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什么?

  「平常心」是什么?

  就是做人的一種修養(yǎng)。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生活中,人性充滿貪瞋癡,性急浮躁,背信棄義,見利忘恩等有悖于平常心的舉動,沉迷人性,平常心似乎離開人們越來越遠了。只有大智慧的人才有此平常心,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古至今有成就者,對好景不過分樂觀,對逆景不過分悲觀,如宋朝范仲淹所說,「不以物喜,不以物悲」。這就是平常心的真實寫照。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平常心平靜安然、明智祥和,以此超然的心態(tài)來看待苦與樂,用平和的心境去迎接人生的一切挑戰(zhàn),所謂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善用平常心,人生將會變得更加隨順從容,使人不斷進步,因為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要戰(zhàn)勝自己就先要認識自身的缺陷,沒有平常心,就不能發(fā)現自己的缺點,又如何完善自我呢?

  唐朝的馬祖道一禪師,繼承六祖慧能大師的思想,發(fā)揚并提倡「平常心是道」,記載于馬祖禪師語錄中有:「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圣。只在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埂傅馈故侵溉说纳砜谝馊龢I(yè)修行,即是身心的活動,心行清凈,觸類即是道。因為人是生活在萬類當中,故吃飯、穿衣、困覺乃至大小二便,這些日常生活細節(jié),都是在修行;酆6U師曾回答弟子所提問:「你能夠活得如此瀟灑自在,修行到底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答曰:「如果說一定有,那我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吃飯時吃飯,其它什么也不想,睡覺就睡覺,所以輕松自在,從來不做噩夢。所謂饑來吃飯、困來眠,熱時取涼、寒冰向火,行、住、坐、臥一切隨緣,沒有分別嬌飾,這就是本來清凈自性心的全然顯現,修行者的根本目的!箍上世間的蕓蕓眾生,著意追求客境,吃飯時有百種須索;睡覺時又千般計較,漸漸喪失了平常心,把他變?yōu)橐活w反常心、異常心。所以不要忽視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種修行過程,要多方運用以取其道,久而久之便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于此中體會出法味。許多高僧大德們都在吃飯穿衣、擔柴運水等日常生活中修行,如六祖慧能大師從舂米開悟;百丈懷海禪師堅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此禪風;趙州禪師則常教人洗缽去、吃茶去。此等公案,不勝枚舉。所以說生活細節(jié)是修行人著力之處,「平常心是道」這句話確實影響后人深遠。

  人生道路坎坷,苦與樂相隨,學會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雖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能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要去除偏狹和狂傲,浮躁與虛華,處處表現出豁達的心胸,是一種難得的做人境界。關鍵在于無論身體在做什么,心也在做什么,做每一件事時,以輕松平靜的心態(tài),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才有好的效果。待人處事都用平常心,那么無論在那里,那里就是修學的好道場。我們應以平常心來面對人生,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