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仰宗“無思”悟道
自達(dá)摩東渡中國,禪宗五傳至弘忍,其下分北宗神秀與南宗慧能兩派;勰芤院笥謧餮艹鰷垦鲎、臨濟(jì)宗、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等五家,史稱“一花五葉”。到了宋朝,臨濟(jì)宗又分出黃龍派與楊岐派,合稱七宗,從此盛行通稱為“五家七宗”(或稱“五家七派”)的新禪風(fēng)。
溈仰宗是由唐代溈山靈佑禪師及其得法弟子仰山慧寂禪師共同創(chuàng)立的。因靈佑常住潭州溈山(今湖南寧鄉(xiāng)縣西),慧寂常住袁州仰山(今江西宜春縣南),故名。
靈佑(公元771-853年),福州長溪人(今福建霞浦),俗姓趙,15歲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師出家,在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廣究佛教經(jīng)律。23歲到江西,參謁百丈懷海禪師,百丈一開始就很看重他,靈佑于是居參徒之首。
在溈仰宗形成之前,由馬祖道一禪師(公元709-788年)和百丈懷海禪師(公元720-814年)奠定了禪宗的修行空間與物質(zhì)基礎(chǔ),即“馬祖創(chuàng)叢林,百丈立清規(guī)”。那么,溈仰宗的出現(xiàn),也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之事了。
唐元和末年(公元820年),靈佑由風(fēng)水名僧司馬頭陀推薦,奉百丈懷海之命,前往潭州溈山傳法。據(jù)《潭州溈山靈佑禪師語錄》記載:“百丈召靈佑入室,囑曰:‘吾化緣在此,溈山勝境,汝當(dāng)居之,嗣續(xù)吾宗,廣度后學(xué)’。”靈佑在溈山苦修數(shù)年,后來得到李景讓(襄陽連帥兼統(tǒng)攝湘潭)、裴休(湖南觀察使,后來任相國)的幫助,開辟了溈山道場——同慶寺(后敕名密印寺)。自此,溈山一帶禪風(fēng)大振,前來參禪的人漸多。當(dāng)時寺廟常住僧眾達(dá)1500人,靈佑有嗣法弟子40余人,而以仰山慧寂、香嚴(yán)智閑為上首。
溈山靈佑的核心思想是“無思”,即認(rèn)為所有“能思之心”都是雜亂染污的“塵垢”,必須遠(yuǎn)離它們,才能得到解脫。而所謂解脫,也就是發(fā)現(xiàn)自己本源常住佛性,“思盡還源,性相常住”。當(dāng)年靈佑初至江西,參禮百丈懷海,一日侍立至深夜,百丈說:“你撥爐中有火否?”靈佑撥了一下說:“無火。”百丈走下座來親自去撥,撥到深處,撥出了一點(diǎn)火,便舉給靈佑看,說:“此不是火?”百丈說:“此乃暫時歧路爾!經(jīng)云:欲識佛性義,當(dāng)觀時節(jié)因緣。時節(jié)既至,如忘忽憶,方省已物不從他得。故祖師云: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只是無虛妄凡圣等心,本來心法元自備足。汝今既爾,善自護(hù)持!”靈佑由是大悟禮謝,并陳述自己的見解:佛性本自具足,只需自我挖掘,自可開發(fā)心地,不需于外苦求。
慧寂(公元814-890年)作為靈佑的上首弟子,在溈山執(zhí)侍15年,師徒唱和,相互默契。據(jù)《五燈會元》卷九載,靈佑接引慧寂便是運(yùn)用“無思”思想的;奂懦醯綔可,參拜靈佑,靈佑問他:“汝是有主沙彌,還是無主沙彌?”慧寂說:“有主。”靈佑說:“主在何處?”慧寂從西邊走到東邊站著,既而又問:“何處是真佛住處?”靈佑說:“以思無思之妙,反思靈焰之無窮,思盡還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慧寂于言下頓悟。
慧寂繼承靈佑的思想,更以“無思”來發(fā)揮。他認(rèn)為六祖慧能攜衣缽南遁,于大庾嶺對追來的慧明所說的五祖“密語”就是:“端坐靜慮,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還我明上座本來面目。”
- 上一篇:“溈山田”與“溈山!薄獙垦鲎诘氖∷
- 下一篇:溈山靈佑公案集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jì)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yán)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yùn)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誰人束汝
- 生死由它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惹塵埃的闡說
- 什么是道?清凈之水
- 度眾生要帶眾生業(yè)供養(yǎng)
- 從諗禪師《魚鼓頌》解讀,修道學(xué)禪也在于緣起性空
- 云門宗祖庭是何寺,在哪里?云門宗祖庭云門寺介紹
- 白居易《僧院花》解讀,這是一首極饒意趣的禪詩
- 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禪門喝叫
- 你的心是滿的還是空的?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yùn)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其他漢傳法師]一計漂亮常知歌
- [紅茶]古樹紅茶的功效、作用與工藝
- [禪宗五家]臨濟(jì)宗在元代保持著怎樣的規(guī)模?
- [智慧故事]保持一顆清凈的心
- [哲理故事]寵辱不驚,看淡世態(tài)炎涼
- [佛與人生]通過自我警醒、悟知改掉壞習(xí)慣
- [佛教法器]古代比丘都用什么生活器具?
- [其他漢傳法師]事相般若心選慎重歌
- [綠茶]驚蟄喝什么茶?綠茶、花茶
- [禪宗公案]誰人束汝
- [生活故事]你舍是為你舍
- [哲理故事]折中處世,人生不必太執(zhí)著
- [佛與人生]十分福氣,享受三分
- [佛學(xué)常識]什么是十玄門
- [其他漢傳法師]著相苦難業(yè)障解扣難說歌
- [禪茶]喝哪種茶可以去濕熱?
- [禪宗典藏]《從容庵錄》有怎樣的禪學(xu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