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比丘二
顯 根
顯根,浙江溫嶺人。不識字,中年出家。初嗜煙酒,后凈戒行。居天臺山靈峰庵。凡國清、華頂、高明諸大叢林,有經(jīng)懺佛事,必請根參加。人只知其善梵唄,不知其精修梵行也。根每逢人,只稱一句阿彌陀佛而已。一九三九年春,忽向山中諸庵僧告假云:‘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適國清寺住持顯蓮居必明庵,問之曰:‘生西方有把握否?莫貽笑于大家。’根答:‘一句彌陀,生西不疑。平時打包,佛不欺我。’初,根恒蹀躞于庵前山后,自告假后,足不出庵門,終日趺坐,念佛不輟。二月十五日,有沙彌至靈峰庵,見根于庵門外,面西趺坐,合掌當(dāng)胸。庵門已鎖,而鑰匙則斜插右衣襟上。呼之不應(yīng),氣息全無,唯頂尚熱。沙彌奔走驚呼,各庵四眾咸集,交口贊嘆,敬仰不已。年七十五!酢
晴 朗
晴朗,湖北安陸府鐘祥縣人。俗姓鄢。十九歲,以童身披剃,法名寂效。遍朝名山,遠赴印度,請舍利于釋塔。至西天目山,駐錫禪源寺,為首座,閱藏七載。建舍利殿于寺左。住養(yǎng)老院。一九三一年,眾舉任方丈,辭不受。日夜誦經(jīng)坐禪。四眾來請開示者,座常滿,無不如愿而返。一九三七年,抗戰(zhàn)軍興,設(shè)浙西行署于寺內(nèi),朗乃遷至楓嶺鄉(xiāng)上駱家,請駱友祥代建蘭若。朗宗說兼通,性相圓明,一以凈土為歸宿。道行高超,辯才無礙,為民國以來浙西大善知識。著有《八識規(guī)矩頌解》、《閱藏隨筆》。一九四四年春,皈依弟子施友煙、方幼壯同往拜謁,朗預(yù)示本年十二月十四日午時往生。屆期,命筆成偈云:‘此去不尋常,身心已兩忘。凈光慈攝我,當(dāng)下即西方。’午時正,囑助念,面向西方,趺坐而寂。體軟如棉,頂門一日夜,尚不退溫。世壽七十一。建塔于西天目山大樹王側(cè)。
澄 舟
澄舟,廣東饒平黃崗金氏子,幼失怙。稍長,即萌出世志,持不殺戒。屢白母求出家,母許以終養(yǎng)后。一九三五年春,母喪成禮,乃航海至南澳疊石巖,禮純寂和尚求落發(fā)。寂和尚見舟誠樸耐勞,翌年秋,為之祝發(fā)。冬十一月,赴潮州開元寺受具戒。一九三七年孟春,南歸疊石巖。樵汲炊舂,獨任之,數(shù)載,不少懈。暇則趺坐念佛。有布施者,則以供佛,或貝周給貧苦。平日不蓄錢,鶉衣百結(jié),生活雖苦,甘之如飴。一生不妄語,無貪欲,不□恙。嘗語人云:‘出家人為了生死而來,吾顢頇,自慚不能利他。然念切安養(yǎng),得往生足矣!’庚辰仲秋,自疊石巖趨黃崗,侍寂和尚疾。匝月,脅不抵席。重九日,寂和尚西歸,舟亦積勞成疾,月余方瘥。深悟娑婆之苦,益切生西之愿,日課佛號數(shù)萬聲。壬午,發(fā)愿參禮曹溪南畢,依虛云禪師座下,期年。禪師以其誠實,使職堂主,再命再辭,強之,愿充夜巡。如是年余。所得新油,盡供佛前燈,分厘未敢自給。同修多重之。丙戊春杪,由韶返開元寺,途次略感風(fēng)寒。抵潮后,病雖亟,仍日持佛名數(shù)萬不輟。季夏初某夕,曾三見觀世音菩薩現(xiàn)身,知生西時至,念佛益力。語素知弘嘉曰:‘祈子于十三日晨邀集眾師念佛,助余往生。’叩之至再,乃舉是夕所見對,并戒勿泄。于是自理所有,備生西必需外,余則一針寸縷,均以散眾結(jié)緣。并書偈云:‘入門十二載,常禮阿彌陀。今得因緣滿,回見阿彌陀。’及期,晨七時,眾集舟室助念。舟起趺坐,精神煥發(fā),若無疾然。眾有賀其生西者,輒合掌致謝,與眾以西方為期。當(dāng)午,尚進餐。及晡,忽西向注視,謂觀音已至。且高誦觀音圣號,眾和之。約食頃,向眾作禮曰:‘舟行矣!’端坐而化。晚八時入殮,肢體柔軟,頂門猶溫。時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三日。世壽三十七,僧臘十。
松 月
松月,名仁和,安徽桐城人,落發(fā)于本省貴池縣南泉塔能發(fā)座下。一九二九年春,至南京寶華山受戒。后云游參學(xué),詣天童,親近圓瑛,參禪不契。慕靈巖念佛道場,于一九三三年正月到山。方丈妙真許其進堂念佛。不久,囑司如意寮香燈,照應(yīng)病僧。月不辭辛勞,黽勉盡職。凡進寮養(yǎng)病者,不分親疏厚薄,一視同仁,悉心照料。見有經(jīng)濟困難者,大則代為設(shè)法,小則自行布施。遇病人污穢不潔,一一代為洗滌,如見病勢沉重?zé)o望,即時時開示策勵,使其萬緣放下,一心念佛。若神志昏迷,不知念佛,則從旁連稱圣號相助。有時病人過多,月日夜侍候,不暇睡眠,以致雙目發(fā)赤,仍不休息。夏季久旱,寺中井涸,月則逐日于他處挑水供眾。在運水時,一面行走,一面念佛。妙真念其執(zhí)勞已久,且患肺疾,于一九四六年正月,請其任書記,囑靜養(yǎng)修持,不必隨眾作務(wù)。月以此默持佛號,求早往生。舊歷九十月間,告坐關(guān)僧了然,即欲往生。至十一月十一日,又向了然告假說:‘今日見后,恐不復(fù)見,最多再留七天。’所有財物,安排分散妥當(dāng)。十六日,有蓮友來問疾,并供面食。月略嘗,且言:‘此是我最后進食。’問:‘有何痛苦?’回說:‘沒有。’‘能念佛否?’回答:‘歷歷分明,明天佛誕,我當(dāng)往生。’問:‘可有把握否?’答曰:‘我自明了。前念氣斷,后念即生。’又說:‘用功要在平時。如定時鐘,綿綿密密,不間不斷。信深愿切,命終決定往生極樂。’十七日上午,庫房執(zhí)事慈海至,月向其合掌說:‘我今日往生,以后西方再會。’又道:‘方丈和尚外出,今天不回,不再等候,請你代致謝意。’遂右脅臥,不復(fù)多語,少頃,安祥而逝。彌留時,尚能張口念佛。平時多痰,去時全無。隔日裝龕,口唇轉(zhuǎn)紅,笑臉如生,手足柔軟,光潤異常。世壽四十六,僧臘十七。
戒 塵
戒塵,俗姓邱,字滌吾,湖北漢川人,年十九出家。與虛云禪師結(jié)為禪侶,住終南茅蓬。棲心禪悅。曾患病。在夢中念往生咒不輟,忽見茅蓬都作金色,光明遍照。醒后,病苦全消,方知緣在凈土,于是專修念佛。清光緒末,至云南雞足山,掩關(guān)三年,修持般舟,兩足盡腫,堅持不懈。旋赴杭州,入華嚴大學(xué),深入教誨。著《華嚴一滴》,及《華嚴五周四分七處九會圖》。更赴常熟佛垣寺,掩關(guān)三年,篤志凈業(yè)。編輯《蓮社明訓(xùn)》、《凈宗要語》等書。返云南,建立凈業(yè)蓮社。塵性行篤實,戒律精嚴,熟諳教典。有來請益者,解答皆能使之滿意。皈依者數(shù)萬人。當(dāng)?shù)伢讨窆艅x,頹廢已久,塵任住持,領(lǐng)眾操作,不辭勞瘁,寺宇一新。旋詣云棲(云南)講《四分律》。一日早起,忽傾跌,遂臥病。侍者進粥,塵說:‘太陽已經(jīng)過午,我持律數(shù)十年,何可在最后犯戒?應(yīng)即為我助念。’至晚,氣息漸微,遂示寂。時為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一日,世壽七十。入龕,容顏如生。七日荼毗,四眾齊集,念佛聲動山谷。薪盡,得舍利百余粒,藏海會塔內(nèi),遺命也。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