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般若?佛教般若的分類

什么是般若?佛教般若的分類

什么是般若?

  般若(bō rě),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度脫愚癡,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真實智慧。般若在六度的最頂端,總括了前五度,《大智度論》說“五度如盲,般若如導(dǎo)”,它是六度的根本,能攝導(dǎo)五度入“波羅蜜”,布施等五度要成為度脫彼岸的“波羅蜜多”,一定要以無所得的般若為導(dǎo)向而修。

  對般若的功用,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表述,大智度論說“諸佛及般若,能利益一切;般若為之母,能出生養(yǎng)育。佛為眾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則為一切眾生之祖母”,“般若是諸佛之母,菩薩之師”,“般若波羅密能生諸佛”(《般若經(jīng)》),“依般若波羅蜜多故,攝導(dǎo)無量無數(shù)無邊不可思議功德令入一切智海” (《大乘經(jīng)》),“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羅三藐三菩提”(《心經(jīng)》),“是故菩薩求佛,當(dāng)學(xué)般若波羅密”,“受持般若波羅密,則為受持過去、未來、現(xiàn)在諸佛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慧莊嚴(yán)故,能斷一切分別妄見”,總之,般若是“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更無勝者。”

  般若的相貌,《大智度論》說“世尊。何等是深般波羅密相。佛告欲界色界諸天子。空相是深般波羅密相。無相無作。無起。無生。無滅。無垢。無所法。無相。無依止虛空相。是深般若波羅密相。諸天。如是等相。是深般若波羅密相。”

  從不同的角度,般若可以有不同的劃分,從主體可劃分為凡夫般若、二乘般若、菩薩般若和諸佛般若四種。凡夫的般若,具正知正見,信因果罪福,聞正法能不輕毀;二乘的般若,了知四圣諦、十二因緣,能證聲聞、緣覺等果位;菩薩的般若,知緣起性空之理,不厭不離,行度眾事業(yè);諸佛的般若,“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如空中映像,水中顯月,隨緣應(yīng)現(xiàn),湛然不動。

佛教般若的分類

  修證佛法的程度次第說,般若分為三種:第一文字般若,是指從佛所說的經(jīng)教文字,或佛弟子所說的一切言教,而引生的智慧。般若經(jīng)說:「般若當(dāng)于何求,當(dāng)于須菩提所說中求!挂蝽毱刑峤饪盏谝,最善說般若,般若是說一切法皆空的。這文字般若,就是解空的智慧。但文字般若的范圍甚廣,不獨指經(jīng)典文字,凡是能代表正當(dāng)思想的文字、語言、圖表、符號等,借以修學(xué)佛法的方便作略,都可以攝入文字般若。

  第二觀照般若:是觀察諸法事理的智慧。對于人生社會一切事理,加以深刻觀察、分析、體驗,而能辨是非,別邪正,從而實踐修行的智慧。大智度論說:「從初發(fā)心求一切種智,于其中間,知諸法實相慧,是名般若。」其性本空,實無有相知這無相,便是大乘平等的空慧。菩薩知這空慧,加以觀照,而發(fā)大慈悲心,起大方便用,自行化他,就是觀照般若。所以這觀照般若,是悲智和融的般若,既非凡夫利害參半的俗慧,亦非外道徒勞無果的邪慧,更非小乘沉空滯寂的偏慧,而是大乘菩薩觀照諸法空相而起的大悲方便的利生濟(jì)物的妙慧。大智度論說:「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方便將出畢竟空,嚴(yán)土熟生!咕褪侵赣^照般若,是從般若畢竟空的實智中所起的權(quán)智。權(quán)智,是從真出俗,莊嚴(yán)佛土,成就眾生的殊勝作用。

  第三實相般若:是指法界諸法如實的本相,換句話說,就是人生的真諦,宇宙的理性。能從觀照般若的修持,證悟這人生宇宙的真實智慧,呼之為佛;迷此不知謂之凡夫。大智度論說:「般若者,即一切諸法實相,不可破,不可壞。」這就是說的實相般若,因這般若是契證諸法實相的本體,這本體的理性,常住不滅,法爾本然,牢不可破。般若心經(jīng)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苟鸬膽腋,僅在迷悟之間而已。

  從文字般若而引發(fā)觀照般若,由觀照般若而契證實相般若,是人生修學(xué)佛位的次序;因文字般若屬聞慧,觀照般若屬思慧,實相般若屬修慧。由聞法而運思,而修證,成了自然次第的學(xué)佛程序。

  三種般若,以觀照為中心的主力,因觀照是因,實相是果,文字則為初心的方便;如無觀照的力行,則文字固然成了戲論,即實相亦空有其名,難以達(dá)到究竟目的佛果。

  還有分為五種般若的,除了上面三種外,加上眷囑般若和境界般若。眷囑般若,是從觀照般若延伸出的,所謂眷屬就是親戚朋友,在此指六度萬行,此六度萬行與妙慧相應(yīng),而其成就般若,為觀照慧性之眷屬,故稱眷屬般若。境界般若,是從實相般若延伸出的,指一切諸法,為般若真智之境界,境無自相,由智顯發(fā),故稱境界般若。

  此外,般若還被分為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兩種。共般若,是三乘共有的般若。《大乘經(jīng)》說“甚深般若波羅密多,通攝聲聞、獨覺、菩薩及等正覺”,《智度論》說“諸佛及菩薩,聲聞、辟支佛,解說涅盤盤道,皆從般若得”,《華嚴(yán)經(jīng)》說“諸法實性相,常佳不變異,二乘亦得此,而不名為佛”,般若以實相為體,是三乘所共的實相,所以名共般若。不共般若,是只有菩薩享有,而不與二乘共有的。《華嚴(yán)經(jīng)》說“菩薩雖入無生無滅,而不于實際作證,雖入三解脫門,而不取聲聞解脫,雖觀四圣諦,而不住小乘圣果;果能觀甚深緣起,而不住究竟寂滅,不墮聲聞辟支佛地。”這就是與二乘不共證不共聞的不共般若!金剛經(jīng)》說“是經(jīng)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fā)大乘者說,為發(fā)最上乘者說”,也是在說不共般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