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第一大剎光孝寺
嶺南第一大剎光孝寺
正如
位于廣州市中心的禪宗名剎光孝寺,占地面積三萬多平方米,建筑古樸雄偉,環(huán)境幽雅寂靜,是嶺南年代最古、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叢林。建寺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光孝寺在西漢時曾是越王趙佗的第三世孫趙建的住宅。三國時代吳國貴族虞翻在此講學,名為“虞苑”。因苑中多植訶子樹,又稱“訶林”。虞翻死后,家人捐宅建寺,名“制止寺”。到東晉隆安元年(397)罽賓國(今克什米爾)曇摩耶舍法師遠航來到廣州,在此創(chuàng)建佛殿,并改寺名“王苑朝延寺”,又名“王園寺”。此為光孝寺有佛殿之始。其后寺名屢易,先后曾有過乾明法性寺、乾明禪院、崇寧萬壽寺、報恩廣孝禪寺等。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改為“光孝寺”,憲宗頒賜光孝寺匾額。從此,光孝之名沿用至今。
光孝寺經(jīng)歷創(chuàng)立時期,繼承時期,到南宋紹興七年(1137)至元世祖十六年(1279)得到蓬勃發(fā)展,此為光孝寺鼎盛時期。是時,宏規(guī)碩劃,廣造殿宇,殿堂設(shè)置齊備,規(guī)?涨。爾后,明清多次重修,但創(chuàng)建無幾。自清道光年間,光孝寺逐步走向衰落。清末兩廣總督岑春煊搞廟產(chǎn)興學,光孝寺也在被征之列。
一九二一年,寺院被國民黨政府占用,先后辦過警官學校、美術(shù)專院等。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文化部門占用。“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些機關(guān)、團體先后遷入,大部分殿堂被改建,深遭摧殘。經(jīng)歷了這屢次的占用、改建,致使原有十三殿、六堂、三閣、二樓及僧舍等建筑群,號稱“十房四院”,規(guī)模宏大,宏偉莊嚴的光孝寺,淪為市纏,面貌全非,很多寶貴文物,受到嚴重破壞。
現(xiàn)在保存的古建筑大雄寶殿,是東晉梵僧曇摩耶舍法師創(chuàng)建,初為五間,兩重檐,歷代重修,清順治(1654)擴建為七間,建筑面積達九百二十五平方米,高十五米余。這座古香古色的大殿,氣勢巍巍,宏偉淳樸。大殿雖經(jīng)歷代重修和清代擴建,但規(guī)制仍保持原構(gòu),具有華南古代建筑特色。其特點是采取中間粗上下略細的梭形柱;室內(nèi)為椽露明造,不用天花;斗拱的結(jié)構(gòu)也相當別致,此外梁架、瓦當、滴水等都是國內(nèi)古建筑中罕見的。六祖殿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間。伽藍殿創(chuàng)建不詳。此二殿均模仿大殿建筑。
大殿東西側(cè)面還有兩座四方型七層鐵塔,藝術(shù)價值很高,是我國至今所見最古老的兩座鐵塔。西鐵塔為五代南漢龔澄樞等于大寶六年(963)所鑄,可惜今僅留三層。東鐵塔是南漢主劉鋹在大寶十年鑄造,塔身高一點三五米,加石刻須彌座一點三四米,全塔高七點六九米。全身有九百多個佛龕,每龕都有小佛像,工藝精湛,顯示了高超的技巧。東西鐵塔造型大致相同,不同的只是東塔底座四周雕有“行龍火珠”與“升龍降龍火焰三寶珠”,龍態(tài)矯健,爪形雄勁,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六祖殿前有棵菩提樹,為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502)印度高僧智藥法師由印帶來所植,清嘉慶三年(1798)枯死,后從南華寶林寺移植。此外,寺內(nèi)還保存有達摩洗缽泉、六祖瘞發(fā)塔、大悲幢、石塔、達摩惠能像碑、洗硯池以及訶子樹、古榕樹、碑文、經(jīng)像等文物古跡。這些珍貴文物,遠可追朔到唐以前,是研究中國佛教史、文物史、建筑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等的寶貴資料。
佛教傳入中國,除由北方陸路傳入中原地帶外,廣州即是佛教從海路傳入的最早的港口之一。作為廣州第一大剎的光孝寺,自然成了古代中外高僧駐足的道場,成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
《寺志》記載,東晉曇摩耶舍法師到此首創(chuàng)佛殿。劉宋元嘉十二年(435)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羅法師,在此創(chuàng)建戒壇,傳授戒法。光孝寺成了中國南方第一所傳戒的寺院。梁朝梵僧智藥法師帶來菩提樹一棵植于戒壇前,并在此廣宣佛法。
梁大通元年(527)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由印來華,先駐錫光孝,后北上弘法。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的真諦法師,于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到廣州,受廣州刺史歐陽頠迎請,駐足寺中,翻譯了《佛阿毗曇》、《俱論》、《佛性論》等,共計四十部。這些經(jīng)論,為后來俱舍宗、佛性宗等的成立奠定了基礎(chǔ)。
唐高宗儀鳳元年(676)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得法南歸,過二十余年,至廣州法性寺(即光孝寺)。因識風幡之辯,震驚滿座。當時住持印宗和尚詢知是禪宗五祖弘忍得法者,即集眾于寺中菩提樹下為其剃發(fā)。于是惠能即在菩提樹下為大眾始演南宗頓悟之法。唐神龍元年(705)梵僧般刺密帝法師在此翻譯了《楞嚴經(jīng)》一部。此外,唐高僧義凈、不空、鑒真等都曾先后駐止寺內(nèi),或講經(jīng)說法、或設(shè)壇灌頂、或開壇傳戒,弘揚佛法。
由于禪宗初祖、六祖均先后在此應跡,于是,禪門后人皆視光孝寺為禪宗祖庭。凡遊化粵地者,必到此問祖禮跡,如仰山慧寂、憨山德清、丹霞天然等都到此或參訪常住,或重建殿宇振興禪宗。尤其是憨山大師于明神宗(1598)寄居光孝,重修殿堂,大弘禪法,兼倡凈宗,從此“禪凈雙修”在粵中廣泛流傳。
據(jù)考,光孝寺屬漢語系寺院,它與“禪”、“唯識”、“凈土”、“律”“密”等宗派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從唐以后,被世尊為禪宗祖庭而名揚中外。
為了使這一嶺南千年古剎再度燦爛,像設(shè)嚴飾,國務院一九八六年三月五月作出批準,光孝寺交佛教團體管理,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
現(xiàn)在,全面維修和重建工作己開始進行,預計五年(1993)竣工。重建后的光孝寺,建筑總面積達一萬五千平方米。按其功能分為朝圣A、朝圣B、安養(yǎng)、僧舍宗教活動、學術(shù)研究和綜合對外活動等六個區(qū)域。寺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為中軸線。以鐘鼓樓、伽藍殿、千菩薩殿、六祖殿、羅漢殿、臥佛樓、戒壇、三圣殿、報恩殿、藥師殿、風幡堂、禪堂、客堂等為配殿。此外,有方丈寮、首座寮、外賓寮等建筑。它將以氣勢磅礴,規(guī)模宏麗,殿堂齊全,原貌風格展現(xiàn)在祖國廣州城。
原刊登于1989年《香港佛教》
- 正如法師:修忍辱消滅嗔恨 以免火燒功德林
- 正如法師:人人在“常寂光凈土”的國土上都是佛
- 正如法師:精進向上 掌握命運
- 正如法師:唯有修福修慧 方能到達佛國
- 正如法師:沒有煩惱痛苦是智慧的重要表征之一
- 正如法師:修行去證得這個果位,真正無煩無惱無憂愁
- 正如法師:有兩樣東西要照看好——生命和金錢
- 正如法師:希望每一個人都智慧覺悟,具足“正知正見”
- 正如法師:工作是修功積德
- 正如法師:怎么求人天福報?不求人天福報又是什么意思?
- 正如法師:做善事是福德還是功德?
- 正如法師:什么是萬物第一因?緣起
- 正如法師:禪是什么?
- 正如法師:財神有什么寓意?財神的真正含義
- 正如法師:皈依三寶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 正如法師:達摩祖師一句“并無功德”,梁武帝一個“疑情”
- 正如法師:學佛就是認識自己本心,修行就是返回自己本性
- 正如法師:欣賞、享受、感恩平安
- 正如法師:惜福修福是需要并且十分重要的
- 正如法師:戴佛珠表明心中有佛,還寓意“斷惡修善”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