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定義生存與生活的分界?

法藏法師:如何去定義生存與生活的分界?

善士問:

  關(guān)于生存與生活的分界,如何去定義?

  您也有提到,學業(yè)上只要拿pass就好了,可是如果你在學業(yè)上更突飛猛進,或者說你可能成績更好,會拿到更好的工作,當然是用機率來論,然后,你可能拿到更好的薪水,那你能力可能更大并更多;如果你採取過過就好的這種分界定義的話,你的能力可能因此縮減,那到底要如何去拿捏?

  如果我們一直嚮往著成功,然后在中間不去做可能相關(guān)于佛法的事情,到底這樣可以嗎?其實我們都知道我們最終的目標,可能是為了發(fā)揚佛教,只是我們現(xiàn)在生存跟生活這個壓力跟擔子在那裡,我們先衝刺成功,然后,等我們成功了,這裡定義的成功可能是比較有財富或者影響力之類的,然后我們才去修行佛法。

法藏法師答:

  我的意思是這樣子的,當你沒有一個內(nèi)在生命的最高指導原則的時候,你可能就會將所謂的世俗化的成功影響力,當作是你生命的價值,這個時候生存完成了,但生活上面的生命是空白的。因此,你就把生活當中的所謂優(yōu)人一等,當作是你的生命價值,那這個時候我就會說,過就好了,因為你太迷戀在那個名利當中了。

  但是,如果像你這樣子的,知道它是一個手段而已,那就可以分兩路說了,一路就是說,我終究是一個世俗人,我先衝刺世間的價值完成,那我再來以這世間的價值,來做一個佛法上面的圓滿。很多人是採取這個態(tài)度,ok,特別是在這個年齡,夠年輕,也夠清楚,你就這樣發(fā)愿分別,很ok。

  但我們也看到了,我的同學,他后來已經(jīng)是到美國拿到Ph.D之后,他是一個電腦AI的一個工程師,很紅很紅,他跟我同班同學,物理系的,然后后來轉(zhuǎn)電腦,他曾經(jīng)親口跟我說,四十二歲要來跟我出家,現(xiàn)在呢?還找不到人。也就是說,像剛剛講的這樣,先衝刺完事業(yè),然后再來為佛教的時候,往往走到了事業(yè)那個階段去的時候,已經(jīng)你有一堆人仰賴你生活,有一堆事業(yè)仰賴著你繼續(xù)做下去,你基于顏面、基于責任、基于當時的承諾,你難以脫身。

  像比爾蓋茨這樣子,能夠提早在五十多歲的時候,他就自己斷然地做,那是因為他是超常人的成功,你要知道,這種成功人士相對是少的,而賈伯斯就沒有辦法做到這樣。

  所以說,在拿捏當中,我個人覺得,理論上先衝刺世間的價值完成,再來以這世間的價值,做一個佛法上面的圓滿,這樣是ok。但,現(xiàn)實當中沒那麼ok,是因為我們?nèi)私K究是變動的,當我們在追求成功的同時,我們已經(jīng)接受了相當多屬于世俗,但不一定屬于解脫跟佛法智慧的標準在讓我完成成功,這個時候,它已經(jīng)塑造了你很多其實是極為世俗的樣貌的人格的,這個時候的生存、生活,最后,心靈的生命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層隔膜。也就是說,按照你那樣的邏輯,我基本上覺得ok,但是你必須隨時抓緊什麼是生命。

  當生命的最高原則,已經(jīng)被你的所謂世俗成功,兩者之間產(chǎn)生對抗而一再影響的時候,你必須要有那個警覺性發(fā)現(xiàn)到,我不能出賣過多的靈魂了,不是說成功就一定要出賣靈魂,但是成功一定要付出代價。

  佛教的生命是最終最重要的,你弘不弘揚佛法倒也不是那麼嚴重,但是生命對你來講是重要的,你要找到生命的最高依止,這是你自己對自己負責任。那個東西是什麼?你不能出賣它,無論生活當中多需要,你的成功多偉大。成功,在生活中的,但是生命中的原則被你犧牲掉,人生不可能重來,而且會被定型化。

  所以,我說,到底佛教徒的成功,是不是受限于生命的那個光環(huán)在那裡?是的!比如說,我可不可以賣肉鬆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可能啊,但如果是佛教徒,大概你就不會這樣做了。那是不是叫做受限?是!但我樂意這樣做,因為那在造業(yè),那種成功我也不敢要,就是這個意思。

  原標題:【佛學問答 32】生存與生活的分界,到底要如何去定義與拿捏?

  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法藏比丘的非思不可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