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供是什么?古代佛門齋供禮儀
在古代禪林中有形式多樣的齋供禮儀。這些齋供有供養(yǎng)諸佛菩薩和祖師大德,以表達(dá)恭敬供養(yǎng)的;也有祭奠亡僧,寄托哀思之情的;還有布施孤魂野鬼,以使眾生離苦得樂的。這些齋供主要有羅漢供、傳供、上供、齋僧、茶湯和出生等。
一、羅漢供羅漢供,又作羅漢講、羅漢會,即供養(yǎng)十六羅漢、五百羅漢之法會。關(guān)于羅漢供的緣起,《佛祖統(tǒng)紀(jì)》卷三十三(供羅漢)條云:“佛滅時,付囑十六阿羅漢,與諸施主作真福田,時阿羅漢成承佛敕,以神通力延自壽量,若請四方僧設(shè)無遮施.或所住處,或詣寺中,此諸尊者及諸眷屬,分散往赴,蔽隱圣儀,密受供具,令諸施主得勝果報。”羅漢供法會自古以來多行于禪家,如《景德傳燈錄·翠微無學(xué)禪師傳》云:師因供養(yǎng)羅漢,有僧問日:“丹霞燒木佛,和尚為什么供養(yǎng)羅漢?”師日:“燒也不燒著,供養(yǎng)亦一任供養(yǎng)。”又問:“供養(yǎng)羅漢,羅漢還來也無?”師日:“汝每日還吃飯幺?”僧無語。師日:“少有靈利底。”《禪林象器箋》介紹羅漢供之事云:“東福寺每歲修正,講羅漢供。昔明兆殿司妙于繪事,曾畫五百應(yīng)真。一日,遇異人授以一軸書,不知昕往,展視之,則羅漢供祭文也。時人以為畫像感應(yīng),至今為東福寶物,故此軸不識何人書。”對于設(shè)羅漢供法會儀式及法語,在《密庵杰禪師徑山錄·建會上堂》有云:“千巖釀秀,萬木回春’羅漢會興’貫通今古。一愿龍王福護(hù),瑞雪快晴;二愿施主歸崇,駢臻輻輳;三愿大眾同心同德,扶掖叢林,滴水冰生,始終一致云云。”
二、傳供“傳供”又作“奠供”、“遞上”、“供遞”、“遞供”。即捧持茶、缽、湯、素-等各式供物,由數(shù)人遞次傳送至佛或祖師像前,以表示恭敬虔誠的儀式、、傳供原是在重大法會時所舉行的儀式。后來,在禪門中一般法會中也經(jīng)常會舉行這種儀式。在古代清規(guī)中,都有關(guān)于傳供的記載。如《大鑒清規(guī)·佛誕生》曰:“住持至,燒香一炷,大展三拜。不收坐具,侍者一班,進(jìn)卓排立傳供。”《敕修清規(guī)·圣節(jié)》日:“住持上茶湯,上首知事遞上。”《敕修百丈清規(guī)·兩序章》云:“圣僧侍者,貴有道心,齋粥二時,上供嗚下堂椎。
三、上供上供是指在諸佛、祖師圣像前,備供物、圣膳等物供養(yǎng)以示祭奠。對于上供的儀式,《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云:“圣僧侍者,貴有道心,齋粥二時,上供,鳴下堂椎。”上供本是佛門供養(yǎng)諸佛菩薩和祖師的儀式,后來泛指人們用物品祭祖或敬神。如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快穿好袍子馬褂,給祖先上供去。”又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十九回:“一樣一樣的菜拿上來,只擺一擺,便撤了下去,就和上供一般誰還吃得下。”
四、齋僧齋僧,又作僧齋、施僧、飯僧,是指設(shè)齋食供養(yǎng)僧眾,兼指入寺供養(yǎng)或延僧至俗家供養(yǎng)。依受供養(yǎng)僧侶之?dāng)?shù)目多寡,又有五百僧齋、千僧齋、萬僧齋之別。齋僧時應(yīng)當(dāng)依據(jù)僧人德行及戒臘的長短恭敬延請,不得有厚此薄彼的分別!抖U苑清規(guī)‘齋僧儀》云:“齋僧之法,以敬為宗,但依僧次延迎,不得妄生輕重。"齋僧是信眾消除災(zāi)障,求取福報的修行方法。據(jù)《普賢經(jīng)》記栽,大臣、婆羅門、居士、長者、宰官等,應(yīng)供養(yǎng)特大乘者,以齋僧作為懺悔法之一。齋僧的本意在于標(biāo)明信心、歸依,后來漸漸含有了祝賀、報恩、追善之含義,而使齋僧的儀式更加普遍化。
我國唐代齋僧法會十分盛行,在唐代大歷七年(772)、貞元年間(785~805)和咸通十二年(871)都曾舉行過大型的千僧齋。齋僧除在寺院中舉行之外,還可由施主請至家中供養(yǎng)。施主須親往寺廟迎請僧眾至家,從比丘受三歸五戒,然后將食物送至比丘手中,食畢,復(fù)送日用品供養(yǎng)。齋供結(jié)束,由比丘為其全家誦經(jīng)祝福并說法,贊頌其布施功德,然后由施主送比丘回寺。對于齋僧的由來,《云臥紀(jì)談》云:“池州梅山愚丘宗禪師,因練塘居士洪慶善持江東使節(jié)夜宿山間,相與夜話。洪問以:‘飯僧見于何經(jīng)?其旨安在?’宗日:‘《四十二章經(jīng)》有云: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乃至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住、無作、無證之者。其無修證則是正念獨脫,能飯斯人則功超諸佛,然前輩知此旨者多矣!’洪曰:‘其為誰乎?’宗日:‘且以近說,如秦少游,滕州貶所,自作挽章,有誰為飯黃緇之句。東坡既聞秦訃,以書送銀五兩,囑范元長為秦飯僧。及東坡北歸至毗陵,以疾不起,太學(xué)生裒錢于東京慧林飯僧。蘇黃門撰《東坡墓志》首載之。’”洪慶善又問:“親金有據(jù)乎?”宗日:“公豈不見《毛詩·小雅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
蓋飲食不足以盡敬,而加贈遺以致殷勤也。”宗禪師于是為誦丁晉公齋僧疏曰:“佛垂遍智,道育群生,凡欲救于傾危,必預(yù)形于景貺。……特形歸命,恭發(fā)精誠,虔施白金,充修凈供,飯芯芻之高德,答懶瓚之深慈,冀保此行,乞無佗恙。伏愿天回南眷,澤賜下臨,免置邊夷,白日便同于鬼趣,賜歸中夏,黃泉再感于天恩,虔罄丹誠,永繄法力。”洪日:“向讀名臣傳,只見補(bǔ)仲山袞、和傅說羹一聯(lián)而已,今獲全聞,其精禱若此。”齋僧有很大功德,是居士修福的重要形式。大慧宗果禪師為盧時用普說云:“我初到衡陽,諸處道友送得千百貫錢來,自家遣兩個侍者去岳山、溈山諸處齋僧一巡。衡陽人初不知有齋僧之說,有來問妙喜者,對他道:‘只是把錢雇和尚吃飯。’過得幾時,因普說,方與他說齋僧功德,后來稍稍知歸向。唐時有個宣律師,為他持戒殊勝,戒光直透天宮,感得韋馱天神每日供天廚食。
因問天神:‘世間功德,何者最大?’日:‘齋僧功德最大。”至于信眾應(yīng)當(dāng)在什么情況下齋僧,《梵網(wǎng)經(jīng)‘不利樂戒》第九有云:“若疾病、國難、賊難、父母、兄弟、和上、阿閉梨亡滅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應(yīng)讀誦講說大乘經(jīng)律,齋會求福。”五、茶湯茶湯屬于禪家之法,。每日于佛前祖前是前供茶湯以示恭敬.新任住持晉山之時,也有點茶湯的禮節(jié)?住持晉山的點茶湯為先點茶后點湯,在古代禪林中,堂頭和尚請僧眾用茶時,先通告眾僧,于僧堂之外懸掛告示板。榜牌由書記以絹素書寫之!峨沸耷逡(guī)·請新住持》云:“庫司會兩序勤舊茶,議發(fā)專使修書、制疏、茶湯榜,專使署名。請書記為之。如缺書記,擇能文字者分為之,用絹素寫榜。”對于告示板懸掛的處所,《敕修清規(guī)·專使特為新命煎點》云:“茶湯榜張于堂外兩側(cè)。”又《敕修清規(guī)·山門特為新命茶湯》云:“茶湯榜預(yù)張僧堂前上下間。”
若有高僧圓寂,禪林中通常也會舉行茶湯儀式。如《敕修清規(guī)·尊宿遷化》舉哀之后有奠茶湯佛事。又對靈小參之后有奠茶湯佛事。禪林中有很多闡述關(guān)于茶湯的偈頌。如《松源岳禪師錄·茶湯會求頌》日:“春風(fēng)吹落碧桃花,一片流經(jīng)十萬家。何似飛來峰下寺,相邀來吃趙州茶。”宋代高僧無門慧開偈云:“云門胡餅趙州茶,信手拈來奉作家。細(xì)嚼清風(fēng)原有味,飽餐明月卻無渣。”在民間有供養(yǎng)茶湯而獲福的記載,如宋劉敬叔《異苑》云:“剡縣陳務(wù)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宅中先有古冢,每日作茗飲,先輒祀之。二子患之日:‘古冢何知?徒以勞祀。’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及夜,母夢一人日:‘吾止此冢二百余年,謬蒙惠澤,卿二子恒欲見毀,賴相保護(hù),又饗吾佳茗,雖泉壞朽骨,豈忘翳桑之報?’遂覺,明日晨興,乃于庭內(nèi)獲錢十萬,似久埋者,而賃皆新。提還告其兒,兒并有慚色,從是禱酹愈至。”
六、出生出生,也稱為施食或出食,是指禪林僧堂在進(jìn)食之時,從應(yīng)量囂中取出“生飯”,施與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訶利帝母等羅剎鬼子母諸鬼神,稱為出生。“生飯”,意指施與鬼神眾生之飯,為“眾生食”之略稱,而非指未經(jīng)煮熟之飯。專門用來出生(放置生飯)之臺,稱為出生臺、生臺。出生之時所唱之偈,稱為出生偈。出生偈共有四句,如《禪苑清規(guī)·赴粥飯》云:“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對于出生的時間,《行事鈔·訃請設(shè)則篇》云:“明出眾生食,或在食前唱等,得已,出之,或在食后,經(jīng)論無文,隨情安置。出生之食當(dāng)分為四分,《資持記》云:“雖通前后,理合在前。準(zhǔn)《寶云經(jīng)》,乞食分四分:一與同梵行人,一與乞人,一與鬼神,一分自食。故知前出,后方自食。”出生一般在早、中二時進(jìn)行,如《四分律》云:“中國僧寺設(shè)鬼廟、伽藍(lán)神廟、賓頭盧廟,每至二食,皆僧家送三處食,余比丘不出。”關(guān)于出生的食物及注意事項,《教誡律儀》云:“凡欲出生粥,不得令凈匙拄著凈人出生器中。若著處,即須更受匙。”又云:“凡所出生餅,當(dāng)如一半餞大,飯不過其七粒,自余飯食亦不得多。”又云:“凡所出生食,須事事如法。”又云:“出生食,不得將所棄惡食物致生中。”又云:“凡出生法,須安床邊淺處,令凈人掠取,不得自用手拈,意在護(hù)手。”出生的食物之所以不能多的緣由,在經(jīng)中也有論述。
如《愛道尼經(jīng)》:‘令出如指甲大。’《資持記》云:‘舊云晉法猛游西國,傳鬼廟即曠野神,或鬼子母,令多畫于門首,本為出食祭之,令人乃謂門神,訛替九矣。’《愛道》下示多少。下引《智論》鬼能變食、故不在多,恐費信施!吨钦摗吩疲’鬼神得人一口食,而千萬倍出也!顿Y持記》云:’以鬼有通力,變少為多,此明施生不必多也。’《釋氏要覽》中對出生也有論述:“今詳若食是米面所成者,方可出之,或蔬茹不用.緣物類下食,翻成棄也。如《愛道經(jīng)》云:‘出生餅,如指甲大。
‘又出生偈云:‘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七粒遍十方,一切鬼神共。’以食出生時,默誦此偈、”從律儀的介紹可知,出生的食物可以用粥,也可以餅,還可以用米飯。只不過施粥有一凈匙即可,餅一半錢或一指甲大即可,米飯七粒即可。對于出生的目的與意義,孤山智圓法師《閑居編·出生圖紀(jì)序》云:“……釋氏之出生,具云出眾生食,蓋祭曠野鬼神及鬼子母。沙門用心憫異妻也。不忘本,仁也;憫異類,慈也。兩者同出而異名:今觀后學(xué),鮮測厥由,遂使出生事乖謹(jǐn)潔,于檀越家則或雜以所棄,處眾堂則盤器污雜。
因圖其形容,紀(jì)其事跡,以示來者。且祭神如神在,享于克誠,在儒尚然,況稟佛剞?今眾居宜以凈器聚斂,安此像前良久,施飛走鱗介之屬。檀越家當(dāng)于僧食畢,取其生飯,并著一器,供彼形像,然后散之。然律亦許二食時,先送食供養(yǎng)!都臍w傳》亦云:‘復(fù)于行末安食一盤,以供訶利帝母也。’若或先供,則眾僧不須各出,竊恐于時未安,令宜各出,然后聚而供之。既人別用心,則戚思佛制,庶幾上士勤而行之,所謂賢者之祭,必受其福也?梢,出生是為悲憫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I故以熟飯施與這些眾生,使它們脫離饑餓之苦。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yán)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yán)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xué)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zhǔn)提咒簡介,準(zhǔn)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xué)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jī)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yán)經(jīng)簡介,楞嚴(yán)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明末四大高僧是誰?明末四大高僧簡介
- 鹿野苑是佛的什么地方?
- 為什么要修習(xí)八正道?八正道的重要性
- 怎么知道一個人有沒有大福報?
- 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yīng)當(dāng)順于法去成就保護(hù)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zhuǎn)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jìn)、學(xué)習(xí)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yuǎn)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guān)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yīng)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guān)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yīng)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yán)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yán)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yán)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jì)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夢參法師]念經(jīng)時忽然看見異相是怎么回事?
- [黑茶]黑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思想]禪門機(jī)鋒盛行于唐宋兩朝原因是什么?
- [生活故事]我欠乞丐一塊錢!
- [人物故事]以「慈悲觀」離「瞋念」
- [在家修行]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入門須知]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凈界法師]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 [黃茶]黃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公案]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 [生活故事]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哲理故事]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寬容則有余年
- [心經(jīng)]《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四)
- [佛與人生]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佛學(xué)常識]《宋高僧傳》是怎樣一部書?
- [凈界法師]煩惱罪業(yè)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銀針是白茶嗎?白毫銀針名字的由來與沖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