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福寺內(nèi)的持松法師墓塔

  興福寺內(nèi)的持松法師墓塔

  熙明 整理

  持松法師1972年示寂于上海,1979年,由上海市佛教協(xié)會為持師在興福寺建立了衣帽塋和墓碑,墓碑的邊上就是日照亭。

  衣帽塋是半圓形的,塋前立著墓碑,砌得比較簡單,碑上刻著幾個字,寫著:

  “上海佛教協(xié)會會長、常熟虞山興福寺退居、上海靜安寺主持佛門尊宿上持下松法師之墓上海佛教協(xié)會敬立”

  墓碑前有一個石砌的供臺,兩旁種著幾棵松樹。

  持師在興福寺的墓,有與眾不同之處。形為五輪塔式,底座復合千葉蓮花型,其上之五輪依下而上分別為方、圓、三角、半月、團形相疊;下長方形石上之前面鐫刻著“佛門尊宿密教大德上持下松大阿阇黎之塔”,另三面為蓮花。五輪代表地、水、火、風、空,代表六大構(gòu)成世間萬物之本質(zhì);六大包括識大無礙,佛與眾生亦相同,故此六大之所成,故能周遍法界。五輪塔又是胎藏輸界的標識。

  持師的舍利在底座千葉蓮內(nèi)。真言寓意“六大無礙常瑜珈”,即持松祖師應(yīng)化娑婆后于世入定之遺跡法身所在,令人緬懷朝拜,而其法身則無所不遍也。

  其周圍的半月形圍墻、欄桿、獅頭、供桌、碑文、碑銘等,無不具備。瞻觀者見此塔形,奇異新鮮,又為虞山塔院向上之第一處,因此會不自覺停步作禮,仰為觀止,這些都是其弟子感上師之恩,不遺余力而建成之也。

  常熟興福寺位于城北虞山之麓,青嶂疊起,古木參天,飛泉石橋,氣象雄古,頗擅林泉云壑之美。

  本寺創(chuàng)自南齊,邑人郴州牧倪德光舍宅為寺,名“大慈寺”。相傳唐貞觀年間,有黑白二龍交勇,沖逆成溪,遂成破澗,故又名“破山寺”。唐懿宗咸通九年,敕賜大鐘及“興福寺”額因名興福寺。

  志乘所載,興福寺高僧有唐之懷述、常達;梁之彥偁;宋之晤恩,或弘宗演教,或神應(yīng)感通,溯自開山以來歷干五百余載。世變滄桑,興廢屢更,端賴碩賢,砥柱其間,奕葉相承,傳之無盡。

  興福寺自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一詠,馳譽千載,今猶存諸多名跡,唐尊勝石幢、救虎閣、白蓮池、空心潭、空心亭、君子泉、廉飲堂。

  至于常住教乘,明末有天池僧明昱,闡揚“慈恩法相”。清代光宣之際,法燈和尚開堂說戒,專弘“南山”。其后住持乏賢,山門寥落。民國丁巳夏,本寺檀越及邑中耆老,禮請常州天寧寺冶開和尚蒞臨主持法席。時冶公方以慈善事冗,難以兼顧,因命嗣法弟子月霞、應(yīng)慈法師來主斯寺,重振宗風。

  月霞法師為華嚴宗大師,歷主法筵,秉拂伊始,即席不暇暖,籌設(shè)“華嚴講堂”,以揚法化,未幾示寂。應(yīng)慈法師一遵霞師遺訓“力弘華嚴,不作方丈”,年登九十有奇,猶齋講不輟。法門人持松法師,繼主法席,惠宗、潭月二師相與輔弼,創(chuàng)立“法界學院”,培植僧材。退席后,復求法東瀛,于高野山天德院謁金山穆韶,受真言宗傳授,得五十一世阿闍黎位,有《華嚴》、《密乘》、《唯識發(fā)相》等名著于世。

  自1947年3月始,上海靜安寺恢復十方叢林選賢制,持松法師被推為首任住持,兼任靜安寺佛學院院長。1953年,在靜安寺設(shè)立真言宗道場,恢復在我國失傳已久的唐代密宗。此后,被選為中國佛教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上海佛教協(xié)會會長。鑒于此,1985年,在靜安寺建立了“持松法師紀念堂”,陳列持師海內(nèi)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書畫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