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
《地藏經》,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愿經》、《地藏本愿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地藏經》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詳情]
地藏經開示(北京夕照寺)
海云繼夢北京夕照寺開示地藏經第十集
好,我們在這里,這一段還有個重點要跟各位談。第一個是,這個五濁惡世是剛強眾生,剛強是指難于教化。那難于教化,怎么難呢?佛來都沒用。我們認為佛就是那一個頭上戴著一頂菠蘿帽的,那個叫做佛,這個就很麻煩。所以他容易陷入一種叫做偶像崇拜的這種意識形態(tài),尤其是末法時期。
這里已經講過,這分身度脫,佛自己講他分身度脫,或現(xiàn)男子身,或現(xiàn)女人身,或現(xiàn)天龍身,或現(xiàn)神鬼身,等等。佛不以一相度眾生,佛以無量相度眾生,所以你絕對不要偶像崇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佛沒有跟你說我一定現(xiàn)什么相,他這里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那么在這樣教化的情況之下,未必能夠度脫,十個才有一兩個而已,而一兩個呢,還有惡習在。所以他后面就提到說,他跟地藏菩薩講,你看我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很難度脫啊,還有未調伏者,隨業(yè)報應,墮在惡趣,受大苦難。那你現(xiàn)在要記得,我就付托給你,我不在的時候,你更要擔起這個責任。他意思是這樣。
那么地藏菩薩要擔的責任就是“攤開”,就是從生命中激發(fā)起你的生命藍圖,人生的藍圖,那他才會動。尤其是我們這個時代——末法時代,不講說無法,是末法時代的眾生,那你應該怎么樣覺醒?要有這人生藍圖的這種基本認知,這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狀態(tài)。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告訴你,如何激發(fā)你自己生命的規(guī)劃,世間話講叫生涯規(guī)劃。
我們人生的基本認知,應該如何奮斗,人生的目的與方向,生命的真相與存在,這一共有六個。我們跟各位講,人生、生命、人性他的這三個嘛,然后價值,意義、真相、存在,目標與奮斗方向,一共六個嘛,六三一十八,再加苦集滅道,不是七十二法嗎?所以叫大乘七十二法,孫悟空七十二變就從這里來的。小乘七十二法,大乘七十二法,孫悟空七十二法。你學了七十二法,你就齊天大圣。好吧,這是簡單的提供給各位。
第二段,“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于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發(fā)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惡業(yè)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惡業(yè)眾生為慮。爾時,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fā)弘誓愿,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這個是他們師徒兩人的一段對話。地藏菩薩涕淚哀戀,他哭得很傷心。對不對?地藏菩薩有沒有哭。磕敲匆粋大男人有什么好哭?對不對?跟師父講話哭什么?這是一種形容,形容他的感動,形容他對于度化眾生的這種艱苦使命,他堅忍不拔的一種狀態(tài)。那演戲當然很好演,這就很感動,很感人的,要懂得這種表達的方式。那么他說他已經盡力了,他非常盡力,也將繼續(xù)盡力,沒有問題。
這里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這是你人性當中所不能承擔的,一般人說,我都這么認真了,你還這樣不信任我,還交代什么?這就是凡夫的人性。你在做,師父就是知道,因為知道所以才要再跟你付托,這個付托是對你的一種肯定跟加持?墒侨诵跃筒灰粯”我知道了你不用講了,我已經在做了,你都沒看到,你才會講這樣。”有沒有?這個叫災難。
因為你是用你的大腦在思考。你在做,不要人家講,可你不知道人家對你的做是肯定的,因為贊同,所以付矚你,但是你的我執(zhí)跟我慢,就不容許人家再這樣講,那換句話說,那你比你的領導更大就對了,你應該是你領導的領導才對,就變成這種狀況。這樣的時候,你就不是應對進退的問題而已呀,你是人性有嚴重的缺失。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人與人之間相處,你要懂得聆聽、欣賞、接納;你要懂得珍惜、尊重跟包容;你要是不能這樣子圓融運作的話,那你就是那剛強難化。你知道嗎?再好的機會,你都會喪失。
到這個地方,你再回過頭來再看另外一個問題,不管是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或者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那么他們跟釋迦牟尼佛有什么關系?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那應該是從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或者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那邊來。那現(xiàn)在呢,他干嘛對于釋迦牟尼佛涕淚哀戀,對不對?這個是你人性中很不可承受的,因為你執(zhí)著你自己,執(zhí)著你的,你的師父,你的佛,你不能尊重別人的佛。現(xiàn)在你看,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講經,地藏菩薩本尊分身統(tǒng)統(tǒng)來了。照講,地藏菩薩應該要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那里呀,應該要在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那里集會才對。怎么跑到釋迦如來這里來呢?所以我跟各位講,在法界中,任何一個點都可以成為法界的重心,佛轉*輪,菩薩就到。
那么他這個地方這樣講,其實是跟《華嚴經》講的一樣:十方過萬佛剎外,昔有同名功德林如來,遣其上首弟子功德林菩薩,來供養(yǎng)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就跟這個情況一樣,F(xiàn)在呢,地藏菩薩只以單一的狀況來講,在忉利天宮。其實這里還有好多菩薩來,只是這一會針對地藏菩薩這個地方講。所以《地藏經》是《華嚴經·忉利天宮品》當中的一小段,專講娑婆世界剛強難化眾生的狀況,它是《華嚴經》里頭的一部分。因為從這個經文的這種分身狀況來講,跟《華嚴經》的結構完全一致。
那應該是2004年還是2005年,我上五臺山,老和尚,因為我們常吵架,他跟我談這件事情,他也很沉重的付托,也不太敢講,他大概是怕我拒絕,所以他很謹慎的講:“我?guī)煾赴,他就是《華嚴經》跟《地藏經》,我承其教法,也是《地藏經》跟《華嚴經》,地藏菩薩很靈驗,我希望你也講《地藏經》。”他就抬頭看我。我就說:“師父,從今年開始,我講《地藏經》。”“真的?”我說:“本來我們就是地藏菩薩認識的。”“有嗎?”因為他忘了,忘了就算了。
我之所以不講《地藏經》,是人家說,他講地藏,我也講地藏,他叫夢參,我叫繼夢,就靠師父吃飯,一氣之下就不吃這碗飯,所以20年來,我一直都沒講《地藏經》。那他就講,他希望我祖孫三代能夠這樣相傳,我要能講《地藏經》。我們地藏這些行法整理,是從他這樣開口以后開始整理。老人家有此期望,對不對?那你要孝順,只有依教奉行,要不然怎么孝順?我們是依此而來。
但是,他在這時候跟我講:“我跟你講,《地藏經》是《華嚴經》的一品,我講不上來,要接在哪里。”他知道,但是他講不上來。我跟你講,這里頭有很多證據(jù),光是這個模式,這個思維模式跟語言模式,就是《華嚴經》的;而且你要知道,譯者跟《八十華嚴》的譯者同一個,都是實叉難陀。對不對?那你就知道,當時實叉難陀在翻譯的時候,這一品經很不好處理,所以它單獨流通,所以叫眷屬經。這是很清楚的,你今天能聽到,很難得。
我們老人家每天都誦《地藏經》,誦一部,早上起來就誦。他早上起床修十個法,這《地藏菩薩本愿經》是其中一個法。他知道,他感受得到,但是他講不清楚。有關這一個部分,就是這個地方,我是跟各位提一下,要附帶的這個部分。
好,那前面是付托,后面是贊嘆,說廣度將畢,即證菩提。他的意思是所有眾生的心靈深處,他必須靈性覺醒,大概所有眾生的靈性啊,即將全面覺醒。這句話,他事實上的意思是告訴我們,未來前途一定美好。知道嗎?這個世界將來會更好,所以你不要以為2012年……那又怎樣?對不對?對于地球災難或世界末日的預言每年都有,你別擔心。任何混蛋要預言地球末日啊,無有是處。這個在《地藏經》里,佛講得很清楚,廣度將畢,即證菩提啊,好像是講地藏菩薩,他的意思是說所有的眾生都將覺醒嘛。所有的眾生都將覺醒的意思,就是這個世間娑婆五濁惡世啊,即將轉為極樂凈土。那不是這樣嗎?大家都覺醒了不是極樂嗎?對不對?只有那不覺醒的才在三惡道里呀。這是釋迦牟尼佛跟地藏菩薩授記的,講得很清楚啊。他不只說前面吶,那永離諸苦,遇佛授記,那個是一般眾生啊,這里授記的是地藏菩薩。這提供給各位做個參考。
我們再往下看,“《觀眾生業(yè)緣品第三》: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這轉過來呀,佛講完了,摩耶夫人就問了,問地藏菩薩:“圣者,閻浮眾生,造業(yè)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這閻浮提眾生造業(yè)種種不同,所受的報應,到底是怎么樣?“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那么多的世界呀,有的有地獄,有的沒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這個是另外一個理論,那個我們在其它地方講過了,就有關《地藏經》講了很多。今天這一次講的,這一會講的,我們是按照經文念下來。我講《地藏經》,這算第一次念經文的,因為我很不喜歡念經文。
“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這個閻浮提眾生造業(yè)差別所受報應有很多種,有地獄無地獄,有女人無女人,有佛法無佛法,乃至有聲聞無聲聞,有辟支佛無辟支佛,等等都是,不是只有地獄罪報而已,這個先講清楚,你現(xiàn)在只問地獄,我現(xiàn)在就跟你講地獄。他是這樣子,所以《地藏經》要廣說還是很廣的。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愿聞于閻浮罪報所感惡趣”,好的不用講了,因為她是皇后嘛。對不對?閻浮提的罪報所感惡趣,惡趣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那你講講看嘛。“地藏答言:圣母,唯愿聽受,我粗說之”,那你既然要聽,我就大概講給你聽吧。“佛母白言:愿圣者說”,她說,那你講吧。
“爾時,地藏菩薩白圣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南閻浮提罪報,它的名號有這么多。“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于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這是兩個,殺父母,出佛身血。“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這是第三個。“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這是第四個。第五個,“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谷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這個叫做五個無間業(yè),無間地獄業(yè)。這第一個是講這個。
“地藏白言:圣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云何名為無間地獄?”他首先講的是把最重的先提出來,這五個無間地獄業(yè)。什么叫無間地獄呢?“地藏白言:圣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號亦別。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余里,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這個十八大地獄當中有一個叫無間地獄,這個是最特別的,就是專門關這五種罪人。詳細我不講了,你慢慢看就知道,這里面的理論結構跟所表法的東西確實是相當廣泛,這個要是細講,光講這一段,大概就要講二十個小時。
好,我們先看這個無間地獄:
“其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墻高一千里,”前面是八萬里,城高一萬里,F(xiàn)在這里,這個里面有一個特別的,這個地獄周匝八千里,城墻高一千里,“悉是鐵為,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這個跟火鍋差不多,很沸騰的。“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墻之上,東西而走。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看清楚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即使有千萬人,每個人都見到,都是他的身體臥滿床上。“眾業(yè)所感,獲報如是”,你的身體大概都變肉松了,好像很好玩呢,輪到自己你就知道啊。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百千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zhí)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這個跟你吃牛排用刀叉差不多哈。“拋空翻接,或置床上。復有鐵鷹噉罪人目,復有鐵蛇絞罪人頸。百肢節(jié)內,悉下長釘,”各位試試看嘛,“拔舌耕犁,抽腸剉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業(yè)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相寄,此界成后,還復而來,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有人說反正地獄也是無常,管他無間,住到地獄壞掉就好了,尤其師父那天還說地獄都會倒閉。你放心,這個罪人之業(yè),受報如是:此界壞時轉寄他方,他方復壞,輾轉相寄。此界,這個界弄好了,還復再來,成住壞空啊,你不要僥幸,閻羅王密密麻麻,你逃不掉的。這個地獄業(yè)報的事,我真跟各位講,你不要以為這個是教化眾生的材料,它不是教材,它是講真理。
你現(xiàn)在因為有福報,你就我慢、我見,自以為是,那你違背因果,這個很麻煩。我們只是這樣教你說,這個部分雖然你看不到,但是你的現(xiàn)實生活里你確實是碰到的。尤其是病,尤其是家人的是非,我告訴你,躲都躲不掉。有個人說,他是高官,女兒到二十幾歲,突然叛逆。怎么叛逆?她跟一個混混相愛。你是高官,女兒怎么會跟混混相愛呢?“那你說我要怎么辦?“不要理她,當作沒有女兒不就好了。”“那不行。”好了,這不是無間地獄業(yè)嗎?對不對?成天困擾著你。你既要愛女兒,又怕官位丟掉。一曝光就難看,混混你就知道,他就是仗恃著你大官,所以要跟你——揩油啊。那你要怎么辦?這不是地獄嗎?你說不是啊,這哪有地獄?也沒有鐵狗啊。那一只就是鐵狗啊,怎么不是?對不對?那一只就夠了,你還要幾只。磕憔筒凰佬膮,你不要以為沒有。
病也是一樣,我就不要理它就好了嘛。你就不是,你是有業(yè)啊。你的病是什么呀?你不是怕病,你是喜歡,所以病才會一直纏著你呀。你要真的討厭病,丟掉就沒事了嘛。我跟你講,這個真討厭病的人,我還沒看到第二個。病很討厭啊,我就不要理它嘛,因為我討厭它,我怎么會理它?你不是啊,你還喜歡它,喜歡得不得了。天天都在問,問什么?哪個醫(yī)師有什么藥?你在喂呀,喂那個病。你都不要理它,我都不給它吃藥,看它活下去,所以我們就相安無事。它也知道跟我吵,吵不到藥吃。對不對?它就不要跟你吵,你就喂給它藥吃,當然你會很痛苦。所以,布施病苦,布施生死,布施煩惱,布施意見。你不愿布施嘛,緊抓住不放,還拿它來斗爭,那你當然無間地獄業(yè)啊。好,這個講無間,你又聽不懂了,那個是大地獄就對了。
好,現(xiàn)在看這個無間地獄。他講“又五事業(yè)感,故稱無間。何等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shù),無時間絕,故稱無間。”第一個無時間絕。“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砟鑊湯,鐵網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熱鐵澆身,饑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shù)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這是第三個,苦的狀況沒有間斷。“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注意看啊,“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yè)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你不要以為古代有地獄,現(xiàn)在沒有,這羌胡夷狄,統(tǒng)統(tǒng)都有。“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yè)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它有五種狀況,無間的五種狀況。“地藏菩薩白圣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早知道不問了。一問是這個樣子。
這只講最嚴重的。通常我們都指最嚴重的,其它小的,不是不講,因為多啊講不完。大地獄有十八個,中地獄有五百個,小地獄有百千個,百千個就十萬個,它相當多。那要細說講不完。但是你的行為做業(yè),只要有害眾生的,身口意三業(yè)所造有害眾生的,統(tǒng)統(tǒng)算在這里面。大概你看十八怎么來的?身口意三個,然后六塵,有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三一十八嘛,分十八大類。十八大類當中有一個特別的,你造得特別重的那個叫無間地獄業(yè),那就是身語意三業(yè)結合在一起的惡性,惡性重大的那個核心地獄。除開這個,他只講這個無間地獄,連十八地獄也沒講,五百中獄也沒講,十萬小獄都沒講,那個要講開當然講不完。他不說,若一劫一劫余說不完嘛。好,這個簡單的把這個地獄的部分跟各位談一下。
這是一個事實,你不要以為他在恐嚇你。那你的起心動念稍微留意一下,假如自己不懂得反省、檢討自己,而一直要把罪過推到別人身上,那我告訴你——無間地獄業(yè)。雖然你沒害眾生,那你的無間業(yè)已經形成。那你假如推到別人身上,又造成傷害眾生了,那你就麻煩了,那就無間地獄跑不掉。但你老是推給眾生,推給別人,死死道友,不死貧僧啊,與貧僧無關,這種反省檢討,他的思維模式已經形成,你是無間業(yè),至于是哪一種業(yè),那就看你推到哪里,對眾生的逼迫到哪里而定了。
好,我們再看第四。前面這個第三品,是叫《觀眾生業(yè)緣品》,第四品是《閻浮眾生業(yè)感品》。這個觀眾生業(yè)緣,是摩耶夫人請法,他只講這個無間地獄的業(yè)緣。那么,第四是閻浮提眾生的業(yè)感,那業(yè)感、業(yè)緣,光這幾個字就是一個理論,這個我們在此不談,這個我在前面的地方都講過了。各位可以把那些數(shù)據(jù)整理整理。假如各位有心,發(fā)個愿,把這些所講《地藏經》的幾個,應該有三四次了,連這個應該是第五次了,這幾年來講的,可以綜合一下,做個綜合整理,整理一個《地藏經講記》這一類的書。其實不一定叫《地藏經講記》,《生命藍圖的展開》,換個名字,然后你才講地藏菩薩的因緣,或者講地藏菩薩的傳記、故事都可以。
我們先看這個經文,“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yè)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愿不有慮。”這個有一個狀況,各位不知道有沒有看過一些外國人拍的電影,有一些et,外星球的生物來到地球,但是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人性。外星球來的生命體怎么會具備人性呢?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他講到最后,他們好像也有一點善念,對不對?有沒有想過?這個人未免有點兒太過自我了,導演或編劇,弄到最后外星人都要來侵略地球,侵略到最后都好像被人類的人性給同化,有沒有感覺?其實他有個真理性在,但是他講不清楚,所以他只是能講說跟人有同理性,都向善,對不對?他大概是以這樣做結,總結。他不是,他跟這個一段一樣。地藏菩薩為何分身百千萬在各個不同的世界中?那很顯然他也到et那邊去了。有沒有想過?
好,現(xiàn)在的話再講回來,我是一個大前提,一個小前提,現(xiàn)在要做結論,這叫做辯證法。只要有生命的地方,都會有生命藍圖的存在。生命藍圖一展開,都是追求止于至善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關鍵就在這里,所以只要有生命的眾生,總有覺醒的一天,換句話說只要有生命的眾生都帶有佛性。對不對?所以洋人在拍外來世界的生命,他也具有這個佛性,是不是這樣?只是他不會講,講不清楚,他就弄成一個人性。好像泛泛,外星人也具有人性,侵略地球,消滅人類,最后都被同化。這種觀念對不對?絕對對。因為這是大漢沙文主義。漢民族的思想,所有外民族進來,統(tǒng)統(tǒng)融化了嘛。是不是這樣?你去留意看看,因為他很粗糙,他不像佛法,佛法就很微細,很精密。他一言遍復,告訴你,只要有生命,有生命存在的眾生,他一定具有佛性。哪個佛性?生命的藍圖。他遲早會打開這個潘多拉盒子,對不對?那這張地圖就掉出來,掉出來,他生命就覺醒了,他就會追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佛教的終極目標是所有的生命,一切眾生即當成佛。對不對?佛教思想一直是很一致的,不管他怎么講,連地藏菩薩這樣子都已經表達這一種狀況,即使現(xiàn)在最先進的導演、編劇,他編的那些科幻電影,也都朝向這個方向來,有沒有?那好清楚啊,地藏菩薩這里已經講得很明白了。好吧,不管怎樣,我把這個已經跟你講了。
第二段,“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像這個句子都很美,我告訴各位,我翻到好幾次就翻到這個東西呀。“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yè),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愿,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這段話非常結實,比起那個《莊子》并不差。這個《地藏經》不知誰潤筆的,誰潤文的,可能跟王維有關。這個文章寫的真美,你去對對《莊子》里面的文章看看。佛告訴地藏菩薩說,這眾生未解脫的,還沒解脫的,性識不定,惡習善習,有沒有?惡習結業(yè),善習結果,那為善為惡,逐境而生。
輪轉五道,就是六道輪回。這個有時候講六道,有時候講五道,經文有這種情況,它會變化。它變化五道,前面有六道,它這里講五道,剛才好像念過,這五道六道都是指一樣——六道輪回呀。經文會這樣寫,這是文學上的問題,像我們講佛,有時講佛,有時候講世尊,有時候講薄伽梵,有沒有?有時候講天人師。那就你在偈誦里頭你看看,他為了押那個句子,七個字七個字嘛。它前面已六個字只好寫佛,前面寫到五個字用如來,對不對?那假如只有四個字,那就天人師帶下去了。這是它文學在排比那七個字的時候用法。
那么這個經文主要是講眾生還沒有解脫的時候,那種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有時候就行行善,有時候就會造業(yè)。所以我們看到,你說窮山惡水多刁民,他環(huán)境不好啊,逐境而生。他就活在那種窮山惡水的地方,那你倒霉鬼過來,他當然要搶你啊。對不對?那他的環(huán)境要是改善的話,他就不會搶了。窮山惡水像黃山那個地方,你叫他去種稻,他怎么種?那你去,他當然要搶你呀。所以現(xiàn)在改為旅游景點,這群傻瓜都會送買路錢來。對不對?買門票啊,交費啊,那他就不搶了嘛。對不對?你環(huán)境把它改善了,他就不搶了。那你要是不給他收門票,不準他在那邊做生意,那你最好不要來。對不對?此路是我開,那你要走過,留下買路錢,就變這個樣子,那窮山惡水嘛?墒撬h(huán)境一改善,誰要做刁民吶?每個人都想做良民嘛。什么時候又拍個相片,然后上個什么電視臺播報一下,他也樂得要死。誰要做刁民,被人家扣著在那邊照大頭照,說你是土匪,流氓,誰都不愿意嘛。所以窮山惡水的人,為了生存,他也善用其心嘛。對不對?他為了生存嘛。你說他用心不對,他環(huán)境只有這樣,怎么不對?你給他平疇千里的時候,他當然要好好種菜,對不對?所以這環(huán)境不一樣,所以這個叫做未解脫者性識無定,他只是無定而已。那為善為惡呢,逐境而生嘛,也因此,他在這個輪回里頭輪轉五道。
那我們世間教育就是改善他生活環(huán)境嘛,平疇千里的人就叫他種稻種菜,那個窮山惡水的地方,那改為旅游景點,給大家去參觀旅游。平常你在那平疇千里忙死了,放個假就到那個地方,去看那奇山怪石,對不對?這個就改善了,把環(huán)境改善了,那是教育的功勞。那因為你在這種環(huán)境,各種條件限制之下,你在這里輪轉五道,就好像魚在網內游來游去一樣,雖然有時候會掙開了,但是,脫入暫出,又復遭網。我們在六道輪回是這個樣子。所以你今天有點福報,要懂得珍惜,好好在修福,尤其要善根增長才重要。
好,我們看第三段,“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fā)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贊嘆。唯愿世尊,略而說之。”這定自在王菩薩來參加這一會,說了老半天,怎么剛才跟文殊講,講一講都變地藏菩薩的天下了,所以他就有所覺醒,這樣發(fā)問:到底地藏菩薩是怎么了不起,佛陀好像沒講過,你再講一遍吧。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現(xiàn)在呢,再講講地藏菩薩的傳記,他一生以來,這個是法身的這一生,不是色身的這一生,他說“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祗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個叫做如來十號,這個一切智成就如來,如來是第一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你把這個善逝、世間解并在一起的時候,這樣就剛好十個。
講十號具足,就是表示他修行圓滿。我們現(xiàn)在這個世間除了佛具足十號以外,其它不具足。那么藏密講蓮花生大士,他是定功成就的,他不見得十號具足。菩提達摩大概也定功成就,我看他大概一號都沒有。那個宗喀巴大概也是智慧成就定功都不夠,所以他有一號兩號,不見得有十號;勰芤摳,他的福報不會比世尊差,世尊的弟子假如把慧能的弟子拿掉的話,世尊就失去大片江山,你知道嗎?假如慧能的弟子獨立出來的話,他所占的信眾比例,大概跟世尊一樣多,臨濟子孫半天下嘛。再把其它宗派拉進去,那個慧能成就相當大,但是他沒有十號具足,他算一算大概五六號。鳩摩羅什福報大,整個大乘天下都是他弟子,對不對?他也不過是幾號而已,不可能十號,十號要具足不容易。好,這個里面要講的也是一大理論,暫時我們就不談了。
他講“一切智成就如來,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fā)愿,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余。一王發(fā)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愿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fā)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fā)愿永度罪苦眾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你看,這就是菩薩信仰的根源。佛陀信仰都是要先成佛,成佛早就去了,已經坐在桌子上,掛在墻上給人拜了;這個行菩薩道,菩薩信仰的,他還是菩薩。你要留意到。自己要成佛,成佛不難,度盡眾生難啊。所以我們一走上這一乘佛法的時候,已經不是成佛不成佛的問題。要成佛,跟桌上拿花一樣那么快,要度盡眾生,那這個才是問題。你要懂得這個差別,他這里就講這兩個東西。
你看這個故事里頭,他沒詳細講說是哪個國王,他只說一國王,另外一國,這個國里頭的人民多造眾惡。我們兩個是好朋友,我這個國家很好,你的國家人民多造眾惡,兩個沒有這樣就打起來,兩個人就去討論,要怎么樣把那些惡的人民給度了。因此這兩個國王就發(fā)愿,一個要先成佛來度這個,一個我要先度眾生我不成佛,有沒有?那這到底哪一個?要先成佛度眾生這個是惡眾生的國王呢,還是他那個好朋友是這個國王。對不對?你看,佛經里這個不交待清楚,沒意義啊,交待這個干嗎?它要交待你的是,哪個要先度眾生再成佛,哪個是要先成佛再度眾生,它在交待這個。所以紅塵中的事,它是不介意的,無所謂,你是這一國國王,那一國國王,并不重要。凡夫是剛好顛倒,哪一國,我要大國,我要好國,這是凡夫在選的;圣道,他定的是那個愿,你的心如何,是在定那個東西。
所以它這里就跟我們說明,發(fā)愿先成佛再度眾生的叫一切智成就如來,已經成佛去,早就成佛了。那個要度眾生,度盡眾生,方證菩提的那個,那一個到現(xiàn)在還是在做菩薩,那個就地藏菩薩。佛法把這個東西講得很清楚,你的大腦一帶進去就亂了,你就看不清楚了,所以經文你根本就看不懂。你有學佛嗎?你要看清楚這個差別在哪里?這是很明顯的一種差異。這是第一個例子,我們再看第二個例子。
“復于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名清凈蓮華目如來”,這是另外一個。清凈蓮華目如來跟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差不多,有沒有,一切智成就如來也都屬于這一種,文文靜靜的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yǎng)。羅漢問之:欲愿何等?”這是真羅漢,真羅漢只要有人供養(yǎng),都會問人家:你有何愿?他要幫你滿愿。你別僥幸,那好啊,我請他吃一碗陽春面,希望他給我當國家主席,那你大概是一碗陽春面的國家主席而已。不要貪那個,很多人喜歡貪這個東西,你永遠遇不到,你會遇到的是假羅漢,不是阿羅漢。弄清楚啊。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很簡單,我為什么要請羅漢吃飯?因為我媽死了,我請羅漢吃飯是資福救拔。所以我們剛才在跟各位說,我不是說我們的法師都是羅漢,法師是代表羅漢,不是羅漢,不過他既然剃了頭,穿了長衫,就代表羅漢。資福救拔,這事很重要,所以請羅漢吃飯就對了,如果她想要知道母親生到哪里去。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這個很重要,現(xiàn)在你能不能入定?我們在講行法就跟你講如何入定。入定才能觀,它會把那個觀境給現(xiàn)前,但是這個要能夠是入正定,入邪定就沒有了。
“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做何行業(yè)?今在惡趣受極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最好你是不要吃海鮮哈。“所食魚鱉,多食其子”,這個大魚不吃還吃小魚。這個造業(yè)有時候很奇怪,一條大魚很多人吃,每人吃一口就飽了,可是你吃小魚,一口吃好多魚,那你就欠了好多命,尤其是喜歡吃魚籽。“或炒或煮,恣情食噉”,特別愛美食的,美食美味的,你要留意啊。“計其命數(shù),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凈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yǎng)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于夜后,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饑寒,即當言說。”這就講了,這個因緣,清凈蓮華目如來的這個部分。
“其后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業(yè)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就滿十三歲以后,還要落惡道。
“汝有何計,令吾脫免?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吾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yè),墮于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yè)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yè)故,未合解脫。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地獄之苦,我們沒到,你就不知道,你要講也講不清楚。那現(xiàn)在,百千歲中,要講都難,怎么講?我們明天再講。
- 上一篇:地藏經 北美;鬯麻_示
- 下一篇:《地藏經》消業(yè)障的特殊性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