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化家庭 >

學佛人怎樣處好婆媳關系?

學佛人怎樣處好婆媳關系?

  在家庭關系中,婆媳關系是最難處的關系之一。曾經有一些學佛的年輕人向法師說她想離婚。法師便問她:“你為什么會有這個念頭,生活上有什么過不去的?”她說:“先生不好、公婆不好,特別是公婆難處。”若她沒學佛,法師也許就不會說了。既是學佛人,法師就告訴她:人與人的相處,無論相聚一小時、一天或一輩子,都是過去生中的業(yè)緣,如果沒有緣,對面也不會相逢。佛不是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修得今生的擦肩而過”么!既然有業(yè)緣,就得承受,即使是惡緣也要能忍受。面對境緣而難以忍受,這是自己沒有智慧的體現。應當深記六祖惠能大師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也就是說應時時提醒自己,過失不在別人,而在自己。

  法師說:婆媳之間難相處,學佛的媳婦要首先反省,“婆婆并沒有過失,過失都在自己”,如果能常作如是想,這才是真正行菩薩道。時時改過自新,就能把過去的怨結解開了。若處處埋怨對方,老覺得都是對方的錯,自己沒有過失,心結就會越結越深,生生世世往返報復,冤冤相報何時了?為何不趁此時將結解開呢?有智慧的人能解開結,解開之后,從冤家眷屬變成了和睦的親人,這多好!這才是真正的自度、度他,這才是菩薩事業(yè)。因此,若遭遇到這樣的環(huán)境,要懂得這是行菩薩道的好機緣。

  學佛修行并不是每天光念經、拜佛、敲木魚。那只是表面的樣子而已。實質是在日常生活的處世、待人、接物當中,將無量劫來的恩恩怨怨化解,這才是真修行。不但自己在佛學精神的提醒下不斷覺悟,也要將自己的冤家債主一個個喚醒,幫助他們覺而不迷,這樣你的大慈悲心就顯露出來了,這些冤家債主也就絕對能得度,因為他們與你有緣。佛在經上常講“不度無緣之人”,只要有緣必定能夠得度,無論善緣、惡緣都是有緣,所以都能得度。

  要是將一切錯誤都歸罪于別人、歸罪于外境,念念都覺得自己沒錯,這才是最大的過失,也是一生修學不能成功的病恨、病源。佛說,世間只有兩種人沒有過失:一是諸佛如來,具大智慧、慈悲心,普度眾生;另一種是凡夫、愚人,雖然自己有滿身的過失,但他不承認、不覺悟。除此之外,誰能沒有過失?因此,過失不在外面境界,而是在自己心里。古德說“回頭是岸”,若能及時回過頭來反省,這是覺悟、開悟了;反省之后,念念改過自新、努力向善,這才是真修行。

  佛法對人們的真實利益,就在此處求。要真誠、要恭敬。“敬”是敬人、敬事、敬物、敬業(yè)。誠敬心大,得的利益大;誠敬心小,得的利益;沒有誠敬,什么也得不到。這就是印光大師告訴人們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再加一句:“沒有誠敬,就沒有利益”。若是真誠、恭敬到極處,你就能全部得到,這就是所謂的“明心見性”了。

  《無量壽經》上,佛教導人們“惠以眾生真實利益”,教眾生得真實利益,就是教眾生以真誠、清凈、平等、慈悲心去處世、待人、接物,然后在事相上才能夠真正看破、放下。“看破”是徹底明白,“放下”就是心地清凈、一塵不染,這才能過得自在、隨緣、快樂!因此,我想即使這個媳婦不學佛,也是應該這樣做的!

  此外,作為兒子,處在妻子與母親之間,也是處好婆媳關系不可忽視的一顆關鍵棋子。這方面我體會很深。我們家是個非常和睦的家庭。自我結婚12年來,農村老家的父母多數時間住在我這里,已經共同度過了十個春節(jié)。愛人是名教師,心地善良,知書達理,對公婆非常孝敬,在我們社區(qū)乃至老家都廣傳賢名。大家彼此互相尊重、禮讓,生活過得自然而平靜。其實,在剛住到一起的時候,大家也的確會有許多不同的習慣。不過我早有預料,發(fā)現得早、處理得及時,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很快就求同存異地化解掉了。我曾單獨叮囑父母,無論有什么意見或要求都不要直接給媳婦提,先告訴我,我會妥善解決的;然后再單獨叮囑妻子,無論對老人有什么看法和意見都不要當面說,先告訴我,我來溝通。其實,一家人能有什么大的隔閡呢?就是些瑣碎的、雞毛蒜皮的生活小事而已!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兒女們,理應多諒解父母、體貼老人,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使他們能夠快樂地生活!對老人個別的不良習慣,兒子也應從大局出發(fā)盡量勸解,多講講互相諒解讓步的好處和“人敬人高”的道理,多恭維父母的大人大量,本來這些道理也是父母教育過我的,所以很容易認同,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即使真有了不好調和的矛盾,這個“壞人”也決不能讓媳婦當。做兒子的干脆主動站出來,故意找個明顯不占理的“歪茬”去面對父母,做得巧妙些,往往會引起妻子對老人的同情和對丈夫的反對,媳婦就會根據“禮法”理直氣壯地指出兒子怎樣不對,這樣,媳婦便更容易理解老人,并能始終和老人站在一條線上,大約這也算是“苦肉計”的一種吧。其實,兒子是不會真正得罪父母的,因為兒子是親生的,事情過去了父母也不會記仇;媳婦就不同了,一旦和公婆結了怨,再想解開就會比較麻煩。

  兒子要善于做父母的思想工作,這也是古德所提倡的。比如,剛從農村來到城市的父母會特別注意兒子和媳婦的臉色,有時看到兒女們臉色不好,就以為是針對他們,我發(fā)現這個問題后就特別囑咐妻子要注意這個事情。然后,趁父母很高興的時候,我便對他們說:“我們在外邊工作,什么人、什么事都會遇上,要么挨了領導批評、要么受了同士誤解、要么工作不順利了,等等,反正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我們就像演員,在生活中不停地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上班了,就換上行頭、打起精神,去演好工作中的戲目,即使受點委屈往往也要默默忍受。等下班回家了,就真想把行頭卸掉,不再掩飾什么,把外邊受的委屈全部傾訴、發(fā)泄在自己的港灣里,以尋求一點精神寄托和心理平衡。因此,當我們微笑著離開家,卻沉著臉回到家的時候,肯定是在外邊不太順當了,而絕不是針對您們的,所以,您們什么也不必管,更不必介意,只要等我們自己發(fā)泄出來,調整好情緒,心態(tài)也就自然恢復平靜了!”自從有了這次交談,父母再也不在意我們的臉色了,即使看到我們臉色不好,也會安慰安慰我們,說幾句寬心話兒,因為他們明白,這肯定是在外邊不順了,而絕不是他們引起的!

  家庭、社會都一樣,就是一個大大的“人”字的縮寫,而“人”字的結構就是需要“相互支撐”的一種平衡。因此,我要提醒天下所有“做兒子”的,在孝順自己父母的同時,一定要記住對岳父、母也要給予同等的孝敬。這既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對妻子的交代。試想,如果你不能真心孝順妻子的父母,那還能指望妻子會真心孝敬公婆么?這些淺而易見的道理,人人都應該懂得并照做。這樣,再難的關系也會處理好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