惡女身,要想舍離;如果聽到我的名號后,來世都能轉(zhuǎn)女成男,具備近成世間的丈夫相(遠成調(diào)御丈夫相),經(jīng)過修行直到證得無上正覺。
第九大愿(改邪歸正愿):愿我來世得正覺時,要使眾生們跳出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等羅網(wǎng)門(16),解脫一切外道的纏縛。如果已經(jīng)墮入種種惡見,像在密林中迷了路的,也都要引導他們到正見路上來,逐漸使他們學修『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未得度先度人』的菩薩行(17),迅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第十大愿(免難消災愿):愿我來世得到正覺時,像有的人犯了國法,口供在案,于是繩捆鞭打,關在牢里,或?qū)⑹苄虤⒙;以及其他無盡災難,和無法抗拒的凌辱,以致內(nèi)心悲愁,身受煎迫,身心兩苦。如果聽到我的名號,一心歸依、懺悔前愆,那么由我的慈悲、福德和威神之力(18)都能解,脫一切憂苦(19),得到身心自在。
第十一大愿(空腹飽餐愿):愿我來世得正覺時,像有些眾生,受饑渴所逼惱,為了求得食物又造作出種種惡業(yè)來。如果聽到我的名號而開慧、專心念我名號而思慧,更受持而修慧(20),那么我要先把世間的上好飲食給他吃飽喝足,以養(yǎng)色身;然后再把出世間的禪(shan善)悅法喜(21)消除他的煩惱、增長他的智慧,以后終于建立一個究竟安樂的無余涅盤的境界。
第十二大愿(衣具滿足愿):愿我來世得正覺時,像有些人們貧困缺衣,被蚊虻叮咬,受冬寒夏熱之苦,日夜身心逼惱,如果聽到我的名號,專心憶念而不斷修持,就能得到如他所愛的種種上妙衣服,還能得到其他一切寶貴莊嚴的物具(如珠瓔鈴佩,靴鞋等嚴身之具),又如花綴瓔珞裝飾頭上,以香涂身,演奏各種鼓樂樂器等,隨心所欲,都能滿足。」
「曼殊室利、這是那位藥師琉璃光如來、應供、正等覺在因地行菩薩道時所發(fā)的十二點微妙至上的大愿!梗ê现疄槎福1.求菩提愿,即愿我來世得無上正等菩提,2.利樂他愿,使眾生所求都能得到滿足。)
- 地藏經(jīng)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注音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心經(jīng)》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jīng)》全文-金剛經(jīng)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圓覺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jīng)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解釋-地藏經(jīng)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jīng)注音版
- 維摩詰經(jīng)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的作用和好處,心經(jīng)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jīng)白話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