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論 >

觀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簡稱《觀經》。與《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部經。宋畺良耶舍譯。另有異譯一種,已佚。此經進一步發(fā)揮了《無量壽經》的凈土思想,敘述釋迦牟尼佛應韋提希夫人之請,在頻婆娑羅宮為信眾講述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和極樂凈土莊嚴的十六種觀想方法(十六觀)...[詳情]

《觀無量壽佛經》的觀念法門【向學法師】(六)

  《略論安樂凈土義》舉渡河著脫的譬喻,來說明十念的意義。其文云:

  譬如有人,空曠回處值遇怨賊,拔刃奮勇直來欲殺,其人勁走視渡一河,若得渡河,首領可全。爾時但念渡河方便,我至河岸,為著衣渡為脫衣度。若著衣衲,恐不得過,若脫衣衲,恐無得暇,但有此念更無他緣,一念何當渡河,即是一念,如是不雜余心,名為十念相續(xù)。行者亦爾,念阿彌陀佛,如彼念渡,逕于十念,若念佛名字,若念佛相好,若念佛光明,若念佛神力,若念佛功德,若念佛智慧,若念佛本愿,無他心間雜,心心相次,乃至十念,名為十念相續(xù)。一往言十念相續(xù),似若不難,然凡夫心猶如野馬,識劇猿猴,馳騁六塵,不暫停息,宜至信心預自克念,便積習成性,善根堅固也。(大正四七,3下)

  念佛眾生猶如臨難脫逃,只想渡河免遭殺害,更無他念,此時決不能去考慮是穿著衣服渡河,還是脫掉衣報渡河。若穿著衣服渡河,衣被浸濕,不易游水,恐被溺死;若脫掉衣服下水,后面又有怨賊緊追,時間又不允許。就在此時,只有渡河一種念頭更無他想。念佛行者也是如此,只有一種專念阿彌陀佛的念頭,絕對不能有其他的心念間雜在其中。心心相次,乃至十念,名為十念相續(xù)。也就是說,不管是稱念佛的名號,還是觀想佛的身相功德等,只要專注其心,不能有他想滲入,十念相續(xù),名為十念。如果在念佛的時候,去考慮計算十念的數(shù)量,則為他緣所入不能專心,便將失去十念相續(xù)的根本要求。

  此外,道綽在他的《安樂集》里,對十念也做了解釋,并且和曇鸞之說基本相同。并認為“十念相續(xù)者,是圣教一數(shù)之名耳。但能積念凝思,不緣他事,使道業(yè)成辦便罷,不用亦未勞記之頭數(shù)也”(大正四七,11上)。所謂的十念相續(xù),是圣者用來表達意念集中的大體數(shù)字,也就是一心不亂的代名詞,是指在念佛的時候,一心專注,不緣他事,一念一念連續(xù)不斷,最后達到往生事業(yè)的成辦為止,沒有必要勞神去記別那無謂的數(shù)目。

  除了《觀經》,還有很多經典也倡說稱名念佛。如《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斷,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大正十二,347中)。執(zhí)持名號即是上面所說的稱名念佛。執(zhí)持名號是《阿彌陀經》往生彌陀凈土的主要行業(yè),但它的根本目的要達到一心不亂。所謂執(zhí)持名號就是系念彌陀圣號,執(zhí)是指內心中對彌陀名號的執(zhí)受,持是對彌陀圣號任持不忘,合散亂和掉舉不得生起,達到一心不亂?偟膩碚f,執(zhí)持是要求行者在稱念阿彌陀佛圣號的時候,要心系彌陀,念念銜接,不令有所散失,徹底抵制其他雜念的插入。雖然執(zhí)持名號是往生的主要行業(yè),屬于口業(yè)行為,但能往生凈土的效用是在于心念。只有心念專一,才能一心不亂,只有一心不亂,才能成就往生的行業(yè)。因為凡夫的心識如心猿意馬,一時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實屬不易,所以先以口稱名號的方式,慢慢地把散亂的心引向對彌陀的憶念,隨著稱名功夫的加強,內在的心識也逐漸地安定到對彌陀的憶念上來,形成口稱佛心念佛,心口佛三者相應,形成一而三三而一的統(tǒng)一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就是一心不亂,也可以稱作念佛三昧。所以迦才在他的《凈土論》中認為:“口念者,若心無力,須將口來扶,將口引心,令心不亂”(大正四七,89中)?谀钍窃谛牧Υ嗳鯚o法用心念的時候,才用口稱名號來護心來引心,最后令心達到一心不亂的情況下而進行的。稱名念佛,在《觀經》里是作為下品終者往生的行業(yè)而出現(xiàn)的,但并不是意味著這種法門只限于下品眾生的修習,依有關論述彌陀凈土的典籍,無論是何等根性的眾生,只要對彌陀凈土有信有愿,依相關要求修稱念法門,必成往生之業(yè)無礙。

  一卷本《般舟三昧經》行品云:“阿彌陀佛報言,又來生者,當念我名,莫有休息,則得往生”(大正十三,889上)。失譯的《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亦云:

  若有受持彼佛名號,堅固其心憶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亂,精進修集念佛三昧。……堅固正念,悉除散亂,若能令心念念不絕,十日之中必得見彼阿彌陀佛,并見十方世界如來,及所住處。(大正十二,35中~下)

  《阿彌陀經》異譯的《稱贊凈土佛攝受經》說:

  若有凈信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后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既舍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凈佛土。(大正十二,350上)

  以念佛名號為往生彌陀凈土的主要實踐法門,是眾多彌陀經典所倡導的。念佛名號分有心念和口念兩種。由于口念從方法上比較簡捷方便,也較適合于一般根機眾生的修習,所以在中國漢地佛教的歷史長河中,深得凈土宗諸大德的推崇,并把它作為往生凈土的正因而大力弘揚。而實際上作為往生行業(yè)的念佛法門還是以心念為要行的,口念只是心念的前方便,最后還要歸到心念上來。上面所說的至心、具足十念、十念相續(xù)、執(zhí)持名號一心不亂、常當系心、系心不亂,堅固其心憶念不忘等,都說明了心念的旨意。如果只是口稱名號而心不在焉,不但達不到往生的目的,也不符合經中說稱名念佛的本意。

  結論

  綜觀《觀經》的思想,是以觀念法門為其主要實踐與特色,然從整體的內容來看,實則包含著所有佛法的行門。從三福的修習到彌陀依正的觀想,即概括了散善和定善的兩種行門;從具足眾戒到修觀,從修觀到讀誦大乘說實相法,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的流露;從由深至淺九品往生的次第又體現(xiàn)了度生的種種方便。其內容或隱或顯或深相互絞絡,不僅說明了往生凈土的廣闊途徑,而且也體現(xiàn)了彌陀凈土法門大小俱收三根普被的特點。由于行門的內容廣泛豐富,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本文選擇其觀念行門而加論述,并不意味著唯此觀念二門才是《觀經》往生的行徑。

  還有一點,有關彌陀經典的種種行門,基本上是以往生彌陀凈土為目的的。因此,在很多行者的心目中,認為修習彌陀經典的法門,是針對往生這一利益而說的。其實不然。從《觀經》的文中可以發(fā)現(xiàn),修彌陀凈土法門,不僅舍身他事往生凈土,而且在現(xiàn)世的生活中可獲無量利益。如第三修“地觀”成就,則能“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第六“總觀想”成就,則能“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yè)”;第七“花座觀”成就,則能“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又下品上生之人雖作重罪,由稱念一聲彌陀名號,即能滅除五十億劫生死重罪;下品中生聞阿彌陀佛身相功德國土莊嚴,即除八十億生死之罪;下品下生雖然具造五逆極重之罪,于聲聲念佛中,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修觀念法門除滅罪利益之外,還能得到諸佛菩薩的護念和延長壽命的利益等。善導依《觀經》等彌陀經典,在他的《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中,闡明彌陀的觀念法門有現(xiàn)世滅罪、現(xiàn)世護念得長壽命、見佛三昧、攝生、證生等五種增上利益(詳見大正四七,24下~28中)。因此,修彌陀觀念法門的行者,不僅要深解觀念的實際意義,還要去發(fā)揮它的種種利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