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是常

  無常是常

  依空法師

  後漢鄭玄解釋《易經(jīng)》時,認為「易」有三義:簡單、變易、不易。從後二義來看:世間永恒不變的道理就是不斷地變化,變即不變,不變即變。佛教的基本教理「三法印」之一:諸行無常,說的就是世間沒有永遠不變的東西,無常是常理。

  何以證明諸行無常,變是一種常軌?我們生存的器世間,有成住壞空的現(xiàn)象,月圓月虧,花開花謝,眼看他高樓從地起,眼看他夷為平地。再看有情世間的人類,則有生老病死的循環(huán),有生必有死,有生必有滅,生死無常成為中國文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莊嚴主題?鬃佑^於川流,而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光陰流逝不再的慨惜。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共茇А溉松缂,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日月如馳!龟憴C「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陽!苟际菍亢鋈艏牡娜松泥皣@,把生命譬喻作晨霜、朝露,短暫無常,不可把捉。《古詩十九首》的基本情調(diào)在反映人生苦短,好景不常駐的心理:〈今日良辰會〉:「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飆塵。」〈回車駕言邁〉:「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驅(qū)車上東門〉:「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埂瓷瓴粷M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菇鹗K將化為灰燼,何況危脆的身軀!豆旁娛攀住匪侣兜氖俏簳x六朝社會動蕩不安、生命瞬間殞滅的時代悲音。

  佛教認為我們的心識生住異滅,天臺哲學說「一念三千」,《金剛經(jīng)》則說「三心了不可得」,過去心已經(jīng)消逝,未來心尚不可把握,現(xiàn)在心則剎那生滅,因此,心念也是無常。如果世間一切都是無常,那麼人生奮斗的意義何在?無常如此地令人沮喪,怎麼是真理之一呢?既然一切現(xiàn)象都是無常變化,美好變成壞敗是無常,壞空轉(zhuǎn)成成住也是無常;盛極必衰是無常,否極泰來也是無常。因為無常,細胞會新陳代謝,疾病可以痊癒;因為無常,「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世代交替,社會人力清新,生生不息;因為無常,「世間公道唯白發(fā),貴人頭上不輕饒」,警惕世人生起勇猛精進心,珍惜寸陰,經(jīng)營生命,不可任意揮霍青春。因為無常,人世的困頓終將撥云見日,「進退盈縮,與時變化」(《史記》)。陶淵明〈飲酒〉詩說:「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故赖篮妥匀灰粯,有代謝、榮衰的無常變化,若能察時順機,便不再迷惑於俗。陶詩〈神釋〉:「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贵w證無常的虛妄性,超越死生禍福,不悅生、不惡死,融合於大化流行之中,與自然合為一體,開創(chuàng)永恒不滅的生命。因此,能夠徹悟「無常」之理,正是所以通向「恒!怪赖闹壟c途徑。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