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佛與人生 >

饑來吃飯困來眠 安心便是禪

饑來吃飯困來眠 安心便是禪

  前幾年在鼓山與師父聊天的時候,談到吃飯問題。我不經(jīng)意地說:“云門寺的飯菜太難吃了。”師父看了看我笑著說“那是你心未安。”

  經(jīng)師父這么一說,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五觀堂那幅警聯(lián)“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如果吃飯時還心存雜念,不安心,尚有香甜苦辣咸澀淡之無明煩惱,如何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

  有次隨師父去褒禪山參訪紹云長老,老和尚身著舊海青,沒有一點架子,眼睛甚為凈亮,初看如嬰兒一般。他身上的海青補丁接著補丁,近看還有微細(xì)的破洞,不但不讓人覺得破舊,反而讓人覺得清凈、平實。后來聽人說老和尚上殿過堂坐禪時一般只穿海青,除外出參加法會才穿袈裟。我與幾個年輕法師給老和尚頂禮,老和尚慈悲地說:“不頂禮。”說完讓侍者趕緊給我們泡茶、拿點心。

  紹云長老是近代禪宗泰斗虛云禪師的關(guān)門弟子,也做過禪師的侍者。十九歲那年他從安徽徙步往江西云居山禮虛云禪師為師剃度出家,后被禪師授予溈仰宗第九世法牒。

  我們在簡陋的丈室里喝著清茶,吃著糕點,聽紹老講虛云禪師生前在云居山的種種事跡。講禪師出坡,講禪師禪坐,講禪師入定,講禪師經(jīng)行,講種種殊勝,講種種不可思議;也講種種平淡之事,種種平常之事,諸如吃飯睡覺等一些生活細(xì)瑣之事。

  正當(dāng)我們聽得入神時,從五臺山來了幾個法師,向紹老請教一些佛法禪機問題。紹老擺擺手說:“哪有什么佛啊,禪啊。吃飯睡覺就好。”

  很多人認(rèn)為出家人有神通,或又認(rèn)為出家人功夫了得,不用吃喝拉撒,這種錯誤的觀念不知從何源起。出家人也是人,是活生生的人,并不是泥菩薩或者木雕塑!洞笾嵌日摗肪砣姓f:“比丘以乞食資養(yǎng)色身,清凈延命。”食存五觀里最后一句:“為成道業(yè),應(yīng)受此食”。

  不僅世尊涅槃前要吃飯,那些開山立派的大德祖師也得吃飯,并且是跟大家吃同樣的飯。

  在南方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紅薯的味道。幾十年前,紅薯是拿來當(dāng)主食,不少人因為吃紅薯吃壞了胃口乃至看見紅薯就反胃,不像現(xiàn)在偶爾當(dāng)零食吃覺得特別香甜。尤其是在地窖里藏過一個冬天的紅薯,上面那層壞紅薯皮,發(fā)黑發(fā)澀,苦若黃蓮,基本上無人食用。

  但虛云禪師不一樣,不聲不響地把他人放著不吃的壞紅薯皮全撿起來吃掉。

  紹老回憶“我和齊賢師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飯,吃到了那種又苦又澀的紅薯皮,便揀出來放在桌邊上。老和尚看到時默不作聲,待吃過稀飯后,他老人家卻一聲不響地把那些紅薯皮撿起來都吃掉了。當(dāng)時我們倆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慚愧、很難過。從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紅薯皮了。事后,我們問他說:“您老人家都這么大年紀(jì)了,而那些紅薯皮好苦啊!您怎么還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嘆了一口氣,對我們說:“這是糧食。≈豢梢猿,不可以糟蹋呀。”

  這些高僧大德的修為不消多說,很多凡夫俗子也在以歷代祖師為榜樣用功修持。

  在鼓山那幾年,每逢過堂時多多少少會有些許飯菜掉在齋堂地上,大家都會自覺地彎腰撿起來放進(jìn)嘴里,這是一種習(xí)慣。無論是法師還是常住居士,沒有一個人覺得飯掉地上覺得臟、菜粘了灰塵不能吃。

  《五燈會元》大珠慧海禪師有一個公案:

  有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cè)缡,同師用功否?rdquo;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思慮;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而大部分人總是在顛倒,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吃飯的時候要么妄念如麻,想東想西,不知飯在哪里,飯的味道如何;要么就是挑三揀四,翻來覆去嫌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可口,終究不能安心吃飯,不知道飯菜滋味。

  祖師們講吃飯就是吃飯,這話不是隨口一說,而是真真切切的行解相應(yīng)。

  起初在寺院吃飯的時候。我也是心猿意馬,不能入清凈、柔軟境,不能防心離過。吃飯時不是快、就是慢,遇見中意的就多吃,遇見不中意的就少吃,始終不能平等清凈地吃飯,無法做到“于好于惡,勿生增減”。因此也沒少為吃飯而心生煩惱。

  后來長期熏修才知:吃飯的時候只是吃飯,看住自己的心,如在打坐時、念佛時一樣,一心不亂,行住二時連成一片,密密麻麻,牽住牛鼻子一般。吃飯也是參禪,參禪也是吃飯,吃飯也是念佛,念佛也是吃飯,無有差別。

  終于有一天,飯菜入口,如飲甘露。那種法喜無法言說,讓人恍惚置身于佛制時代的祗樹給孤獨園與世尊、諸位尊者同時飯食。

  華嚴(yán)經(jīng)》凈行品云:若咽食時,當(dāng)愿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口里的飯菜不再是飯菜,已是晨鐘暮鼓、已是經(jīng)聲咒語、已是話頭、已是繞佛、更是二六時中在叢林生活的點點滴滴。如果說這是妄念,也對,繼續(xù)吃飯,不浪費一汁一湯,龍含珠、鳳點頭、端坐身子,甘甜自來,受真如味,生大喜樂。

  佛制比丘,食存五觀,散心雜話,信施難消,大眾聞罄聲。各正念:阿彌陀佛!

  愿諸位同參道友在吃飯時安心、放心、息心、萬緣放下,靜默吃飯,不顧其他。識得眼前飯菜滋味,不挑不撿,飯來入口,菜來下肚。不分別,不執(zhí)著,生菩提心,生感恩心,回向龍?zhí)。誠如弘一法師言: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