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寶典》序

  《觀音寶典》序

  覺明上人

  由一門而入普門,以大悲為法界體,獲大悲心陀羅尼,得大自在,能除一切無明煩惱,總持一切法義。三觀音章,緣起顯示,各有不同,合普賢行愿品,而事理境觀,信解證,圓融無礙。專修大悲法門,一念圓信,妙力難思,感應道交。四寶典合參,所謂知一切法,要皆以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乃知始本一如,悲智不二,即心見性。由大悲起修,終普賢愿海能得清凈圓明法身。

  末法時代,世人不知佛理,故多煩惱,人欲橫流,災難四起,極可悲痛。有緣者,得這部大乘經典,實為萬刼難逢。獲真實傳承,依儀軌修持,日定為課誦,久而久之,智慧大開,得大辯才,心與神會,種種之心靈妙用,能了悟真實光明。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密放神通,隨緣化渡,順時順教,常在眾生之中現種種形身,救渡眾生脫離苦難。我輩學佛眾生,如是虔誠修學,菩薩復行,誓愿放大光明,照見加持,廣被大眾,通達一切法門,愿至誠誦持此大悲法者,自由自在相應,得無上成就,獲廣大圓滿,無礙大悲。

  以楞嚴為降魔杵,以金剛為正法眼,

  以大悲為利世燈,以彌陀為導歸處。

  一九九九年農歷六月十九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