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政與共和(文白對照)

  皇政與共和

  譯文

  乾為天,象征著偉大的父親,坤為地,象征著偉大的母親,然后在此四海內(nèi)外,都是屬于華夏兒女,同屬同胞。清朝統(tǒng)治者雖然是滿族人,畢竟也與我們漢人也是屬于天地父母共同覆載的兒女。況且清王室對于國家所做出的功業(yè)、貢獻,幾乎可以與天地一樣的高厚,縱然是堯、舜、湯、武的上古圣王,也不能做得再好些了。近年來因為屢屢遭逢戰(zhàn)爭和荒年,又加上日本人的逼迫,而導(dǎo)致政治更替,才使得國家衰落。然而探索和檢查清朝的政體,仍然是和上古時候一樣的傳承。不過是因為境遇不好,所以才導(dǎo)致敗落。今天既然已經(jīng)成立共和的體制,正好用上古圣王同樣的觀點來看待清朝。評說政體,就應(yīng)當盛贊共和;評論前清,就應(yīng)當褒揚皇政。比如新官上任之后,不妨豎立碑祠,宣傳前任官員的政績和德行。共和既然成立,清朝政府二百多年以來,對于我們祖國各族人民的教育、護持的恩德,怎么能夠一下子就忘記呢?我看到第三冊中,對于清朝有獨夫、專制、奴隸等等的評語,心里很不高興。我們國家自從開天辟地以來,那些順應(yīng)上天、制定法度,領(lǐng)導(dǎo)天下的大圣人,未必不考慮過皇政體系是否合適。但是如果不這樣,又恐怕百姓如果過于強悍,國家法令便不能有所響應(yīng),反而可能造成動亂或滅亡。這就是圣王傳王位于子孫的最初想法。難道是羲、農(nóng)、湯、武四位圣王,都有自私自利之心,想讓子孫得到永久的富貴尊榮嗎?因為不如此不足以振興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平息禍亂爭端,也是時勢所必然造就的結(jié)果。并非羲農(nóng)各位圣王,都有自私自利的心。今天的人提倡天下為公,共和體制便可以治理得國家太平,也是時勢所必然的結(jié)果。并非今天人的德行就強于羲、農(nóng)各位圣王。比較而言,應(yīng)當推崇共和,不必苛刻責備前清。如此才合乎共和的體系,以免誣蔑圣王的罪過。佛在世的時候,毗耶離國,就是用這個方法的,如來在好多的經(jīng)典中,也并未批評轉(zhuǎn)輪圣王代代傳承于子孫的過失。

  原文

  乾為大父,坤為大母,四海內(nèi)外,同是同胞。清朝雖屬滿洲,畢竟同一父母。況列廟圣德,直同天高地厚,雖堯舜湯武,亦不過如是。近以兵歉疊遭,強鄰見逼,政憲更新,稍有參差。然推究皇仁,仍復(fù)如故。但以境緣不嘉,致見傾覆。今既成共和,正好一體同觀。論政體,則盛稱共和。論前清,則褒美皇仁。譬如新官上任之后,不妨豎碑立祠,以彰舊官之德。共和既成之后,二百余年之撫育栽培,豈可頓忘。吾見第三冊中,有獨夫,專制,奴隸等語,心甚怏怏。夫吾國自開辟以來,其繼天立極,君臨天下之大圣人,亦未必不慮及此;蚩置袢魪姾,則號令有所不行,而反致亂亡。此圣人傳子孫之本心,豈羲農(nóng)湯武,盡欲私受其利乎。以非此不足以振綱常,息爭端,亦時勢使之然也。非羲農(nóng)諸圣,皆有慚德也。今人各為公,共和郅治,亦時勢使之然也。非今人便優(yōu)于羲農(nóng)等諸圣也。似宜推美共和,不必苛論前清。方合共和之體,免蔑古圣之愆。佛世毗耶離國,即用此法。如來于諸經(jīng)中,亦未深斥輪王世世相承之非!段拟n》之《與佛學報館書》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