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蔥蒜等五辛之害
因為蔥蒜和韭菜屬于五葷!五葷也叫“五辛”。
《本草綱目·菜部》“蒜”:“五葷即五辛,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煉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為五葷;道家以韭、薤、蒜、蕓薹、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興渠即阿魏也。”按興渠葉似蔓菁,根似蘿卜,生熟味皆如蒜;慈蔥即蔥;茖蔥即薤,形似韭。見《三藏法數》。天地不正之氣所生的食物味重氣毒,吃了會傷五臟六腑;修道人心平氣和,主清淡不重口味,所以戒吃!
1蒜:傷心躁火氣,吃多心神容易散漫不振。 2蔥:傷腎耗水氣,吃多情緒不穩(wěn)驚慌難安。 3韭:傷干克木氣,肝火旺盛容易動怒傷情。 4薤:傷脾困土氣,脾胰不順經常煩惱憂郁。 5興渠:傷肺蔽金氣,肺勞經常出悲觀心態(tài)。
佛教諸多大乘經論,均告誡弟子們,不應吃眾生肉。如《梵網經菩薩戒本》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眾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楞伽經》中,佛告大慧菩薩: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略有十種:一者、一切眾生無始以來常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二者、狐狗人馬,屠者雜賣故;三者、不凈乞分所生長故;四者、眾生聞悉生怖故;五者、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六者、凡愚所習,臭穢不凈,無善名稱故;七者、令咒術不成就故;八者、以食肉見形起識,以染味著故;九者、諸天所棄,多惡夢,虎狼聞香故;十者、食種種肉,遂啖人肉故。
《涅盤經》中迦葉菩薩問佛:云何如來不聽食肉?世尊回答: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慈種。所以,諸多大乘經論,皆不聽許眾弟子食眾生肉,即便是三凈肉,也諄諄告誡之。
至于葷辛為何要禁止呢?大概說來,五辛皆有強烈之氣味,令人身心不潔,道場不凈。且易助生情欲,遮止眾生法身慧命,障礙圣道。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開示修行人,欲修三昧,首先便應斷除五辛。也就是世俗常見的蔥、蒜、韭菜、交頭、興渠(洋蔥頭)。經云:“阿難!壹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fā)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疑。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經文明示:“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壹增進修行漸次。”在另壹部經典《楞伽經》中,佛又強調:“蔥韭蒜等,臭穢不凈,能障圣道,亦障人天。”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對眾弟子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陀所有的教法,皆是從自性般若智海中流出,超越了妄想分別對待,故佛經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相,永遠都經得起事實檢驗。末學最近親遇一事,恰好印證佛經教言,既可增進吾人對佛陀圣言量的皈信,亦從反面為吾人敲響警鐘,足以值得吾等念佛人深思反省。
2006年9月中旬,末學與幾位年輕的佛門同修在一所寺院聚會。其中有一位十九歲的佛弟子,末學是第一次與其見面并相識。這位少年佛子,自幼習武,又從父母熏陶,皈依三寶,還曾持受過二分優(yōu)婆塞戒(不偷盜,不妄語)。現正在漢求學。
末學見他,性格開朗活潑,雖然兩人之間,年齡相差一輩,但彼此相處沒有絲毫隔閡。不過,末學也注意到,他的臉上長了不少粉刺。好在還沒長滿一臉,只算是長了半臉,所以沒有破相。要不,臉上坑坑洼洼,那就難看了。
末學當時就對他說:我教你一個方子,可以治粉刺,你想不想聽?這位同修馬上就來了興趣:正需此方。我告訴他:每天早上起床,將還未開口的唾液涂在粉刺上,即可痊愈。若開口說話,則精氣神便泄,再怎么涂也不靈。不過,這是治標之法,不能治本。要想治本,就必須注意飲食。不能吃火性重的食物,如燒烤、煎炸、烘炒之類。還要避免辣椒等刺激性的食蔬。最重要的,是不能吃五辛菜。你是否愛吃五辛呢?少年即云:是挺愛吃的。自己知道不應該吃,但每次都口饞,忍不住放很多,覺得吃起來挺香。我道:你只圖一時口味之快,害得自己臉上長粉刺。五辛害大,甚于肉食。佛經開許食用三凈肉,卻未開許食用五辛。因生吃使人脾氣大,熟食使人淫欲強,荷爾蒙分泌紊亂。幸好你是佛門弟子,有佛菩薩加持護佑,所以只長得半臉,要是像世俗中人,臉上就要長滿了!你應該看看《楞嚴經》,知道食用五辛的過患,這樣就會發(fā)心斷掉了!佛在經上說:修行人食用五辛,佛菩薩和護法神不來守護,餓鬼則乘便跟在你身邊,不時來舔你的嘴唇,吸取你的精氣。因為五辛氣味沖人,護法神聞了,避之不及,哪里還會來為你護法?我又加了一句:你吃五辛,狗都會咬你!
少年笑了:真是這樣啊!有位開了天眼的趙媽媽,一次看著我,對我說,別人頭頂至少有兩個護法神,你怎么只有一個呢?真是希奇事。上次,我到寺院和一位老師一起參加佛七,圓滿后回向,大家還為鬼道眾生燒了不少錢紙。當時我一出寺院,路過旁邊一家房子,里頭三條狗便圍了上來,沖著我狂叫。老師來了之后,念了幾聲佛號,狗就退下去了。老師又在我身上拍了拍,這才平安無事。還有一次,我回家時,很多狗追著我叫。我到家后媽媽說:你身邊怎么跟了那么多鬼?難怪得狗會追你!
在場幾人聽得少年之語,都笑道:按經教所言,一個人皈依三寶后有三十六位善神相隨,受戒后每一戒則有五位戒神守護。你受二戒,應有十位戒神。念佛人還蒙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差遣極樂世界二十五位菩薩護持。你倒好,為了貪吃蔥蒜,弄得護法神都走掉,只剩一個了!
少年的經歷,可謂對佛陀經教的一個生動注腳。吃蔥蒜過患如此之大,使得念佛修行功德利益大打折扣。為此微末小節(jié),招致如此重大損失,實在是不值得啊!末學當時征得少年同意,將此事寫出來,希望能給大眾一個教益,也使我等能有所警惕!
問題:據說蔥蒜有防癌的作用,如果是,出家人可否食用?為什么佛教不建議吃蔥蒜?
大安法師:絕對不可以!不僅出家人不可以食用,你作為在家已受戒的尤其是菩薩戒的人,也不能食用,要么你就犯戒。那么,我們講葷腥都不能食用,腥菜就是魚肉、雞鴨,這是腥,葷就是這些蔥啊、蒜啊、韭菜啊、興渠啊,這是不能食用的。你僅僅說由于它防癌就去吃的話,你不知道它對修行人的更重大危害。防癌的食物多得很,你為什么偏偏要去吃蔥蒜啊?這是不成其為理由的啊。如果我們對戒律是這么樣的一種輕慢態(tài)度的話,我們的知見就有問題。不能食用!
《楞嚴經》講,一個吃蔥、吃蒜,吃葷菜的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講經說法,天花亂墜,一切天神護法神都遠離啊。在佛的戒律里面,由于治病的特殊原由要吃蔥蒜,你都要離開僧團啦。離開僧團,斷吃蔥蒜七天以后,你還要沐浴更衣,才能夠讓你進入僧團。佛是一切智人,佛對這些東西看得太清楚了,佛讓我們不干的,我們就不能干。
如果說,佛知道有防癌的作用,也允許我們吃,這樣說的話,這是謗佛啊!佛是一切智人,佛什么事情不知道啊?多少劫之后會下一場雨,這雨有多少雨滴,一個雨滴有多少細菌,佛都知道啊,我們要信佛啊!
吃蔥蒜之害
作者:覺照
好食蔥蒜鬼相隨
佛經教言真不欺——念佛警策記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開示修行人,欲修三昧,首先便應斷除五辛。也就是世俗常見的蔥、蒜、韭菜、茭頭、興渠(洋蔥頭)。
- 上一篇:止的修習(二)
- 下一篇:獲得幸福的方法——樹立正確的認識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