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孝親娶阿姨

  為了孝親娶阿姨

  高雄有一家姓古的居士,兩年前,八十高齡的老父去世時,曾請筆者去他家,為亡父葬前說法。過了不久,喪事完畢,兄弟全家又一同到文殊院見筆者,經古居士一一介紹:兄嫂四家,都飛黃騰達,事業(yè)如意,皆甚吉祥,其孫輩亦都聰明俊秀,學業(yè)有成。古居士并同時介紹他們的阿姨給筆者認識,同來的幾個孫女,都叫她阿媽,對她也很親切。古家的長兄乃說:「家父一生創(chuàng)業(yè)辛苦,我們兄弟四人除了分得房屋財產外,又共同經營了一家家族企業(yè),員工一千余人,營業(yè)跨國,規(guī)模不小,這些都是家父白手興家所創(chuàng)造的事業(yè)。二十年前家母去世,父親為了子孫,不肯再娶,亦怕麻煩我們兄弟四家,不愿輪流受其供養(yǎng),我們乃開了家庭會議,為父親購買一處房屋,由他自己生活,當時就是請這位阿姨為他炊煮料理的。阿姨為人善良賢淑,忠厚慈祥,素養(yǎng)很深,親朋贊嘆,故我們兄弟曾開過好幾次的家族會議,并請父親的老友出面,想說服個性有幾分頑固的父親,為他續(xù)弦,但均為父親拒絕。第二年父親生了一場重病,幸得阿姨之照顧體貼,奉侍湯藥,而得痊愈。阿姨之年歲,小父親二十歲,身體健康,無病無惱,于是我們又請媒證說合,父親為了感激阿姨的照顧,亦只好答應了。父親居住的房屋,我們同意登記為阿姨名下所有,并把阿姨與前夫所生一子,當成自己的親兄弟一般,且兄弟四人共同贈送給他一份不算太小的產業(yè),以報答阿姨照顧父親之恩!

  但見這位年近六旬的阿姨,以羞澀的表情,坐在旁邊,一直說:「他們兄弟太好了,都是他們會做人,我非常感激他們!

  今天是公元一九九二年三月二日,臺灣的中國時報第七版,有一則題為「幫傭老嫗成繼母.爭產頻起糾紛」的新聞,其報導說:

  【記者李根青臺北報導】任職某公家機關的一位女子,有一位高齡九十余,形同植物人的父親,二年前,她的父親突然與一位行動不便的七十八歲老嫗結婚,使她多了一位繼母,也給她的家庭帶來了困擾。

  她說,該名老嫗原本主動上門幫傭,照料獨居于家的父親,不料,六個余月后,她竟然與她的父親成親了。她的父親高齡九十,視、聽覺均已失效,且有神志不清的情形,這樁婚姻,當然無法被家人接受,但因二人確經法院公證,婚姻已發(fā)生法律效力,她們兄弟姐妹對此也無可奈何。

  這位女子說,不料,「繼母」在婚后不久,竟然向土地銀行博愛分行表示,她的父親已經去世,急需領款辦后事,企圖領取一筆五百萬元的定期存款,但因印鑒不符,未能領走該筆款項,仍不死心,又徑往戶政事務所要求更改印鑒,因非本人辦理,又無法提出死亡證明,也未能得逞。

  她說,除盜領五百萬元定期存款一事外,該名老嫗也曾變賣她父親所有的大同、力霸等股票,價值約二百余萬元。她曾委托提請撤銷婚姻時,該名老嫗曾要求五百萬元的離婚費,但未被接受。

  據該女士說,該老嫗經常巧立名目,向她需索,甚至纏訟法院,有時還跑到她上班的地點吵鬧,造成她莫大的困擾;由于該老嫗本身亦行動不便,她曾要求由她負責照料病中的父親,但均不被理會,雙方一直僵持未決。

  該女士的遭遇,備受親友、同事的關切,但因該老嫗已取得「繼母」的地位,又打著照料病中父親的名義,她也無法可想,也無法解決彼此間的「關系」,令她身心疲憊,困擾不已。

  看完以上的報導,不勝感慨,忽然想起古家的這段往事,相提并論,研究起來,佛教徒的心胸,也許跟一般人有些不一樣,如此比較兩種不同的孝親觀念,其結果:一是上天堂,一是下地獄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