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的因行與果德

  觀世音菩薩修行法門在顯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視,顯教常用的兩部經典中均有特別介紹觀世音菩薩,一部是《楞嚴經》,另一部就是《法華經》。

  在《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介紹自己修行的方法,所以稱為因行,也就是在因中修行的法門。

  《楞嚴經》卷六記載,在楞嚴會上,有二十五位大菩薩分別敘說自己所證得的圓通法門,最后由文殊菩薩評定,以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為殊勝。

  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做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也就是觀察分析世間音聲之虛妄不實,而能不受所動,入于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不像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以致于受外境例如贊嘆或誹謗所動,生起貪、嗔、愛、惡的煩惱,促成殺、盜、淫、妄的惡業(yè),再受輪轉生死的苦報。

  至于《法華經》則說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果德,也就是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之后,來廣度眾生,用心耳來聽得、知道一切眾生的聲音,然后處處度眾生,時時度眾生。而〈普門品〉就是說明、介紹觀世音菩薩為什么叫作觀世音菩薩,以及他如何廣度眾生。

  《法華經》的翻譯者

  譯者是姚秦時代的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姚秦是中國南北朝時代的胡人之國。鳩摩羅什出生于西域的龜茲國,被秦王符堅派將軍呂光,在公元三八四年自西域以武力請回,住在位于今日甘肅省的武威,也就是當時的涼州,而于四○一年到長安,四○六年譯出此經。

  中國的佛經自梵文譯成漢文,歷經一千多年的歷史,其中最有名的幾位大翻譯師中,第一位就是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第二位就是玄奘三藏法師。一般都稱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叫作‘舊譯\’或‘古譯\’,唐太宗時玄奘法師翻譯的叫作‘新譯\’。

  ‘觀世音菩薩\’的名字也有新譯與舊譯之別,最早譯為‘光世音\’,鳩摩羅什法師譯為‘觀世音\’,玄奘三藏的《心經》譯為‘觀自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