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佛教怎樣看待抑郁癥?學佛能治療抑郁癥嗎?

佛教怎樣看待抑郁癥?學佛能治療抑郁癥嗎?佛教解釋抑郁癥

  抑郁癥,是心被煩惱所縛,是心因性疾病,心理問題,是阿賴耶識心意識方面的問題。無量劫以來,我們造作了諸多惡業(yè),這些惡業(yè)種子儲存在了我們阿賴耶識里面,會對我們的心理產生很大的擾亂。

  抑郁癥就是把一些事情看得太真實了,走進死胡同里,想不開,于是就封閉自己,內心就很暗冥了,形成心結,導致了種種問題。抑郁就像低沉、持續(xù)的黑暗,一片一片難以驅散。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內心光明太弱。要搬空黑暗,好像無處下手;我們要換個方向,一點一點去培養(yǎng)光明。

  認真修佛法可以戰(zhàn)勝抑郁癥。抑郁患者一方面可以求助于醫(yī)生,服用一些有幫助的藥物;另一方面也是根本的一點,要慢慢修行,用正念的陽光驅散內心的陰霾。有機會多到寺廟去,感受清凈的氛圍,聽經聞法。生活中處處都有菩薩,用各種方式幫助我們增長內心的柔軟、悲憫、清凈、快樂,每天都去找一找,看看誰是菩薩。自己也要努力做一個菩薩,給他人帶去美好。

  曾經得過抑郁癥的著名歌手許巍就是依靠佛教治愈,幾年前,許巍看到佛經上有這樣的說法: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光明的。他說這跳出了很多哲學宿命論的觀點,每一刻都是嶄新的,每一刻都可能重新開始你的生活。生命真的太渺小了,但是還是有希望和光明的。真好。以下是眾法師對抑郁癥的解釋。

學佛能治療抑郁癥嗎?佛教對抑郁癥的看法(大安法師

  抑郁癥是心因性疾病,心理問題,是阿賴耶識心意識方面的問題。為什么會憂郁?是由于我們對很多事情看不開,放不下,缺乏智慧。

  憂郁癥,也是現代文明病。據有關醫(yī)療機構統(tǒng)計,憂郁癥的患者是越來越多。那么這種憂郁癥,實際上是一個心理上的障礙。他也許是面對著現代社會的種種情形,難以適應。適應上的困難,于是在心理上就有一種壓抑。這種壓抑又不能得到一種有效的化解,就郁積在那個地方,抑郁成疾。

  現在有一種心理咨詢,它的方法實際上是西方心理醫(yī)學的一些概念,我們了解到這些概念,更多著重在操作層面。有點效果,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際上,抑郁也是虛妄東西,你不要以為它很真實。這是我們的煩惱,是可以轉化的。它一轉化了,就不會形成一個在心理,在人格上的障礙。所以我們用般若智慧,去觀空,它就從本源上去解決這個問題了。

  佛是大醫(yī)王,能夠療救一切眾生種種身心疾病。阿彌陀佛名號有光明,能打開人們內心陰暗的一面。因此,可以多念佛(阿彌陀佛的名號),自念自聽,念清楚聽清楚。一天幾千聲、一萬聲,抑郁癥就會像露水、白霜見到陽光一樣,自然就沒有了。當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彌陀的光明愿力就在我們心上在起作用。他會化解我們胸中的塊壘,他會讓我們解決一些想不開的事情。

  比如最近碰到一些挫敗,別人升了一個職,你沒有升,沒有升就沒有升嘛,無官一身輕;最近談戀愛,他不要我,那失戀了,失戀就是失戀嘛,留有青山常在,還怕沒柴燒,下次可能碰到更好的。要這樣正面去想,不要在一個地方鉆牛角尖,就是想不通。想不通能怎么辦,跳樓嗎?

  再最終想到這個世間都是夢幻泡影,好也好,壞也好,都是在做一場夢,娑婆世界的夢都是苦的,都是輪回的夢,F在要做一個好夢,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做一個成佛的夢。把心安樂在阿彌陀佛那去,憂郁就會變成光明。人活得要有光明,要有智慧,我們才會快樂。

  拜佛懺悔業(yè)障,生慚愧心。每天念幾遍《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要深信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就是無量光,當你內心有名號光明時,黑暗就會被驅散。

  與此同時,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孝養(yǎng)父母,恭敬師長,茹素放生;敞開胸懷,走進人群,結交同修道友,一起去做服務眾生、利益眾生的善事,布施正能量給眾生。相信在阿彌陀佛的加持攝受和自己的精進努力下,你一定能夠恢復身心康寧。你要體認生命的可貴,利用寶貴的人身來修行念佛法門,成就往生大業(yè)。(摘自大安法師對抑郁癥的開示)

學佛能治療抑郁癥嗎?佛教對抑郁癥的看法(傳喜法師)

  媒體曾經報導,臺灣人患抑郁癥的比率很高,特別是二十到二十九歲的年輕人,六成有抑郁癥傾向,這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年輕人為什么憂郁?可能是對前途茫然,不知道為什么而活、為誰而活?另外,也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找不到生命的著力點,不知道人生要倚靠什么?

  在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里,政治、經濟、社會,甚至家庭,都充滿不確定感,二十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充滿理想卻難以實現。例如有的人感情沒有問題、家里背景好,為什么還是選擇輕生呢?可能是因為覺得生命是無常的,感覺這些外在條件都不可靠、充滿不確定,都不能保障自己的未來,所以就自殺了。

  懷抱理想,卻覺得什么都抓不住,內心空虛、害怕,憂郁就來了。憂郁讓人睡不好、大腦不能休息,但思考又總在鉆牛角尖,老在困擾中打轉。嚴重的時候,真會讓人想自殺。

  減少憂郁的方法之一是信仰。臺灣燒香拜神的人多,但真正有宗教信仰的人少。真正的宗教都有一套教人處理煩惱的方法,基督教要人相信上帝有愛,一切交給上帝;佛家講因果因緣,這些都能讓人在逆境中面對困難。

  另外,建立全心投入的志業(yè),也是減少憂郁的方法,不論公益事業(yè)、開創(chuàng)新工作、藝術修養(yǎng)都可以。但不要變成工作狂,因為如果怕失落而拚命工作,一旦空閑下來,反而會得抑郁癥。所以要投入工作,也要懂得調劑,放松休息。

  得了抑郁癥一定要看醫(yī)師,而且要說出來,把自己的不安和親戚、朋友說,這樣心中會得到平安。

  我有一個信徒就是這樣,整天要找人講話;如果有人愿意聽,他就一直講自己的事。這樣傾吐,對他的心情很有好處的。

  得了抑郁癥的人,工作能力不見得差,老板不應該用這樣的理由開除人。嚴重的抑郁癥會影響工作效率,如果老板鼓勵他看醫(yī)師,才是比較慈悲的作法。

  要投入工作,也要懂得調劑,放松休息。

學佛能治療抑郁癥嗎?佛教對抑郁癥的看法(星云大師

  近年來,“憂郁癥”好像流行病一般,在社會上流行開來。有人說,之所以罹患憂郁癥,是因為社會帶給人的壓力太多、太大了。但是我的看法不認為全然如此,回想我在童年到青少年的時期,在接受近乎專制、獨裁的教育下,天天被老師打罵,所受到的委屈、壓力才真的是大,但是我們受到的壓力越大,卻是越健康。 現在的青少年可以說要風有風,要雨有雨,怎么會得到憂郁癥呢?

  分析憂郁癥的產生,雖然不排除生理因素,但是絕大多數是由于心理不健康,比方多疑、嫉妒、見不得人好、比較、計較、看不開、想不通,乃至自我閉塞、孤僻、偏激、執(zhí)著等,這些心理的毛病很容易造成精神異常的現象。 也就是說,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郁癥,不在于壓力太大,而是不愿接受壓力挑戰(zhàn),禁不起各項考驗,尤其希望一夕成名,一旦欲求不遂,就自我閉塞,甚至忿忿不平、憤世嫉俗等,這些都是造成憂郁癥的因素。 總說憂郁癥產生的原因,跟現代人普遍生活富裕,日子過得太平順,平時沒有受過困難、挫折的磨練,因此經不起壓力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我認為現在的父母,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勇于接受困難、挫折等逆境考驗的毅力,才能增強他的抗壓性。

  日本知名的企業(yè)家松下幸之助,有一次他的公司招考高級職員,預定錄取十名,結果幾千個人前來報名?荚嚨拈T檻很高,一關又一關,花了好幾天,最后終于錄取了十個人。這當中,松下幸之助很早就注意到一個年輕人,覺得他很優(yōu)秀,但結果這名青年卻落選了。松下幸之助心想:“好奇怪,為什么那么優(yōu)秀的年輕人沒有考取呢?”于是他把考試的資料調來一看,發(fā)現是分數算錯了,原來這位沒有被錄取的年輕人應該是第二名,由于分數算錯才會落榜。松下幸之助趕緊叫人通知那個落榜的年輕人來上班,結果回話說:“那個人因為落榜,已經上吊自殺了!”大家一聽:“唉!真可惜!”松下幸之助說:“不可惜,經不起一點壓力就要上吊的人,沒有用他比較好。”

  另外也是一則關于求職的故事。有一家公司招考員工,一位東京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前去應考。董事長問他:“你有替爸爸、媽媽擦過澡、搥過背嗎?”青年說:“小時候有,長大后就不曾做過了。”董事長說:“好,你今天回去先替他們擦背、搥背,明天再來考試。”青年心想:“爸爸很早就往生了,媽媽每天在外面賺錢給我念書,平時跟媽媽互動不多,現在要我跟她說‘’我替你擦背‘’,怎么說得出口呢?”不過年輕人還是很聰明,等到晚上媽媽回家,他就跟母親說:“媽媽,我替你洗腳。”母親一聽,非常驚訝,問道:“今天怎么突然想到要替我洗腳呢?”青年說:“我求職的公司主管要我先為您服務。”母親一聽,“喔!既然有這個需要,好吧!就讓你洗腳吧!”就在洗腳的時候,年輕人發(fā)現母親的腳上長了好多的硬繭,甚至還有凍傷、龜裂的傷痕,心里非常不忍,這時他忽然體會到:“原來媽媽賺錢供我讀書,都是她辛苦用血汗、健康換取得來的。”

  第二天到公司見了老板,他說:“老板,我今天不是為了求你錄取我而來的,我只是來感謝你,因為你昨天叫我回去替父母服務,讓我學到人生最大的學問,你為我上了人生最寶貴的一堂課,使我終身受用不盡,這樣已經足夠了!我已不介意你錄不錄取我了。”董事長一聽,說道:“你已經被錄取了,你就來上班吧!”

  人不能自私,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要能夠敞開心胸,多為別人著想;一個心中有人,而且知恩報恩的人,才不會容易得到憂郁癥!因此,當我們看到家人、朋友面臨事情想不通、想不開或者孤僻的時候,應該主動協(xié)助他融入到大眾里。尤其,平時若能為自己制造一些壓力來源,勇于接受挑戰(zhàn),就能從中健全自己,讓自己不斷成長,自能與憂郁絕緣。

學佛能治療抑郁癥嗎?佛教對抑郁癥的看法(寬見法師)

  抑郁癥是長久積習而來,抑郁癥的康復需要一個過程。最好的方法是走到人群當中。如果周圍有一些好的、正能量的團隊,參與進去,走入集體當中。最好是參加共修,在共修的團隊當中比較有正能量,能感染你。

  我們總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太要面子,太在意自己了。我們總是以為別人在看著我們,在關注我們,我們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人在監(jiān)控著。其實我們真的沒有那么重要。

  我們的欲望很重,總是希望能得到別人好的評價和認可,自己拼命地努力也就是為了得到那一丁點可憐的面子,所以我們活得很累,有錢也很累,沒錢也很累,有房子也很累,沒房子也很累。

  患抑郁癥的人,自己的力量比較小。你不需要控制,因為我們太想控制自己了,我們總是強求自己想要變成一個什么樣子的人,然后特別著急,失去了平常心。你若失去了平常心,就會做得更不好,做得越不好就越著急,越著急就會對自己越不滿意,越不滿意就會越自卑,越自卑就越不敢見人,越不敢見人就越抑郁。所以關鍵的癥結是太在意自己了!

  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太在意自己的面子,太在意我們在別人的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太在意公眾形象,所以我們都特別做作,裝作自己很了不起,很高大上,在人群當中裝出一副很牛、很行的樣子。但是你是裝的,不是自然的,所以就會有漏洞,就會很搞笑,別人對你的反饋可能就不是很好,甚至還會有人嘲笑你。其實我們之所以做作就是希望得到別人好的評價,卻反而得到一個不好的評價,所以我們心里的反差就會特別大,積極性就會受到很大的挫傷,然后就不知道該怎么辦好了。

  我經常跟大家講,要有小學生的心態(tài),要有一顆赤子之心,我們要愿意學習,每個人都可以做我們的老師,每個人也可以批評我們。我們有很多不懂,也有很多不知道的東西,那又有什么丟人的呢?我們愿意學習就好,錯了,改就好、認就好,何必裝呢?因為裝,人們就沒有慚愧之心,也沒有懺悔之心。所以,你要去掉的是太把自己當回事的心態(tài)。

  你要有一顆平常心,你可以喊“HELP”或說“我不懂”。你真的說不懂,大家反而會原諒你。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怎么看,只要你努力了就很好。你看有一些殘疾人,比如,澳大利亞一位殘疾人演講家(尼克·胡哲),他連四肢都沒有,但是人格是健康的,為什么呢?他一點也不在意別人怎么看他,所以他很健康,他是一個健康的殘疾人。而我們有手有腳,什么都不缺,卻是一個殘疾的心理。

  抑郁癥,你不要把它當回事,你要把它當作病,它就是個病,抑郁怎么了?抑郁也不丟人!膽子大一點,不要怕別人看到你身上的缺點。你把自己的門關起來,可不是個好辦法,那樣只會讓問題越來越糟,和駝鳥政策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不如面對它、接受它。我矮,就面對我矮;我丑,就面對我丑;我窮,就面對我窮;我結巴,就面對我結巴。有些缺點是天生的,不是我能決定的。什么問題是丟人的呢?人不能面對自己,你要造假、說謊、打妄語、逃避,這才丟人。只管耕耘,不問收獲,要認識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別人瞧不起我們,那也是幫我們消業(yè),從佛法的因果方面來講,其實我們是賺了。受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你總是求完美,就會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貪圖什么就會受到什么的傷害。貪財,有再多的錢也覺得不滿足,總還是有比你更有錢的人,看到比自己更有錢的人,就會覺得自卑、抑郁、有壓力。我們只要努力了,做一個善良的人,與人為善就行了。一塊錢有一塊錢的活法,一萬塊錢一有萬塊錢的活法,都是活,各有因緣莫羨人。老實、誠懇、歡喜地面對自己的一切。

  我曾經聽說過一些病人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不足,結果大家都很尊重他們。所以坦然面對自己,好好努力。這些都是小事,不算是病,又沒缺胳膊少腿的,只是太在意自己了。走入善良的人群當中,不要怕別人會笑話你。別人笑話你也沒有問題,博得別人一笑,讓別人開心,那也是令眾生生歡喜。如果你能夠親近一些善知識,聽經聞法,參加一些佛法的共修,公益活動,對你比較有好處。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