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生命存在的意義

\

  我是今年三月底進書院的,回顧學佛前,從上學、從軍、創(chuàng)業(yè)、娶妻生子并在城市中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一切似乎順利。但回想近四十來年,卻像是做了一場夢。學佛以來,已然在人生大夢中逐漸醒來,尤其進入書院后,更是我生命蛻變的過程。

  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家里比較貧窮,內(nèi)心一直有著強烈的自卑感。這也成了我努力工作和創(chuàng)業(yè)的動力,一切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從最初的一無所有到有了自己的公司,擁有了當初夢想的一切時,期待的幸福卻并未到來,反而是家里漸漸開始不斷地爭吵。母親與妻子的關系一直不太融洽,很多次,半夜在公司加班,會接到妻子的電話,不是問候,而是說“我們離婚吧”。很多次,后半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睡不到兩三個小時,就在各種鍋碗的摔打聲中驚醒。

  當時的我,從未想過自己的問題,總想著我為了這個家而操勞,沒有一個人是理解我的。因此開始逃避,不愿面對那讓人窒息的家庭氛圍。即使不需要加班,我也不想回家。一直不太喜歡的應酬逐漸多了起來,因為只有在和客戶、朋友的吆五喝六、醉生夢死中,才會暫時忘掉不愿意面對的現(xiàn)實生活。工作的焦慮和生活的苦惱,讓我迷失了,甚至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

  也許是宿世因緣,讓我在最迷茫的時候遇到了佛法,并順利進入書院。而后欣喜地發(fā)現(xiàn),三級修學似乎就是為我而準備的:活著為什么、何為幸福、佛教財富觀等等。一次次的修學,都在拷問,這么多年來,到底為了什么而活著?苦苦追尋而不得的幸福究竟是什么?之后一系列的修學,讓我逐漸找到了迷失已久的方向,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也越來越清晰。

  我開始從自身去找問題,這么多年,對財富和事業(yè)的追求,似乎是 為了家人的幸福在努力,其實卻是追求一種存在感,他人的認同感,對家人少有切實的關心。尤其是父親走后的十多年,對母親情感上的關心少之又少,而對孩子的 成長更是很少過問。記得兒子曾經(jīng)對他媽媽說過一句話:“媽媽,好羨慕別人的爸爸星期天能帶他們一起玩,我就不想了,因為爸爸太忙了!”

  書院的義工崗位,讓我學會在做事中檢驗自己的心行,讓我懂得真正的慈悲應該從行孝開始。菩薩不在遠方,而是在身邊。學做菩薩,首先要把家人和身邊的人當菩薩去感 恩,去尊敬。隨著我的改變,笑容在母親臉上逐漸地多了。同時,母親對妻子的苛責也越來越少。有一天,兒子忽然對我說:“爸爸,你變了,你變得和藹了。學佛真好,我以后也要學佛。”在我的帶動下,妻子和公司的一名員工也于七月份進入書院修學。

  書院,讓我懂得暇滿人身的難得,它是生命渡向彼岸的舟楫。人生遇到的一切,都是幫助我完善這條有漏的船,讓它能在以后的航行中順利到達解脫彼岸。而解脫,就是從珍惜和感恩開始,從當下一刻的覺知、接受、包容開始。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我是如此幸運。有太多和我以前一樣的人,被煩惱困擾而迷茫著,卻找不到正確的解脫方法。我想,通過書院這八年的修學,能讓我不再做貪嗔癡的傀儡。在具足因緣后,我愿意成為一名真正的如來使,使更多的人和我們一樣,讓生命看到希望。我想,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吧。

  感恩導師,感恩書院,感恩輔導員,感恩各位義工和各位同修!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