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 開示問答
- 妙境法師佛學(xué)問答四篇
- 大安法師學(xué)佛答疑
- 濟群法師學(xué)佛答問
- 法清法師問答
- 虛云法師問答
- 慧光法師問答
- 正如法師問答
- 星云大師問答
- 明證法師問答
- 月悟法師問答
- 太虛大師問答
- 印光大師問答
- 濟群法師問答
- 良因法師問答
- 夢參法師問答
- 曙提法師問答
- 正澄法師問答
- 崇慈法師問答
- 覺燈法師問答
- 證嚴法師問答
- 慈法法師問答
- 門肅法師問答
- 明一法師問答
- 昌臻法師問答
- 道安法師問答
- 蕅益大師問答
- 蓮池大師問答
- 了幻法師問答
- 凈界法師問答
- 寬見法師問答
- 仁爵法師問答
- 玄若法師問答
- 智海法師問答
- 知義法師問答
- 月溪禪師問答
- 圣嚴法師問答
- 大安法師問答
- 如本法師問答
印光大師答:末法眾生如何了生死?
凈土法門,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為平常無奇,遂以宗門參究之法為殊勝,而注重于開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禪凈雙修”。究其實,則完全是無禪無凈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徹大悟,不名“有禪”。今之參禪者,誰是真到大徹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參,逐將西方依正莊嚴,通通會歸自心,則毫無信愿求生之念,雖名之曰念佛,實則與念佛之道相反。
或又高張其辭曰“念實相佛”。實相,雖為諸法之本。凡夫業(yè)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歸宗,禪也靠不住。仗自力,即使到大徹大悟地位,以惑業(yè)未斷,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徹者,更不須論。仗佛力,須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凈土、無量壽、無量光,一一通會歸自心,而自心只是徒執(zhí)其名,未證其實。西方之佛,無感不能有應(yīng);自心之佛,在因無有威德。世之好高鶩勝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墬。而知識欲人以圓融見稱,亦絕不肯作如是說。致使如來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眾生,現(xiàn)生即了生死,而依舊不能了。此生即不能了,將來或可能了,而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輪回六道中者,當(dāng)居多數(shù)也。如真能識得此種利害,再息心看凈土各經(jīng)書,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無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此以成始成終也。
欲求心不貪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心常念曰: “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yè),無量無邊。假使惡業(yè)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幸得人身,又幸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里受苦,不知經(jīng)幾多大劫?v出地獄,復(fù)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饑渴,喉中火然,不聞漿水之名,難得暫時之飽。從餓鬼出,復(fù)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v得為人,愚癡無知,以造業(yè)為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shù)十年,又復(fù)墮落。經(jīng)塵點劫,輪回六道。雖欲出離,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當(dāng)下成辦。所以張善和、張鐘馗,臨終地獄相現(xiàn),念佛數(shù)聲,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謂也。
凈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亦每每以宗教之論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即于現(xiàn)生了生脫死、超凡入圣之不可思議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彼以宗教之義為準,故致有此過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義,則其利大矣。
聰明人,多以明理悟心為志事,而不知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徑。念念若能相應(yīng),自可明理悟心。即使未做到,而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較彼明理悟心,唯斷煩惑,仍復(fù)輪回生死,了無出期者,已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脫死,必須到業(yè)盡情空地位方可。否則,夢也夢不著。唯凈土法門,若具真信切愿,加以志誠懇切念佛,則便可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一得往生,則已了生脫死,超凡入圣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別種法門,則斷難現(xiàn)生了脫,F(xiàn)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將來豈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
是以宜及早注意于此法也。凈土法門,一切世間事務(wù),均無所礙。但須各盡其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而已。
近來人每每好高務(wù)勝,稍聰明,便學(xué)禪宗、相宗、密宗,多多將念佛看得無用。彼只知禪家機語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廣大。而不知禪,縱到大徹大悟地位,若煩惑未凈,則依舊生死不了。相宗,不破盡我法二執(zhí),則縱明白種種名相,如說食數(shù)寶,究有何益。密宗,雖云現(xiàn)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決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則著魔發(fā)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須專志于念佛一門,為千穩(wěn)萬當(dāng)之無上第一法則也。(復(fù)姚維一居士書)
大矣哉,凈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當(dāng)遜其奇特。十念一念,即登不退,歷劫修證者,當(dāng)仰其高風(fēng)。普被上中下根,統(tǒng)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quán)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yè),得預(yù)補處。既此一生,證大菩提。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是以華嚴海眾,盡遵十大愿王。法華一稱,悉證諸法實相。如斯大力用,請佛共宣揚。若此極發(fā)揮,諸祖皆如是。誠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譚,一乘無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歷劫難逢。幸得聞熏,勉力修習(xí)。(凈土問答并序)
闡直指人心之法,令人親見本來面目,后世名之曰“宗”。是以宗之悟解為目,教之修持為足。非目則無由見道,非足則不能到家。宗家之教,即機鋒轉(zhuǎn)語,揚拳豎拂,或語或默,種種作用,皆悉就彼來機,指歸向上。真諦則一法不立,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也。俗諦則無法不備,所謂佛事門中,不舍一法也。教則真俗并闡,而多就俗說。宗則即俗說真,而掃除俗相。須知真俗同體,并非二物。
法身菩薩,未成佛前,皆須仗佛威力,何況業(yè)力凡夫!侈談自力,不仗佛力,其語雖高超,其行實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別。是故念佛人不可涉于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
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最直捷者,莫過于參禪。儻系上根,一聞千悟,得大總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者,末世實不多見。其他多多皆是錯認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錯誤,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雖得開悟,而歷劫以來之煩惱習(xí)氣,須以種種方便對治,令其凈盡無余,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圣。儻煩惱已斷若干,猶有絲亳未盡,則生死依舊莫出。若自當(dāng)做“識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以識得,而無煩惱可得,則可謂得道。此人已將生死根本斬斷,故能了生脫死。若識得而煩惱未斷,何能了生脫死耶。此人雖比不識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則可怕之至。此謂真開悟者。其以誤為悟者,更不須說矣。
良以參禪一法,乃仗自力法門。與念佛法門之利益,系啻天淵懸殊。念佛法門,乃如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yù)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己斷煩惱者,則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薩位。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謂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也。凈土法門)似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此以為成始成終之道。
詳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此無差別之心,虛靈洞徹,澄湛常恒,即寂即照,非有非空,絕凡圣之名稱,無生滅之幻象。離心緣相,故情識莫能測度,超文字關(guān),故語言未可形容。然如來智慧廣大,于法自在。善以語言,顯示離言之道,而且廣略適宜,各臻圓妙。是以大般若廣約佛法眾生法,以明心法,有六百卷之多。此經(jīng)略約心法,以明佛法眾生法。文僅二百六十字,而十法界因果事理,無不畢具。以約攝博,了無遺義。若約而言之,則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復(fù)為全經(jīng)樞鈕。再約言之,只一照字,便可法法圓彰,法法圓泯,彰泯俱寂,一真徹露。
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滅,非色非空。豎無初后之跡,橫絕邊表之形。不變隨緣,歷九界而不減。隨緣不變,證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徹,受用自在。直下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二無別。但由迷真逐妄,背覺合塵,致使生佛懸殊,苦樂迥異。
歲在丙午,予掩關(guān)于慈溪之寶慶寺。謝絕世緣,修習(xí)凈業(yè)。值寺主延諦閑法師,講彌陀疏鈔于關(guān)傍。予逐效匡衡鑿壁故事,于關(guān)壁開一小竇。不離當(dāng)處,常參講筵。從茲念佛,愈覺親切。佛號一舉,妄念全消。透體清涼,中懷悅豫。直同甘露灌頂,醒醐沃心。其為樂也,莫能喻焉。
一日,有客詣關(guān)而問曰,念佛一法,吾已修持二十余年。于生信發(fā)愿修行,非不真切。而業(yè)深障重,終未能到一心不亂境界。窺吾根性,祗合帶業(yè)往生。雖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翼。其能得之法,與所得之相,師其為我言之。予曰,三昧境相,唯證方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既未證,焉能宣說?凸陶埐患。
予曰,若論其法,必須當(dāng)念佛時,即念返觀,專注一境,毋使外馳。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返念自念,返觀自觀。即念即觀,既觀即念。務(wù)使全念即觀,念外無觀。全觀即念,觀外無念。觀念雖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須向者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謂也。
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應(yīng)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云散長空,青天徹露。親見本來,本無所見。無見是真見,有見即隨塵。到此則山色溪聲,咸是第一義諦。鴉鳴鵲噪,無非最上真乘;顫姖姂(yīng)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諸境,而了無一物。語其用,如旭日之東升,圓明朗照。語其體,猶皓月之西落,清凈寂滅。即照即寂,即寂即照。雙存雙泯,絕待圓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萬派。唯是一色,了無異味。無掛無礙。自在自如。論其利益,現(xiàn)在則未離娑婆,常預(yù)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語于門外漢,遭謗定無疑。又問,人于日用,普應(yīng)諸緣。何能觸目菩提,頭頭是道乎。答,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萬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萬境。若了心體本空,何妨該羅萬象。須知萬象如幻,生滅唯是一心。諸緣無縛,本自解脫。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心境一如,有何掛礙。不見華嚴事事無礙法界。所謂一一塵中一切剎,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塵覆互周,重重?zé)o盡無障礙。以故器界毛塵,云臺寶網(wǎng)。咸宣性海,悉演真乘。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覓一毛頭許不是道者,亦不可得。則法法頭頭,無非大寂滅場。心心念念,悉契薩婆若海。唯心妙境,唯境妙心,離四句,絕百非,絕待圓融,何可得而思議也哉。上來所說,如盲摸象。雖未離象,恐非全象。筆以記之,以質(zhì)諸親見之者。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皆隨眾生根性而說;蚱趵矶荒鼙槠跞簷C,或契機而不能徹契至理。凈土法門,其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無一法不從此法建立,無一人不受此法薰陶。倘如來不說此法,則末法眾生無一能于現(xiàn)生了生死者。
當(dāng)今之世,縱是己成正覺之古佛示現(xiàn),決不另于敦倫盡分、及注重凈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現(xiàn)于此時,亦當(dāng)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xùn)導(dǎo)。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yè)力之凡夫,現(xiàn)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余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yè)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yè)盡情空,現(xiàn)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
末世善知識,多多均主張凈土。以凈土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每有聰明人,稍明教義,或稍知禪理,便以通家自居,藐視念佛,謂念佛為愚夫愚婦之所為者。此皆不知自反,以知文義為實證之狂徒。定規(guī)說空行有,以身謗法,將來必墮三惡道,為愚夫愚婦念佛往生所憐憫,而莫能救濟也。
凈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jīng)藏者,尚且不信;說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xiàn)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深通經(jīng)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則棄佛力,以專主自力;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fā)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脫死也。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則決定肯認真修持;肯修持,則即可得往生之益。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發(fā)愿、縱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近來人每每好高騖勝。稍聰明。便學(xué)禪宗、相宗、密宗,多多將念佛看得無用。彼只知禪家機語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廣大。而不知禪?v到大徹大悟地位。若煩惑未凈。則依舊生死不了。相宗。不破盡我法二執(zhí)。則縱明白種種名相。如說食數(shù)寶。究有何益。密宗。雖云現(xiàn)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決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則著魔發(fā)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須專趣于念佛一門。為千穩(wěn)萬當(dāng)之無上第一法則也。
倘汝年己將至古稀。來日無多。若欲廣讀大乘經(jīng)論。則無此精神。無此智識。又復(fù)無此光陰。唯生信發(fā)愿。‘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是為無上第一勝妙法門。當(dāng)死盡偷心。一肩擔(dān)荷。決定可于現(xiàn)生。俯謝五濁。高登九品。又當(dāng)發(fā)大慈悲心。為一切相識者。說此法門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習(xí)。則自己功德愈加廣大矣。
- 上一篇:怎么念佛,才可以祛除雜念,得一心不亂
- 下一篇:八字命理不好的人,如何求美好姻緣?
- 持大悲咒有何禁忌?
- 精進念佛后家庭和事業(yè)為何會出現(xiàn)很多逆緣?
- 玄若法師答:為什么夜里持大悲咒會害怕?
- 元音老人:成佛的訣竅
- 楞嚴經(jīng)大致是在說什么?如何修楞嚴法門?
- 不孝有三是哪三個?不孝有三的含義是什么?
- 大悲咒問答
- 印光大師問答
- 佛咒問答
- 在夫妻臥室睡著后念佛,有罪嗎?
- 大安法師:家中佛堂的佛像應(yīng)如何擺放?
- 在家居士能看楞嚴經(jīng)或法華經(jīng)嗎?晚上能念地藏經(jīng)嗎?
- 地藏經(jīng)問答
- 妙量法師答:大悲咒當(dāng)手機鈴聲如法嗎?
- 心經(jīng)問答
- 大安法師問答
- 心里整天默誦楞嚴咒,方式對不對?
- 楞嚴咒問答
- 帕奧禪師答:天生有陰陽眼的人是否前生曾修行禪法?
- 南懷瑾問答
- 明一法師答:晚上能不能上香?為什么拜佛會哭?這是流淚佛?
- 星云大師問答
- 誦一部地藏經(jīng)能一起回向給在世去世的親人嗎?
- 念佛后,孩子的成績反而下降,是怎么回事?
- 金剛經(jīng)問答
- 舊財神像可以隨便丟掉嗎?該怎么處理?
- 養(yǎng)純白的貓是不是不吉祥?
- 佛前供水時需要打開供水杯的蓋子嗎?
- 因果問答
- 念佛問答
- 念大悲咒后感到胸中一朵蓮花盛開,這種感應(yīng)好嗎?
- 阿彌陀佛像可以佩戴嗎?有什么禁忌和需要注意的嗎?
- 星云法師答:運氣不好時如何轉(zhuǎn)運?
- 良因法師答:散念《心經(jīng)》將近一年,改念《地藏經(jīng)》可以嗎?
- 念完阿彌陀佛圣號后,是否需要回向?
- 怎么判斷人死后是否去了西方?去極樂世界有何標準?
- 印光大師:如何得金剛經(jīng)的真實利益?
- 給老父母、丈夫等念《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往生咒可以嗎?
- 大安法師答:家中爬蟲成災(zāi)怎么辦?
- 元音老人答:《金剛經(jīng)》說:‘無人相,無我相’。誰說誰聞?
- 回向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誦觀世音菩薩圣號時如何觀想?用觀想菩薩形象嗎?
- 佛教為什么有這么多法門,有區(qū)別嗎?
- 看恐怖電影時,明知所演皆是幻相,為何還是恐懼?
- “上報四重恩”的“重”怎么讀?
- 違五戒不殺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殺戒、不妄語二戒?
- 安樂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樣的嗎?
- 信愿念佛是專修,怎樣持咒念經(jīng)?
- 來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體是不持續(xù)的嗎?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嗎?
- 念佛號有沒有方向?
- 菩薩戒從善知識獲得,需要反復(fù)在佛像前自受嗎?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須要一心不亂,發(fā)菩提心才能往生嗎?
- 如何看待善知識,要如何依止世間的善知識?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積累廣大的福德嗎?
- 學(xué)佛人可以化妝嗎,學(xué)佛后化妝打扮是否如法?
- 發(fā)不起度眾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 佛菩薩圣誕時,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樣按儀軌做嗎?
- 何者是“心”?是六識嗎?如何定義、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養(yǎng),功德有差別嗎?
- 為什么拋妻棄子的男人不遭報應(yīng),反而過得很好?
- 可以重復(fù)受戒嗎?
- 學(xué)佛學(xué)偏了,是因為沒有真的深信嗎?
- 受五戒后犯了不飲酒戒和不邪淫戒,該怎么辦?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運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讓愿力大過業(yè)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審罪還是該請師父?
- 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卻很難?
- 小孩念佛怎樣回向?要回向嗎?
- 怎樣讓年輕人接受并歡喜聽經(jīng)聞法?
- 寺院為犯煞星順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順星?
- 為什么一念經(jīng)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對治?
- 念經(jīng)過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為什么要知母、念恩、報恩,對眾生有意義嗎?
- 親人去世后,皈依證怎么處理?
- 遇到假和尚化緣該怎么辦?
- 幻化出來的眾生有貪愛嗎?
- 大悲咒問答
- 印光大師問答
- 佛咒問答
- 地藏經(jīng)問答
- 心經(jīng)問答
- 大安法師問答
- 楞嚴咒問答
- 南懷瑾問答
- 星云大師問答
- 金剛經(jīng)問答
- 因果問答
- 念佛問答
- 虛云法師問答
- 元音老人問答
- 風(fēng)水問答
- 楞嚴經(jīng)問答
- 夫妻問答
- 妙法蓮華經(jīng)問答
- 李炳南問答
- 皈依問答
- 瑪欣德尊者問答
- 趙樸初問答
- 無量壽經(jīng)問答
- 婚姻問答
- 財富問答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 夢參法師問答
- 子女問答
- 藥師咒問答
- 禪修問答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問答
- 往生咒問答
- 往生問答
- 算命問答
- 藥師經(jīng)問答
- 阿彌陀經(jīng)問答
- 回向問答
- 佛經(jīng)問答
- 華嚴經(jīng)問答
- 蓮池大師問答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