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閑法師簡介
諦閑法師簡介
諦閑(1858-1932),現(xiàn)代浙江寧波觀宗寺僧。法諱古虛,字諦閑,號卓三,以字行。俗姓朱,黃巖(今屬浙江。┤。年二十,入臨海白云山出家,四年后受具。參敏曦、曉柔、大海、妙理諸尊宿。年二十八起登座講經。歷主慈西獅子庵、永嘉頭陀寺、紹興戒珠寺、上海龍華寺、寧波觀宗寺等。重建與重修寧波觀宗寺、天臺萬年寺、杭州梵天寺、永嘉白象寺塔、永嘉頭陀寺、紹興戒珠寺、黃巖常寂寺、海門西方寺、雁山靈巖寺。大師善于講經說法,道名著于當代。著作極為豐富,有經典注疏十余部,弟子為結集近十部及大量序跋聯(lián)偈,題詞簡牘。公元1932年農歷七月初二日,無疾含笑坐化。終葬慈溪五磊山側。
諦閑法師事跡
十八歲時,隨俗授室,自設中藥店于黃巖城北門,兼理方脈。越兩年,以先后妻死子亡、慈母見背,感悟人生無常,即到臨海縣白云山,依成道和尚剃度出家。二十四歲,到天臺國清寺受具足戒,初學禪觀,頗有領悟。二十六歲到平湖福臻寺敏曦老和尚座下,聽講《法華經》,理解漸開。奉命充為侍者,潛究經典,頗有領會。
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年二十七,到上海龍華寺,聽曉柔法師講《法華經》,翌年(一八八五年)又聽大海法師講《楞嚴經》,兼講偏座-即小座覆講。是年應杭州六通寺之請,升大座講《法華經》。某日在座上講至〈舍利弗授記品〉,寂然入定,默不一語。逾時出定,則舌粲蓮花,辯才無礙,答難析疑,舒展自在。他一生說法利人,肇端于此。
講經圓滿,回到國清寺閉關潛修。這時上海龍華寺方丈跡瑞法師,是天臺宗四十二代祖,對諦閑十分器重,一再勸請他出關助理寺務,并任他為龍華寺副寺。諦閑到龍華寺后,一方面管理寺務,一方面在寺中聽經。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跡瑞為他傳法授記,授他為傳持天臺教觀四十三世祖。此后數(shù)年,他應各地之請去講經弘法,并在慈溪圣果寺閉關三年,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出關,先在上海龍華寺講《楞嚴經》、《四教儀集注》,之后到各地講經。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年)(年四十六歲),首任永嘉頭陀寺住持,這以后歷任紹興戒珠寺、上海龍華寺住持。
光緒三十四年(一九零八年),楊仁山居士在南京金陵刻經處創(chuàng)辦新式教育的佛教學堂“只洹精舍”,請諦閑去擔任學監(jiān)。只洹精舍的學生中,出家緇眾有太虛、仁山、智光、開悟、惠敏等人。一年后只洹精舍以經費困難停辦,諦閑受南京毗盧寺之請,開講《楞嚴經》。這時江蘇省僧教育會創(chuàng)設“僧師范學堂”,諦閑以楊仁山之推薦,繼月霞法師后出任學堂監(jiān)督。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駐錫上海留云寺,在寺內組織“佛學研究社”,自任主講,先后講《圓覺經》、《百法明門論》、《八識規(guī)矩頌》等。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受寧波當局之請,出任四明山觀宗寺住持。他受任之后,仰體四明大師遺志,立志恢復祖庭。他募集巨金,重建大殿、天王殿、念佛堂、禪堂、藏經閣等,重為佛像裝金,重訂規(guī)約,以三觀為宗,說法為用,改觀宗寺名為“觀宗講寺”,數(shù)年之間,使觀宗寺成為東南一大名剎。
在接主觀宗寺之后,他成立了“觀宗學社”,自任主講,專攻天臺教觀。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應北京名流居士的邀請,北上在京中講《楞嚴經》,京中善信,踴躍赴會,使他道譽遠播。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京中復設講經會,由徐蔚如居士南下禮請,他乃再到京中講《圓覺經》,由蔣維喬、黃少希從旁記錄,講經歷兩月始畢,成《圓覺經講義》數(shù)十萬言。離京之際,葉恭綽、蒯若木兩居士各致贈二千銀元,其他信眾亦有饋贈。諦閑即以此款,擴充觀宗學社為正式僧教育機構,是時入學僧侶,有仁山、妙柔、倓虛、靜權、寶靜、妙真、可端、常惺、顯蔭、持松等,后來這些人分燈于大江南北,各為天臺重要法匠。
到了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諦閑把觀宗學社改組為《弘法研究社》,由座下弟子寶靜協(xié)助社務。寶靜學識淵博,辯才無礙,講經授課,亦深受學僧歡迎,由是入學者增多,研究社乃擴大規(guī)模,增加預料,培養(yǎng)了大批的佛學人才。同時,研究社發(fā)行“弘法月刊”,弘揚天臺教義。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諦閑的門人倓虛,在東北哈爾濱創(chuàng)建極樂寺,就寺傳戒,請諦師為得戒和尚。時,他已七十二歲高齡,不辭辛勞,遠赴東北。四眾聞風而來者人數(shù)極眾,盛況空前。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他又應上海玉佛寺的禮請,開講《楞嚴經》。自春至夏,歷時四閱月講畢,其間從未請人代座,每次登座二、三小時,從無倦態(tài)。
上海講經圓滿,返回寧波觀宗寺,自感體力衰退,即電促時在云南弘法的弟子寶靜返回寧波,為寶靜傳法授記,授為天臺宗四十四代祖。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九日(陽歷七月三日),安詳坐逝。臨終前書偈曰∶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精彩推薦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相關名詞
推薦內容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