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號中的得失

問號中的得失

  有的人說話喜歡用問號“?”,有的人說話喜歡用句號“。”,還有的人說話喜歡用驚嘆號“!”,甚至有的人說話喜歡用刪節(jié)號“……”。  

  喜歡用句號講話的人,凡事總會給你一個交代或答案;喜歡用刪節(jié)號講話的人,只要你虛心探究,也總能知道他的內(nèi)容;用驚嘆號講話的人,喜歡大驚小怪,虛張聲勢;唯有用問號講話的人,內(nèi)容比較復雜。  

  問號,有時候是表示善意的關懷,會有好的結果;但是有時候問號也會產(chǎn)生不良的結局。例如,對人問安時說:“你好嗎?”“你吃過飯了嗎?”“你近來如何?”這些都是善意的問號。也有的人跟人請示:“你對時局的看法如何?”“你對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何見解?”這些都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最可怕的就是責備的問號:“你來這里干什么?”“怎么到現(xiàn)在還沒有做完?”“為什么花了那么多錢?”“為什么吃那么多東西?”“為什么今天遲到了?”“你今天怎么起得那么遲?”用這種口氣對人說話,其結果就會難以逆料。  

  有時候我們做人,成了一個問號的人物,這就非常麻煩了。例如人家會問:“他靠得住嗎?”“你能信任他嗎?”“他有資格嗎?”“他能擔當嗎?”甚至因為自己過去不良的記錄,也會成為別人質(zhì)疑的問號:“他過去不是持反對意見嗎?”“他不是曾經(jīng)對你有過不滿的舉動嗎?”“他曾經(jīng)擅離職守你知道嗎?”“他曾經(jīng)沒有完成任務你記得嗎?”所以,一個人一旦變成問號人物,就很難令人信賴。  

  人,要經(jīng)得起問號,在別人對我們的各種問難之前,我們都能給人正面的、滿意的答復,這個人在社會團體里,就比較能站得住腳了。做人,也不要經(jīng)常說些問號的話,肯定總比問號要好得多。有的人想找我們做事,我們馬上回答:你自己呢?你為什么不做?人家跟我們借一本書,你可以說我沒有,但你偏要問:“你為什么不自己去買呢?”向你借錢,你可以不借,但不能問:“你老是借錢干什么?”找你做事,你也可以婉言謝絕不做,但不可以說:“你找我做,那你自己做什么?”這種問號式的對談,就很容易傷害彼此的感情。  

  問話,要有藝術,有藝術的問話是尊重別人,是虛心客氣,是求人幫助,但不可用責備的口吻、責備的態(tài)度。你再好的意思,問話的時候如果含有責備、反詰,就沒有藝術了。在《戰(zhàn)國策》里,有許多君與君、君與臣、臣與臣之間的問答故事,乃至一些游說舌辯之士,在一問一答之間,都蘊涵了無限的智慧,以及人際之間的倫理綱常。所以,我們與人說話,最好要學習和帝王的問答,要學習把對方均當成是老師、學者、專家,如此自能從對話問答中得出許多的智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