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取決于你的人生
無信不立,企業(yè)之魂
我們繼續(xù)來講佛上商之道,企業(yè)要發(fā)展好,要從四個方向去努力:第一要像學校一樣具有文化和創(chuàng)造力;第二要像家庭一樣富有關懷和凝聚力;第三要像軍隊一樣具有拼搏和執(zhí)行力;第四要像宗教一樣具有信仰和生命力。大家知道,佛教已經(jīng)存在了兩千五百多年歷史,在悠悠歷史長河里一直屹立不倒,利益了無數(shù)眾生。那么這樣一個發(fā)源于古印度的宗教,是靠什么沿襲了那么久而不衰退呢?是信仰。
企業(yè)也可以像宗教一樣建立信仰。你們不要覺得在你們面前的只是一個和尚,我也是一個世界最長久的連鎖企業(yè)的員工之一,你完全可以把佛教看作是一個全球最大最長久的連鎖企業(yè),全世界的寺院供奉的佛,無論是中國、日本、韓國還是泰國,都是一樣的,所有的和尚都剔著光頭,穿著一樣的僧袍。這跟我們通常所說的思想統(tǒng)一、著裝統(tǒng)一和儀表統(tǒng)一的企業(yè)文化難道不是一樣的嗎?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多次大規(guī)模的滅佛運動,可為什么佛教依然能屹立不倒?寺院被焚燒、佛像被搗毀、僧人被殺害,一片凄涼荒蕪的景象,但是一陣春風吹來,一陣喜雨灑過,又開始生機蓬勃地發(fā)展起來,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這種東西一旦深入人心,它不會因為暴力是侵襲而消失,只要人活著,信仰的種子就會生根發(fā)芽,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
我們中華民族的崛起也可以說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信仰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有了信仰,我們的民族文化才能在世界大家庭中屹立不倒,有了信仰,我們的文化之樹才能生根發(fā)芽,開出燦爛的鮮花。人家都說中國人聰明,但是聰明沒有用在聰明處,沒有表現(xiàn)出一個聰明人所應有的素質(zhì),其實這是因為信仰的缺失。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信仰,他的思想就會往不好的方向發(fā)展,他的人生就找不到一個確切的方向。這跟我們傳統(tǒng)文化里講的“陰陽交替,物極必反”的道理是一樣的,事情總是從一個極端發(fā)展到另一個極端,很少按常規(guī)出牌,中庸之道說了幾千年,實際上卻沒有領悟到中庸的含義。沒有信仰的人就像斷線的風箏,隨處飄泊,不循規(guī)蹈矩,看上去是無比挺聰明的,但是一只沒有方向的風箏,又能飄到什么樣的遠方?如果有一天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有信仰,那是不得了的,所有人都往正信的方向去走,將會創(chuàng)造出怎樣的輝煌,那是無法估量的。
中華文化的衰落也就是最近一兩百年的事情,在兩百年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們都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無論文化、經(jīng)濟,沒有哪個國家能趕得上我們。有學者估算過,宋朝時候中國的GDP甚至是世界第二發(fā)達國家的兩百倍,想想這個數(shù)據(jù)有多可怕,這種差距不是今天中美之間的差距可比的。所以我們大家不要覺得自己不行,對自己要有一個信念,這個信念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中華文化的根,其實就是禪宗文化,這個不是瞎說,禪宗結(jié)合了儒釋道在中國兩千多年的發(fā)展,匯集了各家的精華,形成一種中國本土特色的文化,這種文化能支撐我們立足于時代的激流之中,并輻射到全世界。別的不說,有人統(tǒng)計過,現(xiàn)在美國每十個成功人士就有四個有禪修的習慣,他們每天通過靜坐來修身養(yǎng)性。
每個人每天都會碰到很多問題,怎么樣把這些問題解決,你們做實業(yè)的,包括我管理寺院,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和放下問題的力量來自于哪里?我覺得就來自于我們內(nèi)心的強大。我們都知道企業(yè)屹立不倒靠產(chǎn)品,產(chǎn)品靠人才,人才靠企業(yè)文化去吸引,企業(yè)文化是誰建立起來的呢?是老板。老板靠什么來建立企業(yè)文化?靠的是信仰、心懷和他的人生境界,他怎樣來培養(yǎng)自己的信仰、心懷和人生境界?靠福報。福報來源于哪里?來源于我們祖上積善積德和我們自身的努力。福報這種東西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在相同環(huán)境下長大的一群人,最后往往有不一樣的成就,原因就在于他們的福報各不相同,即便是雙胞胎,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一個人的境界來源于他的思考,思考自己,自己的人際關系、自己與世界的關系,我們在這些思考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我們要經(jīng)常問問自己: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我要去哪里?問的過程,其實就是在不斷地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在這個社會中處于什么位置,自己未來的方向在哪里?要往哪方面去努力?能夠?qū)λ惺虑槎加幸粋清晰地認識,這樣才能盡量避免走錯路。我有時在想,我來到這個世間,在有限的生命里,能為這個世間做多少事情?我能為這個社會創(chuàng)造多少有價值的東西?你們仔細想想,一個老板靠什么吸引住人才?為什么一個人才跟別的老板能大放光芒,來到你這里卻干不下去?就像韓信,他最早跟項羽得不到重用,后來轉(zhuǎn)投了劉邦,并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又比如魏征,在李淵做皇帝的時候太子本來是想把他殺掉的,后來李世民重用了他,于是才出現(xiàn)后來的貞觀之治。
我們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為什么有的人不喜歡跟你在一起,為什么跟你在一起做不好事情,這跟你的性格有關,你能不能給別人創(chuàng)造一個平臺去發(fā)揮他的才能?能不能容忍別人對你的頂撞?就像魏征這樣一種性格的人,他不會因為李世民的皇帝就對他千依百順,他作為一個宰相就要做出宰相的樣子,有問題就要提出來,也正是因為唐太宗有這樣的肚量,才能容忍魏征的直言不諱。有的人可能會說,這都是老掉牙的話題了還用說嗎?但事實上就是這種符合天道的老掉牙的思想,讓我們中華民族屹立五千年不倒。何為天道?就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違背宇宙萬物變化的大道。
佛教跟邪教不同,邪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擇手段地去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一個人當他的欲望膨脹到一定的時候,他就是惡魔。佛教里面講,為己即是魔,為人即為佛。有一些邪教就是搞個人崇拜,把教主捧得高高在上,所有事情都為了滿足他的利益,那就是邪魔外道,是人類所無法容忍的。一個人無論他功勛有多高,成就有多大,當他沉浸在個人崇拜的光環(huán)下的時候,他就很容易犯錯,因為他的頭腦已經(jīng)被那道光環(huán)弄得昏昏欲睡,他的眼睛已經(jīng)被蒙蔽。
大家有空要多去讀經(jīng)典,把古人的智慧深深烙入我們的腦海中,時刻關照自己。古代那些杰出的帝王都能放下自己去接納別人,我們?yōu)楹伟鸭茏犹У酶吒叩哪兀课覀儜摪研陌蚕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我覺得把手中的工作做好就是一種修行,不管是當領導還是普通員工。當你走上一條修行的道路,你的幸福從今天開始就會不斷增加。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就要不停地去修福報,決定我們方向是我們的心,能改變我們內(nèi)心的是我們的潛意識。見好就收是人的通病,這種病就是由我們的潛意識造成的,從表面上看,決定我們命運的是性格,但是性格是由潛意識決定的,只有當我們的心靜下來時,才能看清自己的潛意識。就好比水慢慢靜下來以后,你就會看到水底下的沉淀物。要讓心能夠靜下來,就要打破我們的心所執(zhí)著的東西,透過表相,直截進入潛意識。潛意識又叫做第七識,它有四個現(xiàn)象:我見、我愛、我癡和我慢。
我們要能夠看到我們思想最深處的那個引領者,是它引領著我們的身體往某一方向去前進,所以我們要認識它,改變它,不要被它引領著往不好的方向走,每一種現(xiàn)象前面都有一個“我”字,就是說所有問題都來源于我們自己,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名望、地位等等,這個“我”就是阻礙我們把企業(yè)做大的原因,很多企業(yè)發(fā)展遇到瓶頸,那個瓶頸其實就是我們自己。你愿不愿意把那么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跟別人分享?你愿不愿意把你的親戚從公司管理的職位上卸下來,讓新人上任?你愿不愿意把企業(yè)交給子女,放心地讓他去接管?所有這些東西你都不想放下,又怎么能夠得到自在呢?有的人到死都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權(quán)力,坐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享受眾人追捧的快樂,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去干預年輕人的事務。古代的帝王都是這樣,手中緊握大權(quán),到死都放不下,直到鄧小平手上才破了這個例,鄧小平還在世的時候就把權(quán)力交給了江澤民,這是一個很有歷史意義的創(chuàng)舉。
我慢就是高高在上,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有的人會說,雖然我長得不好看,但是我有才能,有的人會說雖然我沒有才能,但是我長得漂亮,總是從各個角度去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總是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不如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被自己的內(nèi)心造出來的假象所迷惑,這個就是我癡,所以真正的修行是看清自己,知道自己該往哪里走,了解自己的缺點,長處、目標、位置。一個人如果能時刻拋棄自己,看清自己的位置,你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角色,并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所以修行到最后,其實是自我超越。外在的東西永遠可以被打敗,內(nèi)在的東西卻堅不可摧,那是你與生俱來的東西,只要明心見性,你就能獲得這種力量。
去粗求精,心明氣清
信仰,首先是信,信什么?信因果,信天道,信正念。我們的頭腦中要有一種敬畏精神,不要認為你天不怕地不怕,你不要這么自負,你看看日本的海嘯,那些房子連大地震都震不倒,但是海水卷來的時候,一棟棟就像紙屋一樣倒掉了。人在浩瀚宇宙中算得了什么?太空中的星球會相互碰撞,像河流中的石頭一樣,地球也是經(jīng)過幾億年星球之間的碰撞,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河流的下游的鵝卵石大多是圓的,而上游的石頭大多是方的,就是因為上游的石頭長期被河水沖刷,沖到了下游,在這個過程中棱角被磨光了。
所以我們把那些身經(jīng)歷練、處世老到的人叫做圓滑,圓滿也是來自于圓滑,圓滿的概念叫至上。我們?yōu)槿颂幨戮褪窃诓煌5馗鷦e人摩擦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棱角不斷被磨平。我們常說為人處事要外圓內(nèi)方,就是說,雖然圓滿不全是圓滑,圓滑也不能丟失原則。我們心中一定要有一些原則,永遠都不要去違背,有些事永遠都不可以去做。
內(nèi)心不可改變的東西,就是我們?yōu)槿松裣碌姆N子。你種一棵草的種子,怎么呵護都不可能長成樹苗,但是你種上一顆樹的種子,開始它可能只是像草一樣發(fā)芽,甚至比草長得更慢,但是經(jīng)年累月的生長,他就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這就是因果,種什么因得什么果。你們做事情總是追求自身最快的利益,也許你通過一些手段得到了利益,但這種利益是長久的嗎?比如一個人賭博贏了錢,買名車豪宅,眼看多么風光,可是這種風光會永遠保持下去嗎?錢財往往是這樣,從哪里來就要往哪里去,愛賭博的人會因為贏錢就洗手不干嗎?他繼續(xù)去賭,遲早要輸?shù)醚緹o歸。這是人性的貪婪決定的。
汗水換來的東西,你會珍惜;不期之財,揮之如土。有很多老板,現(xiàn)在拼命掙錢,只是為了孩子不要像他們一樣受苦,你們覺得這種觀念正確嗎?我覺得未必。這是在剝奪孩子體驗人生的機會。要讓孩子親身去體驗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你的錢是自己一分一毫掙來的,你自然不會揮霍,你孩子的錢是從你這里來的,他會像你這樣珍惜嗎?我們做事情,培養(yǎng)孩子也好好,做企業(yè)也好,對待每一個人也好,都要經(jīng)常去思考,為什么事物以這樣的規(guī)律存在?就好比一棵樹,如果是自然生長的,它就經(jīng)受得起風雨,因為它的根深深扎進了泥土,堅不可摧;可如果是從一個地方轉(zhuǎn)種到另一個地方,一陣大風就把它吹倒。大家仔細想想,你的企業(yè)是不是這樣,你像養(yǎng)孩子一樣把公司一點點做起來,賺來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的心血,你就會特別的珍惜,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小心謹慎。如果這些錢是你買六合彩得來的,可能你在做投資的時候就不會考慮那么多,別人在你面前隨便鼓吹一下哪個項目賺錢,你可能毫不猶豫地就把錢投進去了,因為那些錢不是你一分一毫掙來的,你對它沒感覺。
這幾年中國的企業(yè)家都有一種念頭,認為賺錢太容易,特別是做房地產(chǎn)的,小投大賺,包盈不虧。因為錢太好賺,大家的膽子都特別大,做投資特別財大氣粗,毫不考慮結(jié)果。一個日本朋友跟我說,你們中國的企業(yè)家實在太豪爽,有一種酒在日本賣幾萬元一瓶,我們每次吃飯都只敢買一瓶,一點一點的品,他一次就買一箱,還叫我們放開地喝。那個日本朋友問那個中國企業(yè)家,你是怎么掙錢的?企業(yè)家說他以前是小鎮(zhèn)上的一個郵遞員,幾年前花十萬塊錢在鎮(zhèn)上買了一塊地皮,蓋了樓房,遇上房地產(chǎn)熱,賣得幾千萬元錢。他又把掙得的這幾千萬拿去投資房地產(chǎn),后來成為身家?guī)资畠|的大富豪。
實際上這個企業(yè)家發(fā)財更多是由于趕上房地產(chǎn)熱,但他覺得完全是憑自己的能力賺來的,他總認為自己的智慧和管理水平高人一等,沒有意識到經(jīng)濟政策給他帶來的機遇。就好比豬本來不會飛,但是遇上臺風就會飛,它一位自己飛起來了就是老鷹,但實際在別人看來它還是豬。作為企業(yè)家,富了不要得意忘形,要想想這種富裕是從哪里來的,國外有許多百年企業(yè),在經(jīng)濟蕭條的時候也能做得很好,這樣的企業(yè)一定是在文化和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的。日本有一種傳統(tǒng)的商業(yè)理念,至今還在盛行,他們認為做生意就是像農(nóng)夫種田一樣,起早貪黑,春天把種子撒在田里,細心照看,鋤草施肥,秋天收割,收割完成后留下一些明年吃,再留下明年播撒的種子,其余的賣掉,買來油鹽醬醋和其他生活用品,一年過去了,第二年開始又重復去年的工作,播種、鋤草、施肥、收割。他們認為做企業(yè)也是這樣,本本分分地經(jīng)營,盈利和投資的比例永遠是協(xié)調(diào)的。
這種理念在我們聽來好像有點不可思議,事實上日本很多企業(yè)到現(xiàn)在還是這樣經(jīng)營的,自己一點一點積累財富,小心地投資。這跟中國企業(yè)不太一樣,很多中國企業(yè)家就算虧了也要大筆貸款來做新的投資,賺到錢以后就窮奢極欲。我以前在深圳參加BSE課程,是林偉賢先生辦的課程。八天八夜,魔鬼般的訓練,每天睡覺不超過兩個小時,很多學員都熬不住,中途退出的有不少,但是有一位來自新加坡的老太太卻堅持到了最后,讓大家深為嘆服。在這種緊張的環(huán)境中,人的進步非?,我三天學會了游泳,因為我們組的十二個人一直盯著我,學不會就拖了整個組的后腿,那期間累得很多人站著都能睡著。
做企業(yè)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不是看見別人做什么也跟著去做什么,每一個成功人物,他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jié)果,比爾蓋茨做軟件起家,你做軟件不一定能起家,馬云做電子商務成功,你做電子商務未必能成功。成功的思維可以借鑒,但是成功未必可以復制,出門往哪邊走,每個人都不一樣。千百人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只有幾個,大部分都失敗,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大家所處的時代不同,環(huán)境不同,每個人自身的因素不同。
每個人最好能安于自己的狀態(tài),我們要向德國人學習專注的品質(zhì),專注于每一件事,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到世界第一,只要你把心安下來,即便是一個小小的零件都能做到極致,不要整天想今年要投資多少,收入要翻幾番。有的人被一些商業(yè)培訓師隨便一鼓動,就忘乎所以,瘋狂地投資,完全不考慮結(jié)果。有句話說,要讓一個人毀滅,首先讓他發(fā)狂。很多企業(yè)的倒閉,就是老板發(fā)狂的結(jié)果,隨便掙到一點錢,心就開始膨脹。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心安住,不要去追求快,應該追求穩(wěn),追求精,精品才是我們未來要發(fā)展的目標。
中國所有精英都是在商界里,精英如果在政治里就把自己廢掉了,商界是一個培養(yǎng)精英的樂土。在座的商業(yè)精英們要不斷去培福,培福就是以人為善,就是安下心來把自己的事做好,要讓消費者覺得在整個行業(yè)中我們的產(chǎn)品是最好。那我們要怎樣去培植福報呢?打坐是其中一種。你們千萬別小看打坐,如果拿道理跟打坐比,道理只占一分,打坐占九十九分,不要認為它那么簡單,實際上它可以改變我們的心靈和潛意識,會改變我們以往對世界的看法。你們來這里學到了打坐的方法,但這只是第一步,怎么樣去堅持,還要看你們自己。
打坐也叫禪定,禪就是靜慮,當我們的心靜下來以后,我們的思維會變得清晰,我們能更好地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就好比有一天你身邊的朋友突然對你破口大罵,讓你很委屈,你感到莫名其妙,但你只是看到他這樣對你,卻沒有看到他為什么這樣對你,他罵你也是長期的負面情緒積累的結(jié)果,如果你能早一點看到自己的問題,并改過來,就可以把事情早點平息,也許一個微笑和關懷,就能改變他的負面情緒,他就不會對破口大罵,而是笑臉以待。所有突發(fā)性事件都是事情一點一點積累的結(jié)果,我們只有先把握住事情發(fā)展的過程,才能把握住事情的結(jié)果。你能認識到事情的本來面目,再大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以我們每天要進行靜坐。
去繁求簡,幸福之巔
人往往都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想往東走,最后卻往西走,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你的感覺在不斷牽著你往背離本心的方向走,一個人如果總是被外面的東西牽著走,跟動物有多少區(qū)別?人都有動物的一面,但是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會有一個價值引導著自己往理性方向走,使人區(qū)別于動物。這幾年為什么大江南北的人都喜歡吃麻辣火鍋,口味重到怎么都滿足不了,就是因為大家內(nèi)心浮躁,靜不下來,一個內(nèi)心清靜的人往往喜歡清淡的口味,喜歡高雅的音樂,古人為什么喜歡彈古箏,有時琴音低到根本聽不見了,可是人們還聽得出神,就是因為大家在尋找一種寧靜,那種清幽的琴音需要內(nèi)心寧靜才聽得見。現(xiàn)代人都在聽什么音樂,震得天花板都要掉下來的那種,大家都愛逛酒吧、迪廳,都在用動感十足的音樂麻痹自己的神經(jīng)。我整個人比較喜歡安靜,我經(jīng)常一個人開車外出,車里什么音樂也不放,就靜心享受那份安寧,我也喜歡一個人獨處,可以安安靜靜地思考一些問題。
大家要把打坐當成一種生活習慣,每天去做,把打坐的能量輻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開車也好、走路也好、工作也好、休息也好,都要像打坐一樣把心專注于一個點上,安安靜靜地去完成手中的事情。晚上散步也是一種修行,去享受那種緩慢、自在、安詳和寧靜。吃飯也是一種修行,每一粒米飯都認認真真地品嘗,生活中處處都是修行,只要靜下心來,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到處充滿歡樂,這種歡樂來自于我們內(nèi)心的清涼,有修行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嗔恨心而感到煩惱,你只會覺得這個人太可憐了,怎么會如此憤怒呢?你是一堆柴,隨便一點火源都能把你燒掉,你是一堆石頭,別人即使在你身上倒汽油也燒不掉你,這就是修行。你要帶領你們公司所有的員工走上一條修行的道路,告訴他們,公司就是一個道場,工作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種修行,都是在圓滿你的人生。
在生活中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恩,別人向你求教,你要感謝他給你講課的機會,別人向你求字你要感謝他給你練字的機會,老公喜歡吃你做的飯你要感謝他認可你做飯的技能,孩子要你給他洗尿褲你要感謝他給你為他付出的機會。一個心存感恩的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身邊每一個人都來成就他,有這種心態(tài)你就是生活在西方極樂世界中。但是大部分人不會這么覺得,而是抱怨別人什么事都讓他做,覺得自己又不是給人做牛做馬的。去做利益別人的事情,應該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感,而不是抱怨。吃得起虧的人不是一般的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能做到這樣的就是圣人。有的人受了委屈,一口氣咽不下,干出許多蠢事來。
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觀照自己的一個機會,就比如我在給你們講課,一節(jié)課下來,可能之前心中存在的一些疑問也被解開了。作為一個企業(yè)老總,你會不會因為你的員工頂撞了你就把他解雇,而不顧他背后的能力?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寬,他就能在一個什么樣的高度去福澤多少人。這是一種包容心的體現(xiàn),只有達到一定的境界,才會有那樣的包容。我們要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的修行,而修行最好的方式就是打坐。我們把打坐叫做參禪,參什么?參自己。就是不斷看到自己的問題,去了解自己的本心,別人的本心跟我們無關,我們只要認清自己的本心,因為本心決定著我們眼中的世界。一樣東西有什么用,源于你用什么樣的心去解讀它,拿一支白色的筆放在你面前,你知道這是一支筆,可以用來寫字,把這個東西放在狗面前,它可能把它當成骨頭,咬在嘴里,或者當成一個玩具。
當你眼中的世界不如意的時候,你不能去指責別人,永遠需要調(diào)整的是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這就是修行。你談戀愛失敗了,把對方罵得一無是處,你有沒有想過,中國十三億人,為什么你就偏偏把他吸引到了你身旁,能夠讓你如意的人你為什么沒吸引過來。我們從來不去反省自己內(nèi)在的原因,總是指責別人對不起了你。有一則故事說,有個男人結(jié)婚三次,每次都離了,因為他嫌這三個老婆潑辣,沒法相處,別人叫他不要先不要結(jié)婚了,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時隔很多年以后,有一次他在逛街,遠遠地看見一個女子非常眼熟,打扮得漂漂亮亮,跟他的先生在一起,花枝招展的。他仔細一看,原來是他的第一任老婆,他不敢相信,以前那么潑辣的人,現(xiàn)在怎么變得這么溫柔體貼了,像個小綿羊一樣陪在他先生的身旁。他頓時醒悟了,原來一切的不如意都來源于自己的心。
你的價值、思維以及對世界的解讀,決定著你的一切,外在的東西很難改變,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我們自己,但是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改變,有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因此要改變自己的本性就要修行。佛教里有一種修行法門叫做深入思維,也叫生定,是把心靜到一波不起的狀態(tài),那時你看東西就會表現(xiàn)出一種與平時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打坐要有一個漸進的步驟,剛開始每天坐十分鐘、二十分鐘,一點一點的增加,不要說入不了定,入不了定也要坐在那里,到時間了再起來,這樣才會有進步。剛開始目標不要定得太高,那樣你很難超越自己,定一個合理的目標,一點一點推進,不管腿有多痛,都要挺過去。痛苦的東西一定不會長久,只有快樂的東西才會長久,所以要從打坐中尋找樂趣,找到樂趣以后你就會慢慢地堅持下去。打坐其實也是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讓自己的心靜一靜,想想自己昨天有哪些事情還沒做,哪些事情沒做好,要跟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不要一開始就說要了生死,了生死對于初學者來說是做不到的。
修行的最終目標是解脫,因此打坐這種修行方式又叫解脫道,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命運。一個修到圓滿境界不管做什么都能坦然處之的人,一定是個悟道之人,這就要往解脫道上去修。當然這種境界不是一下子就能達到的,修行需要一步一步來,剛開始的時候主要還是修煉自己處理生活的心。就像做家務一樣,每天看見哪里臟了擦一擦,掃一掃,家里就會很干凈。你在用心做衛(wèi)生的時候,不但身外的東西干凈了,你內(nèi)心的塵垢也洗凈了。我的書房很簡單,就是普通的杉木,沒有過多的裝飾,也沒有復雜的功能,就是放書而已,很多人到我那里看了以后,回去也置一個那樣的書架。
有空你們?nèi)ンw驗一下爬山,爬得氣喘吁吁的時候,坐下來,安靜地呼吸,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那種感覺非常享受。為什么有的和尚隱居在深山老林中,沒有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沒有伴侶,沒有孩子,他們?yōu)槭裁匆廊荒軌蚋械娇鞓纺?就是因為有打坐,有修行,這些東西比世間任何一種物質(zhì)享受都快樂。你現(xiàn)在覺得喝酒快樂,唱卡拉OK快樂,當你真正體驗到入定的快樂以后,你就會覺得以前那些快樂都是小兒科,根本就算啥。但是你也不能貪圖打坐的快樂而不想出定,有人的人迷戀上打坐,把一切都拋棄了,離開了老婆孩子,公司也不要了。禪修真正的意義是讓我們開智慧,人的行為、習氣有很多問題,要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把它們破除。一個人處在深山里,你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的問題,在公司你通過和別人接觸,容易看到自己的問題。一個團體里各種性格的人都有,你要怎么樣去整合他們?在整合他們的過程要花費你很多很多精力,這個時候你的耐力、能力就決定著你在這個公司能呆多久,通過打坐,你的耐力會更強,你對自我的認識會更徹底,你對人世的解讀會更究竟。這個時候你做很多事情就能得心應手。
有個典故叫龍場悟道,是講明朝的王陽明在龍場悟道的故事,王陽明是個悟道之人,他做什么都能夠做得像模像樣,做得了文人,也當?shù)昧藢④姟S幸荒晁毁H到一個叫龍場的地方做一個職位很低的官員,那里的環(huán)境極其艱苦,他還要親自下田干活,可是他依然堅持靜坐修行,把心安住在所做的事情上,有一天他在深山里耕作,累得滿頭大汗時,無意間看到山間景色優(yōu)美,山川碧綠,潭水清靈,靈感乍現(xiàn),于是作詩一首: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萬古長風,一朝風月。
這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空山無人”是說,已經(jīng)破除了我執(zhí),達到了無我的狀態(tài),“水流花開”是說,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自然萬物之中,去感受花自開、水自流的意境,王陽明正是借著這種意境來使心靈得到徹悟。“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是說,萬古和一朝已經(jīng)合而為一,超越了時空,在一剎那間頓悟。這正是禪宗所提倡的,破除我執(zhí)、破除一切使人眼花繚亂的外境,在心中求得真道。
一個人的境界是他內(nèi)在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內(nèi)在修養(yǎng)來自于禪修,你想讓自己有一個什么樣的未來,什么樣的人生,最終都是取決于你內(nèi)心的修養(yǎng),你的內(nèi)心改變了,其他所有一切也就隨之改變了。學佛不是為了逃避,不是偷懶,而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我們要不斷學習來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升。通過禪修去影響你的生活,影響你對社會的解讀,當你的修行達到一定階段時,你的飲食會變得清淡,心會變得平實,生活會越來越接近原生態(tài);通過修行,你的生活會變得簡潔,穿衣服不再挑剔。當人生安于簡潔,你的心會漸漸變得清涼,生活也會充滿幸福。
- 上一篇:通過禪定斷滅痛苦
- 下一篇:遇到問題用清涼心來面對
- 仁德上人:人生的真實價值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仁德上人:真正的修行是低下心與誠敬心
- 仁禪法師:念佛修行路上的兩大歧途
- 良因法師:修行人如果追求世俗的聲名會怎么樣?
- 明海法師:什么是平常心?怎么修行自己的心?
- 仁德上人:修行的兩種方法:萬緣放下和明心見性
- 仁德上人:修行五字偈
- 夢參法師:如何修行禪定?修禪定的方法
- 本性法師:退步原來是向前
- 仁德上人:達到無私無我不執(zhí)著的境界即是正修真修
- 仁德上人:快樂逍遙歌
- 恒傳法師: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 凈界法師:在修首楞嚴王三昧過程中要從不迷、不取和不動下手
- 夢參法師:怎么樣修行?至心精進
- 仁德上人:人與人相處過程中需要互相理解、誠敬
- 仁德上人:修行就像爬坡不進即退
- 仁德上人:觀照當下即真修歌
- 仁德上人:專修真修歌
- 大安法師: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