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普門品》。原是《妙法蓮華經(jīng)》里的一品,由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nèi)抽出來,成為便于受持讀誦的單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長行,所以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hù)的《正法華經(jīng)》、姚秦鳩摩羅什的《妙法蓮華經(jīng)》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詳情]

《普門品》圖文釋義 33、救王難圖

\

  〖 經(jīng)文 〗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 釋義 〗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或犯王法受苦難,綁赴刑場命將終;心念觀音威神力,刀斧即便段段壞。)《齊書》中有所驗(yàn)證。

  孫敬德守衛(wèi)北方邊陲時(shí),造了座觀音菩薩象,常去上香禮拜。后來,他誤中敵兵奸計(jì),兵敗后被判處死刑。刑期的晚上,他禮拜菩藏,懺悔流涕。迷糊之際,夢見一位僧人,教他念誦《救苦觀音經(jīng)》,說是念滿千遍,得免災(zāi)難。孫敬德念誦到臨刑時(shí),剛好已足千遍。行刑者刀一砍下就折為三段,換了三次刀均折斷。丞相高歡為此上表朝庭,赦免了他。于是他得以回家。

  《高僧傳二集》又記載,唐人有個(gè)靺鞨人叫帝示階,為避戰(zhàn)亂,逃入高麗國。他于路上拾得一個(gè)兩寸高的銅像,不知是什么神,就安放在皮袋之中。每當(dāng)飲酒吃肉,都取出銅象奉祭。進(jìn)入高麗國后,高麗人懷疑他是奸細(xì),用刀殺他,連砍三刀也不見他受傷。后來從他身上搜出銅像,只見背上有三刀痕。高麗人說:“原來這是佛像。∧憧扇ヌ茋儐。”帝示階回到幽州后就出了家。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