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放生池(文白對照)

杭州西湖放生池(文白對照)

【原文】

  杭州西湖,自宋真宗時,即為放生池。自后縱有廢弛,不久即復(fù)。今政府以為湖魚過多,致湖水渾濁,有礙衛(wèi)生,擬標賣之,令彼漁人,一網(wǎng)打盡,以益民生。杭州上海各慈善大居士,不忍以歷來放生之魚,悉令復(fù)作食料。特派孫厚在居士來杭,懇求政府買而遷之他處,則于衛(wèi)生放生,兩俱適宜。政府準以八千圓承買,作三期交,即日交三千圓,明年陽歷二月二十九,與四月十日,各交二千五百圓。遷移完竣,以六月三十日為限。承買正價八千,而數(shù)十頃湖,欲令遷盡,殊非易易。須雇許多漁船,日事打澇。又須人力所費,亦須數(shù)千。懇祈十方善信,隨力隨心,各出凈資。俾彼待烹之輩,復(fù)得其所。諸大居士所愿圓成。其有宿具善根之人,見此義舉,當悉愛惜物命,不忍殺傷。由此因緣,庶可消滅殺機,增長仁風(fēng)。其為功德,何能名焉?將填溝壑老僧釋印光,謹為無數(shù)量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至誠懇禱請命。若蒙慧察,則不異身受其救濟也。

【譯文】

  杭州西湖,自從宋朝真宗時以來,就是放生池。后來雖然也偶有廢棄,但是時間不長就恢復(fù)了。而現(xiàn)在政府認為湖中魚太多,致使湖水渾濁,妨礙公共衛(wèi)生,打算標價賣出,讓買的人用漁船全部捕撈干凈。以能夠于有益民生。杭州和上海的許多慈善大居士,都不忍心眼看著歷來放生的魚,最終成了人們的菜肴。特地派遣孫厚在居士來杭州,懇求政府,大家出資,買下來后把魚遷移到別的地方,如此一來,對于衛(wèi)生和放生兩件事,都比較合適。政府同意八千大洋全部出賣,限三次付清魚款,現(xiàn)在交付三千圓,明年陽歷二月二十九,和四月十號,各交二千五百圓。遷移結(jié)束的時間,定在六月三十日之前。然而數(shù)十頃的湖,要想把里邊的魚全部遷移干凈,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必須要雇許多漁船,天天不停地打撈。還要許多人力勞作,也需要數(shù)千圓之多。懇切祈請十方善男信女,隨自己的能力和心意,各人拿出自己的勞動所得的錢財。以使得這些即將被烹制的可憐的動物,能夠到達它所正常生活的處所。這樣的功德,必定能夠使得諸位大居士愿望圓滿成就。那些過去世有善根的人,見到這樣的義舉,也應(yīng)當都能夠愛護動物的生命,不再殘忍殺害。從這個因緣中,但愿可以消滅殺機,增長仁慈的風(fēng)氣。這樣的功德利益,怎么能夠說得盡?即將填埋溝壑的老和尚釋印光,鄭重地為無數(shù)量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至誠懇切地祈求請命。如果能夠承蒙大家慧眼體察,而為之救度,這個功德,便不異于自身受到救贖啊。

  ——《文鈔》之《贖遷西湖放生魚募緣疏》 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