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yè)因果的角度解析為什么會邪淫?
許多人犯下邪淫后,人生就開始過得很不順,很苦,而這種苦又很難跟身邊的親朋好友傾訴,只能在網絡上吐吐槽,消解內心的苦悶。由此看來,我們邪淫者其實蠻可憐的,因無知而造罪,因造罪而受苦,而這種苦,無人代受,只能獨自吞咽。
幡然悔悟的邪淫者,內心往往會有一種熱望,那就是迫切地想知道:為什么蕓蕓眾生,偏偏是我嗜好邪淫?為什么邪淫會引來那么多苦?為什么邪淫如此難以戒除?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地戒除邪淫?
針對上述問題,或許每個人心中多少有些答案,但是這里,我們不妨從業(yè)因果的角度,來揭示我們邪淫背后的真相!
業(yè)因果,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世間學說,也并非是誰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類似于地心引力、能量守恒等定律,是宇宙的一個客觀規(guī)律,即使是遍知的佛陀,他也只不過是為我們揭示了這個道理而已,
只要我們還在六道中輪轉,都逃不開因果的主宰,如《正法念處經》言:“一切諸報,皆從業(yè)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yè),皆從習起”,這是首先需要澄清的一點。下面,具體分五個方面闡述:
一、由果推因:為什么會邪淫?
為什么偏偏是我犯邪淫?為什么我的朋友就不會?為什么我這么倒霉,這么命苦?難道我天生就是邪淫的命不成?在明白邪淫帶給我們的諸多不順之后,我們常常會有上述這樣的抱怨。那么,到底誰才是導致我們邪淫的“幕后主謀”?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此生,不管是無師自通,還是受人慫恿,我們的確比別人要“好色”;無論是自己邪淫,還是與別人邪淫,我們就是比一般人更貪求欲樂。
這是客觀事實。比如我,小時候被堂弟拉去看不良影片,我是被動,他是主動,我天真,他早熟,我學習好,他學習一般,按理說,他應該比我更好色才對,結果您猜怎么著?
長大后,他對妻子很忠誠,不貪欲樂,而更“優(yōu)秀”的我卻犯下了極為嚴重的邪淫罪過,就是這么充滿戲劇性!所以,堂弟帶我看不良影片,這只是外緣,導火索而已,主因在我自己,內心深埋著一顆邪淫的炸藥包,不是他點燃,就是別人點燃,總之遲早要引爆。
因此,凡事皆有因緣!吨姓摗费裕“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正如石女生不出兒子一樣,這個世界上,無因無緣的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相反,一旦它發(fā)生了,產生了這樣一種果,
由果推因,就可以知道,我們必定有種下前因。比如秋天我們看到許多田地,只有一塊地方長出了稻穗,就可以推知:在春天時,必定有在此塊區(qū)域種下稻種。
那是誰播下的稻種?《僧伽吒經》言:“自作不善業(yè),自受苦痛報”。佛也在《百業(yè)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yè)果不會成熟于外界,只會成熟在自己的身上”。
所以我們如今在身心、環(huán)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報,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惡業(yè),并非神靈、強權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業(yè)的規(guī)律》)。
有人或許就困惑了:我從小都是乖孩子、好學生,沒造過啥嚴重的業(yè)啊,怎么后來突然就像打了雞血似的,不停地犯邪淫?對此,《毗奈耶雜事》里有一段廣為流傳的偈頌:“假使百千劫,所作業(yè)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此外,《百業(yè)經》中,也有類似的教證:“眾生之諸業(yè),百劫不毀滅,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這輩子剛開始表現得很清純可人,不代表前世就沒有犯過邪淫業(yè)。“萬般皆不去,唯有業(yè)隨身”,
因緣果報不是立馬種因,立馬得果的,這需要時間,需要各種條件聚合才能顯現。正如農夫不是今天播種,明天就收割啊,還需要經過天然的陽光、雨露,
以及農夫持續(xù)的施肥、澆水、除草、防蟲害等各種因素的參與才能逐漸使播下的種子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然后依靠人工收割、運輸、篩谷、去皮、蒸煮,最后在碗筷的助緣下才入到你的口。所以,事情遠沒你想象的那么簡單!
根據大德開示,前世造過邪淫的罪業(yè),今生也喜歡邪淫。比如,有的人從青少年時代開始就有這些毛病,這都是邪淫的同性等流果。(摘自《邪淫的四類果報及對治方法》)
所以,今生我們如此貪淫好色,是有前因的,而這個前因,就是我們前世也造過邪淫的罪業(yè),而且要命的是,當時沒有及時懺悔干凈,結果引來了今生這樣一種遭遇。
正如虛云老和尚說過“凡夫畏果,菩薩畏因”,我們在遭遇邪淫苦報之后,才會想要戒邪淫,而“菩薩見欲,如避火坑”,一開始就避免種下邪淫的因,那么此后邪淫的苦果也就無從談起了。
- 上一篇:為什么要戒色?有什么好處?
- 下一篇:怎么才能制止淫意?如何戒邪淫?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佛學常識]什么是空想
- [佛經名句]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佛學常識]什么是般若?
- [佛學常識]什么是十力
- [佛學常識]虛空藏菩薩的形象如何
- [佛學常識]阿彌陀佛掌中蓮臺有何象征含義
- [佛學常識]什么是文字禪?
- [佛學常識]佛為阿那律說八大人覺的內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隨塵,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師]學佛一定要經過佛學院的教育嗎?
- [在家修行]佛說的這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做到
- [佛與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