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因果啟示 >

如何護持親人往生

  如何護持親人往生

  常隨

  俗話說:中年多變故。隨著我們成家立業(yè),逐漸步入中年之際,父母親也在不知不覺之中發(fā)蒼視茫、逐漸老邁了!眼見慈愛的雙親,一生為我們做牛做馬,辛苦備至,在遲暮之年,時日不多,卻仍然資糧未備、道業(yè)未成,身為子女的我們,內(nèi)心能不感到焦急萬分嗎?

  現(xiàn)代人多提倡“生涯規(guī)劃”,舉凡子女學業(yè),個人事業(yè),莫不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詳加計劃,細想,人生數(shù)十寒暑,如夢幻泡影般,匆匆而逝!我們肯為這短暫的“夢幻人生”,詳細規(guī)劃。卻少有人肯為那永恒莊嚴的往生道業(yè),做“生”涯規(guī)劃,這樣怎算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呢?尤其是我們最親、恩德最重的父母的道業(yè),更是要我們早日規(guī)劃、努力護持。所謂“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這是我們?nèi)找顾笈蔚模?/p>

  然而,親人能否往生,卻有其主、客觀因素,必須因緣具足,才得往生。所謂主客因素,就是往生者本人深信切愿執(zhí)持名號,家人平日盡心護持,臨終謹慎從事、如法助念;加上蓮友從旁幫忙、誠心助念。主客三方,因緣和合,如鼎三足,一定百不漏一,萬修萬人去了!

  如何護持親人往生,依時間的過程,略分平時、病后、臨終,三個階段來敘述:

  【甲】 平 時:

  一、陪做功課:認真、有恒地做好早晚課,是往生資糧的主要來源。老人體力較差,精神不繼,坐下來就容易打盹,而且氣力不足,要持續(xù)出聲念,也力有未逮。若子女能常陪老人家做功課,自己的功課不斷而父母道業(yè)有成,豈不一舉兩得!

  二、鼓勵散課:一般老人心常散亂,有的回憶過去、憂慮未來;有的擔心子孫,猜疑他人;瑣碎細事,常起煩惱。修學凈土,應當憶佛念佛,凈念相繼。平時常雜念紛飛,往生恐有障礙。如能鼓勵親人克數(shù)散課,紛散雜念,就能漸趨純凈。所謂“事父母幾諫”,這也是要子女勉力做去!

  三、行解相應:凈土法門著重信愿行,不一定要深入經(jīng)藏,但也要先行隨分解。父母年過半百,固然不須研經(jīng)學教,但對于佛法的大要,尤其凈土法門的要點,必須再三強調(diào),深烙腦海。如此方可使父母親人,痛念生死無常的苦楚而發(fā)菩提心,以深信切愿的志向而持佛名號。

  然而漫談無根,不如引經(jīng)據(jù)典。因此每天晚課后,不妨念一段經(jīng)文法語,再針對親人的情況引申對治。如此既有根據(jù),又機理雙契。至于所念的經(jīng)文法語,不必龐雜廣泛,但直指凈土宗要,言簡意賅即可,以下幾部提供參考:

 。ㄒ唬┯∽嫖拟n(或文鈔菁華錄):文鈔普被三根,大凡敦倫盡分,深信因果,專修凈業(yè),去障除病,內(nèi)容包羅萬象,卻又處處指歸凈土要義。可以說是近代人修學凈土、出離生死的無上妙方!

 。ǘ埵鎯敉廖模貉哉Z淺近而意旨深遠,內(nèi)容完備卻又簡潔扼要。詞語殷勤懇切,可謂剖心瀝血,又夾以事例法語,是一部事理完備的凈土宗概要。

  (三)無量壽經(jīng)四十八愿:知阿彌陀佛慈悲本愿,使親人的發(fā)心佛心相契合。尤其第十八愿十念得生愿,令一切念佛人,對往生生起無窮的希望與信心!

 。ㄋ模┭┕蠋熡嘘P(guān)凈土的開示如:雪廬老人凈土選集、新元講席貢言、凈土安心法門等。雪公老師一生專弘凈土,所說法要殷殷懇懇,毫無廢言;一字一句皆如暮鼓晨鐘,足以振聾發(fā)瞆,為往生西方的最佳導航。

 。ㄎ澹┩鷮嶄洠河绕涿鱾愒驴^的往生事例,都是當代蓮友大德,甚至有些是父母所認識的蓮友,讀來倍覺親切,容易生起“彼即丈夫我亦爾”能不精進奮發(fā)的志向!

  【乙】病 后:

  老人身體脆弱,而無常迅速,猶如石火電光,入道機緣卻往往稍縱即逝。因此子女對父母道業(yè)要念茲在茲,對父母的身體也要反應敏銳,一有病痛,就要有無常將至的心理準備,而迅速采取行動:

  一、告知病情:父母若得重病、絕癥,須委婉告知,不必一味隱瞞,致使措手不及。并且善加慰導,早為往生道業(yè),作最后沖刺!此時子女陪作功課要更密集,督導散課須更懇切。早晚課應加強發(fā)愿,及祈求臨終無障礙。

  二、啟請善友:啟請熟識知識蓮友,定期陪父母念佛,并開示祖師法語。這些開示與鼓勵,將如清涼劑般,不僅能消除病人的煩惱,也能使久病頹喪的身心,一次次的提振起來。

  三、勸慰發(fā)心:每個人宿生都有業(yè)習,今生也難免許多業(yè)障。再經(jīng)久病的折磨,更容易哀聲嘆氣、怨天尤人。如何針對父母的內(nèi)心障礙,加以對治化除,是病后開導的一大課題。這時須常引導父母發(fā)起三種心:

 。ㄒ唬懺悔心:令知這些病苦障礙,都是過去、今生,自己所造的罪業(yè),招感而來的。必須在佛菩薩、大眾前發(fā)露懺悔,不再怨天尤人。內(nèi)心懺悔清凈,念佛就容易感應。

 。ǘ菩提心:發(fā)菩提心,則心與佛氣氛相同,定能感應佛慈接引。因此勸父母發(fā)菩提心自念過去、今生父母仍輪回六道,其恩德未報,愿往生西方,再回入娑婆度父母家人及一切有緣人;并愿今生所受種種苦難,不愿他人再受;愿能往生再來度盡一切同受苦難的眾生等。

  (三)信愿心: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且能得聞凈土法門,此又難上加難!如此良好機緣,若今世不往生,一入輪回便萬劫不復,永難再遇得度機緣了!而西方極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上善聚會,清凈莊嚴。佛言所說,經(jīng)典所載,絕不騙人,況且往生前賢,多如牛毛,只要依經(jīng)典所說深信切愿,絕對可以往生,不必懷疑!

  四、依靠阿伽陀藥:久病之后家

  人往往病急亂投醫(yī),終日忙于找名醫(yī)、跑偏方,把病人當“藥櫥”、及“試驗品”。反而把最重要的念佛,求生西方最緊要的事,排在其次,或漠然視之!因此生活的步驟亂了,佛號也提不起來了,等到醫(yī)藥罔效,無常已至,措手不及,便瞞頇而逝,兩頭落空,真是令人惋惜!殊不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萬病總持,能一心念佛,壽未盡則病速愈,壽已盡則速往生。其中的輕重賓主,此時必須決然判明,不可混淆!才是真正求往生的人!甚至也有人平時念佛求生西方,病后卻反而對阿彌陀佛失去信心。而改念其他經(jīng)咒,忙于做其他法事,將終日練習的“看家本領”、“往生靠山”,束諸高閣。以為:“念佛不夠力,須再念其他!”平日八識田種下這種“不信”的種子,臨終如何依靠佛力往生?蕅益祖師說:“非信不足以啟愿,非愿不足以導行”,“信”立不住腳,“愿”、“行”當如何真切?而且雪公教化,師承印祖,莫不極力提倡,專修凈土,專念彌陀。諄諄教誨,言猶在耳!若病后亂了陣腳,雜亂無章,那么有師承,竟然變成了無師承,可貴的無價珠寶從此拋了!豈不大大可惜!

  五、溝通家人:平日即須度化其他家人,病后更要加強臨終助念的溝通。可將臨終三要、飭終須知等開示,拿出來與家人研討。對于重病、絕癥的安寧照顧,避免不必要的急救、無意義的延長生命等,要事先取得共識,以免其他家人,由于無知愚孝,反而障礙父母往生大事,將父母推溺于輪回大海。

  六、準備助念事宜:助念的場地,可先設想周全,力求莊嚴干凈,令往生者能安適,蓮友助念也方便自在。該準備的物品是否備妥完善?如:助念袋、扉子粉(斷氣后灑于床腳四周以防螞蟻)、佛像、掛勾(先釘好)、床、被等。都放在固定地方,交代清楚,緊急時馬上能取得。

  七、寫好“臨終緊急處理程序”:放在家中人人知道之處,并影印交待相關(guān)人等。內(nèi)容從病危助念場地的安排、助念物品的放置、到家人的電話,請求助念的單位、個人的電話等都一一寫清楚。以免緊急時,心慌意亂,掛一漏萬。若能事先啟請一、二位熟識、有經(jīng)驗的蓮友,當助念時的總干事,到時坐陣指揮,安排一切助念護持事宜,那就更加穩(wěn)妥了!

  【丙】臨 終:

  護持親人往生,到臨終時是最后成敗的關(guān)鍵。前面辛苦的鋪排,就是為了這時候能開花結(jié)果。也由于“平時”、“病后”的種種準備,“臨終”便自然能按部就班、水到渠成。

  一、依緊急處理程序,冷靜處理‥若誠心誠意為父母往生道業(yè),虔誠念佛,必蒙佛加被,內(nèi)心自然趨于平靜,不會過于哀傷而亂了方寸。

  二、助念排班:每班以一個半小時或兩個小時為原則。每班盡可能安排一位“值班干事”,擔任該班現(xiàn)場指揮以溝通家屬,護持亡者。凡是助念場地的空調(diào),通風、位置調(diào)度、引磬輪換、啟請慰導、排除障礙等周邊護持,都由值班干事指揮,以護持助念順利進行,達到最大的助念效果。

  三、注意適切的慰導:臨終適時的安慰、開導,可使親人生起深信切愿的心志。所以印祖臨終三要,第一便是“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而親人斷氣前固然要為他慰導,斷氣后,神識并不一定馬上離開。因此斷氣后數(shù)小時內(nèi),也須視情況慰導,但不必太頻繁,或慰導太久。

  四、家人投入:臨終是往生或輪回,千鈞一發(fā)的時刻。試想,這時的親人多么須要我們的幫助!

  因此,家人須萬緣放下,全力投入助念,不可將助念托給蓮友,而自己瞎忙于喪葬之事。因為家人與父母最親,念佛最能懇切!喪葬之事,不必急于一時,待助念完再辦理即可。家人助念也須排班,可采坐姿,不必定要長跪、或盤腿。因為如果不是久修習慣的人,必定腿痛而無法專心念佛。家人助念可坐在后排,或亡者腳下,以免動情哭泣,而影響亡者的正念。以上種種護持工作僅供參考,因各人家庭情況不同,因緣有異,未可一概而論。如何施行也須視個別狀況,加以增減。然而護持親人往生,有一不變原則——凡有益親人往生之事,不論大小,現(xiàn)在就盡力去做;凡有害往生之事,不論大小,現(xiàn)在就要盡力排除!

  彌陀經(jīng)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父母的福善因緣要早日籌辦,子女對父母的護持,則要直下承擔,付諸實行!光陰易逝,機緣難再,一旦父母不再,便成子女終生遺憾!誠然,往生有其主客觀因緣,但是,為者常成,行者必至;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為人子女的,但求恪盡心力,努力耕耘,但愿阿彌陀佛,憫我愚誠,垂慈接引,若父母能因此蒙佛哀憐攝受,往生西方,從此俯謝娑婆,永斷生死;與諸圣眾,共沐蓮池,把臂言歡,直趨無上佛果,豈不妙哉!愿與諸蓮友大眾共勉之!

  注:轉(zhuǎn)載自明倫雜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