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兩大因素是既要明理又要透事

仁德上人:修行兩大因素是既要明理又要透事

  修行的兩大因素是既要明理,又要透事。在明白空性真理時,要能透過一切的事情,在面對處理一切事情的同時,又能通達明了空性不可得之真理,達到理中有事、事中有理,理即是事、事即是理,達到真正的理與事的圓融。修行是以理為主,還是以事為主,還是理與事、事與理同時相應(yīng),這是一個修行人應(yīng)當(dāng)要注重的要事大事。

  在自修自悟、自清凈、自解脫的這個打基礎(chǔ)過程之中,把握自己的內(nèi)心是自己的主要任務(wù)。

  一旦自己與大眾相處、與眾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做一切的事情時,就要注重于自己外表的修持,包括自己的說話做事行為都要如理如法按照戒律落實做到,不然的話,著相的人看到自己不如法不守戒的行為會產(chǎn)生煩惱心,讓別人為了自己的行為生煩惱,讓別人見自己的過失,是自己內(nèi)心不慈悲的表現(xiàn)。

  一定要心心念念為了眾生、為了大眾活著,才是真慈悲。佛法的修行,既有一定的戒律戒條規(guī)矩,又要隨機應(yīng)變活靈活現(xiàn)的千變?nèi)f化。佛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法,但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任意改變,一定要有慈悲與智慧在自己的心中把握。

  無論自己的行為怎么樣的變來變?nèi),自己大慈大悲不舍一個眾生的慈悲大愿,即身立地成佛做佛,如理如法落實佛道的大愿,一定不能變。在不變根本大愿、大行、大智慧、大慈悲的基礎(chǔ)上,為了眾生的利益可以善巧方便地隨緣而變。

  想操心的人不操心難過,不想操心的人操心累心,不想操心而操心才是妙用。世間一般的人自我的意思強烈,總是想處處表現(xiàn)自己的我我我,為了證明自己的自我的能力與偉大,就要處處想出人頭地占上風(fēng),所以為了自我表現(xiàn)很想操心,展示自己自我的才能,讓別人看得起自己的高人一等。

  如果不讓這個傲慢自大的人操心,他的內(nèi)心就會非常的寂寞難過難忍,他想盡所有的辦法也想操心。這種傲慢自大自以為是的人總想通過操心來顯示自己的高人一等還有一種人就是不想操心,怕自己操心太多勞累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喜歡自由空空。

  好像這種人有道心、不執(zhí)著、無煩惱,實際這種不愿意操心、怕自己身心勞累的人,更是自私自利,目的是為了自己自我的利益與自我的保護。這種不想操心、怕操心勞累的人,比想操心、想自我表現(xiàn)的人,更可惡、更是罪業(yè)深重。無論是想操心或者是不想操心,這都是自私自利自我的搗亂。

  什么才是最為正確不出差錯的人生呢?自己的內(nèi)心既不執(zhí)著想操心,更不會執(zhí)著于不操心,而是隨緣做自己應(yīng)該做的本分事。如果是自己需要操心、應(yīng)該操心、不能不操心的事情,自己就必須要大膽認真正確的操好自己理應(yīng)要操的心。

  但要注意一點,自己應(yīng)該要操的心是什么?為什么?操心操到什么程度?這需要自己真實的般若大智慧與自己實踐經(jīng)驗教訓(xùn),決定不是盲目的瞎操心、亂操心,是操自己理應(yīng)該操的那份心,這個自己的內(nèi)心一定要正確地把握好。

  這就是金剛經(jīng)中所講的一句話,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何學(xué)會生心用心?這是修行佛道至關(guān)重要的要領(lǐng)。無住就是不動心、無心、不著相,這個非常容易。但如何的動心動念,這就不是那么簡單容易了。如何動心?如何操心?如何用心?這是修行最難最難甚難的大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