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壽簡介
永明延壽簡介
延壽大師,一名“永明延壽”,臨安府余杭(浙江杭縣)人,俗姓王,字仲玄,號抱一子。唐朝禪師,是中國佛教史上,首位透過宗門禪而融攝教、律,并提倡“禪凈雙修”法門者。延壽大師自幼習儒,懷經(jīng)世濟國抱負,先后任庫吏及鎮(zhèn)將,悟得“世事無常”之理,三十歲依止令參禪師出家,后隨德紹禪師學習禪法,并得到印可。于國清寺修行法華懺,有所感悟,朝晚施食鬼神,誦讀法華,每天百八件佛事,勤修凈業(yè)。 建隆二年(961)應吳越王錢俶之請,駐錫永明寺,倡禪凈雙修,指心為宗,四眾欽服,被后世弟子尊奉為凈土宗第六祖,開創(chuàng)的禪凈雙修,使凈土宗普及于民間,著《萬善同歸集》、《四料簡》等, 為后世凈土宗依據(jù)典籍。
永明延壽生平
天資過人
大師自少天資過人,年十六時,曾著《齊天賦》獻于吳越王錢穆。青年時既信仰佛教,戒殺放生。曾為吳越王余杭庫吏,年二十八任華亭鎮(zhèn)將,督納軍需。時見集市中魚蝦飛禽等,每生慈憫心而購之放生。后來因擅自動用庫錢買動物放生,事發(fā)之后被判處死罪。在押赴市曹處斬之際,面對死刑鎮(zhèn)靜自若,毫無懼色。自言:“吾為活數(shù)萬生命而死,死又何憾!”文穆王知道他擅用庫銀并無一文私用,同時也贊許他的慈心善舉,便將其特赦釋放,并聽其投明州四明山(今浙江鄞縣境內(nèi))龍冊寺翠巖令參禪師剃度為僧,法名延壽,字智覺。時乃公元933年,大師年方三十。
永明幼年時,有一次,因父母口角,為了勸和雙親,竟從高榻奮躍而下,跪泣于地,父母因而感動,從此不再爭執(zhí)。十六歲那年,永明曾獻<齊天賦>給吳越文穆王,大眾推為才子。弱冠之年,歸心佛乘,決心茹素,日唯一食。又持誦《法華經(jīng)》,一目七行,每展卷時,感動群羊跪聽。二十八歲,永明任華亭鎮(zhèn)將,督納軍需,屢用公帑買魚蝦等物放生,事發(fā)后,判處死刑,在押赴市曹行刑時,面無懼容,典刑者追問其詳,永明坦然表示動用庫錢純?yōu)樽o生,自己并未私用一文,于是被獲無罪釋放。 后唐明宗長興四年(西元九三三),永明向吳越王稟明舍棄官位、妻孥,投龍冊寺翠巖令參禪師削染登戒。永明出家后,白天執(zhí)勞供眾,夜晚習禪修定,每日以野蔬果腹,生活十分淡泊。
永明曾往天臺山天柱峰九旬習定,待出定時,發(fā)現(xiàn)鷃雀竟筑巢在衣角中,如此禪定功夫非比尋常。之后,永明又參謁法眼宗天臺德韶禪師,深受器重。一回,全寺大眾出坡勞作,永明因聽見柴薪墮地聲而豁然契會,悟得玄旨,乃云:“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從此更加精進于道業(yè),曾于國清寺結(jié)壇修法華懺,一日在禪觀之中,見觀世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獲大辯才,承嗣德韶之法,為法眼宗三祖。
拈鬮立志
某日,永明閱《大智度論》:“佛世一老人求出家,舍利弗不許,佛觀此人,曩劫采樵為虎所逼,上樹失聲念南無佛,有此微善,遇佛得度,獲羅漢果。”深感世間為業(yè)報所系不得解脫的眾生,唯有靠念佛才可以化導,于是印“彌陀塔”四十八萬本,勸人禮拜、稱念。
不久,永明在懺堂繞佛時,見普賢菩薩現(xiàn)像在前,蓮花在手,永明想起宿愿,內(nèi)心進退未決,遂作二紙鬮,一紙為“一心禪定”,另一則為“萬善生凈土”。拈起七次,打開都是“萬善生凈土”。從此,永明專注于勸人念佛回向凈土。
后周廣順二年(西元九五二),永明居雪竇山,從他參學者眾。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九六○),永明又建杭州靈隱寺。建隆二年,永明受吳越王錢俶之請,遷住永明寺(即凈慈寺)大道場,每日懺愿、坐禪、說法不斷,夜里施食鬼神,白天放贖生靈,黃昏則往別峰繞佛,稱念彌陀圣號十萬聲,每于深夜時分,寺里大眾都可聽到螺貝天樂及大師念佛的音聲。永明日日精進,以行百八件佛事為常課,并將所有佛事功德回向莊嚴凈土,時人疑為彌勒菩薩下生。
忠懿王曾贊嘆說:“自古以來,求往生西方凈土者,未有如此專精用功的人。”于是特為建西方香嚴殿以成其志愿。
永明居永明寺十五年,讀誦《法華》等大乘經(jīng)典共達一萬三千部,門下弟子有一千七百人。吳越王敕賜智覺禪師,世稱永明大師。
苦于修行
出家以后,修行非常用功,“執(zhí)勞供眾,都忘身宰”、“衣不繒纊,食不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此是《宋高僧傳》中所記延壽大師在寺院修行的生活寫照。在龍冊寺住了一些日子后,延壽便拜辭令參禪師,出外參學。初于金華天柱峰下習定九旬,后往天臺山德韶禪師處修學禪法。德韶是禪門法眼宗創(chuàng)始人文益大師的弟子,禪學功夫甚深,吳越王曾禮其為國師。延壽在禪學上的成就即是來自于德韶禪師的座下,《宋高僧傳》記云:“永明(延壽)在德韶會中,普請次,聞墜薪有聲,豁然契悟,乃云:‘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延壽在禪學上的功夫因而被人認可,也因此而得德韶禪師傳法,成為禪門法眼宗的第三代傳人。延壽居天臺山時,常在國清寺,結(jié)壇修習為時二十一天的《法華懺》,后來又往金華天柱峰誦《法華經(jīng)》,歷時三年之久。佛學修養(yǎng)與禪定功夫與日俱增。在天臺山修學期間,于禪觀中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因是而獲大辯才。又于中夜經(jīng)行時,忽覺普賢菩薩之蓮花在手。由是大師感于自己終身的修行趣向未有決定,遂上智者巖,作二鬮,一名“一心禪觀”、一名“萬善莊嚴凈土”冥心懇禱之后,歷經(jīng)七次信手拈起的都是“萬善莊嚴凈土”那一鬮。于是延壽大師才下定決心開始一意兼修凈業(yè)。
開授課業(yè)
后周太祖廣順二年(952)延壽前往奉化雪竇寺任住持。開展弘化事業(yè),講授禪學法要與凈土理論。依從他學習禪理與凈土學問的人為數(shù)甚多。而此時的延壽也開始著筆著書!堆└]寺志》中記載延壽在雪竇寺完成《宗鏡錄》的初稿。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吳越忠懿王下詔邀請延壽大師往杭州,主持復興靈隱寺的工作,梵剎因之得以中興。一年之后,延壽遷往鄰近的慧日山永明寺(即凈慈寺)居住,從其教者,有兩千余人。為表明自己的旨趣而作偈曰:“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延壽大師在永明寺這一住就達十五年之久,完成了他一生中許多重要事業(yè)。延壽大師又稱“永明和尚”也是因此而來。忠懿王深為器重大師的德行,詔賜名號為“智覺禪師”。“永明延壽大師”的名聲也因此而遠揚于四方。
授菩薩戒
延壽大師在常住永明寺期間常為七眾弟子授菩薩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為常課,主要是受持神咒、禮佛懺悔、誦經(jīng)、坐禪、放生、說法等,每夜則于曠野施食予鬼神等類。此外每日定念十萬聲阿彌陀佛圣號,常往別峰經(jīng)行念佛,隨從者常達數(shù)百。時人常聽聞螺貝天樂響于天際。這些行事在《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中則有詳盡的記載。此外,在北宋開寶三年(970),步入晚年的延壽大師奉詔于錢塘江邊的月輪峰,督建一座高達五十余丈共九層的六和塔,以作鎮(zhèn)潮之用,巍巍立于江邊,蔚為杭州一大景觀。
延壽大師居永明寺時,除了修行、弘法之外,同時也注重于將自己的修行體驗與對佛學的研究心得,整理成文字。數(shù)量達一百卷之巨的《宗鏡錄》即是在此時定稿刊行的。其它的著作如《萬善同歸集》六卷、《神棲安養(yǎng)賦》、《唯心決》、《受菩薩戒》、《定慧相資歌》、《警世》各一卷等書,也是相續(xù)在永明寺寫成而傳世的。
回天臺山
北宋開寶七年(974),年事已高的延壽大師,再次回到久別的天臺山,在山上開壇傳授菩薩戒,一時引來約一萬余求受戒者。這也是他最后一次主持大型的傳戒法會。此后歲月,大師自知世緣無多,便閉門謝客,專心念佛,誓生凈土。第二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大師晨起之后,焚香禮佛,普告大眾,趺坐而化。世壽七十二,僧臘四十二。茶毗后的舍利,鱗砌于全身。太平興國元年(976)門人立其塔于大慈山,并建塔院以為永記,宋太宗賜塔院匾額曰“壽寧禪院”。后有游僧自臨安來山經(jīng)年繞塔,人問何故?答言:“我病入冥,見殿左供一僧像,詢之知乃杭州永明禪師也,已往生西方上上品,王重其德,故禮敬耳”。是以仰慕大師故,特意來此瞻禮舍利寶塔?芍^是凈土宗史上一大奇聞。大師寂后,越二十五年,即宋咸平元年(1000)真宗下詔敕賜延壽所居之永明寺為“資圣寺”以表緬懷圣德之意。宋崇寧五年(1106),徽宗下詔追謚延壽為“宗照禪師”。以至清代世宗雍正皇帝又加封名號為“圓妙正修智覺禪師”。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精彩推薦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相關名詞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