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與狡獪
智慧與狡獪
「智慧」二字出自佛典,梵語「若那」譯成華文叫「智」;「般若」譯為「慧」。「智」是有決斷;知簡擇名為「慧」。又知世俗一切道理叫「智」;照見真理名「慧」,將二字之義連起來則叫「智慧」。大乘章曰:「照見名智,解了稱慧,此二各別,知世諦者,名之為智;照第一義者,說以為慧,通則義齊。」
所謂第一義者,即是真理、圣論、勝義論、涅槃、真如、實相、中道、法界。
在一般辭匯里說「智慧」即是「聰明」,但所謂「聰」者,指耳根利,凡所聽得見的都懂;「明」者,乃眼根利,凡看得見的都知道。筆者曾在報上看見過:有一種最聰明的人,只要用一根鐵絲,就可以打開世間一切不同的鎖,如果他以這種手段作賊,則可偷世上任何人所珍藏的寶物。有人說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就是愚癡,既名愚癡,則與智慧相反,因為愚癡的行為是黑暗的,而智慧不但純善,甚至于超善,因此智慧的行為乃是光明的。
筆者在報紙上,常見有「智慧型的犯罪」這句新名詞,乍見時,百思莫解;常見更是莫名其妙。我覺得這類的犯罪應該叫做「狡獪」型的犯罪才對。
「狡獪」是狡滑、奸詐、不誠實的意思,絕對不可說這就是「智慧」。例如民國七十三年一月十三日中央日報第七版上,有大字標題為「智慧型的犯罪案件激增」一文,茲抄錄全文如下:
由于智慧型犯罪案件頻增,致使循規(guī)蹈矩的人經常吃悶虧,有苦說不出。連一向最擅長精打細算的保險公司,也招架不住,連喊吃不消,而有提高保費之議,以期度過困境。
在過去,保驗公司予人印象并不佳,有時被認為是剝削民脂民膏,榨人血汗錢的機構,誰干拉保險的工作,遲早一定會將親友得罪光光。不過,在以往數(shù)年間,不少保險公司財源滾滾,賺進一大票,而去年一年間,蓄意制造假車禍,詐領保險金的案件,接二連三發(fā)生,使不少保險業(yè)者狠狠被敲了一記悶棍,虧累不少,尤有甚者,部分不肖人士更利用轎車,作為犯罪詐財?shù)墓ぞ?使多年來一枝獨秀的保險業(yè),在去年亮起倒賠的紅燈。
居心不良者的手法,多半購進全新轎車,投保全險,開了兩、三個月后,與竊車集體談妥條件,以半數(shù)價錢出售,由他們送至地下工廠去分尸解體,然后分別銷售圖利,經過規(guī)定的四十五天期限尋找失車不果后,保險公司必須依該車當時行情理賠,如此一進一出,至少車主可以凈賺廿萬元以上。一向穩(wěn)定成長的產物保險公司,在去年因車禍失竊賠償損害,首度出現(xiàn)八百多萬元的赤字,還不包括修車支出的費用,七家保險公司為此而大嘆苦經。
保險公司分析說,由于國內汽車零件相當昂貴,購買起來非常吃力,不法業(yè)者即鉆法律漏洞,以竊車維生,然后以一貫作業(yè)方式,將車輛送至地下工廠一一解體,將零件分別出售,彼此圖謀不軌,然后嫁禍于它們,造成無妄之災。在日本卻無此情形,這種惡性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可說是業(yè)者咎由自取,可是他們卻成了代罪羔羊。
目前,智慧型犯罪案子不斷發(fā)生,以不同手法及各種面貌出現(xiàn),使警方面臨極嚴重的挑戰(zhàn)。近日又傳出變造護照出國走私黃金的情事,顯然法令還有很多需要補充的地方,而有關單位在受理證件申請時,更應提高警覺,不容有絲毫疏失,免得因此傷害無辜反而圖利歹徒。
- 上一篇:觀念過于迷信 文化始終落后
- 下一篇:子不教誰之過
- 仁德上人:慧覺歌
- 仁德上人:有智慧的人會為后代留下精神財富
- 仁德上人:戀我慧凈歌
- 仁德上人:歇息慧空歌
- 如瑞法師:怎樣增進智慧和珍惜福報?為什么要;垭p修?
- 凈界法師:修持首楞嚴王三昧開顯智慧光明
- 仁德上人: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而無知是真智慧
- 仁德上人:什么是“世智情見”?修“世智情見”能了脫生死嗎?
- 凈界法師: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 仁德上人:功德智慧是自己明心見性不著相
- 仁德上人:靜中見性動中起用,達到動靜一如才是智慧
- 圣嚴法師: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靜波法師:要舍得同別人一起來分享慈悲和智慧
- 仁德上人:悟到圓覺大智慧的人既不住有更不住空
- 仁德上人:道德慧德歌
- 靜波法師:智慧才是力量 涇渭應該分明
- 仁德上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攀钦嬲娜瞬?/a>
- 本源法師:如何得到佛法的智慧辯才?十種修持方式
- 仁德上人:什么叫般若智慧呢?
- 凈慧法師:成就學問之道的同時要領會其中的真諦!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