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凈土中道實相菩提論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毗婆尸佛經(jīng)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
- 凈土修學導引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百喻經(jīng)》原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原文
- 凈土探微
- 彌勒凈土論【松本文三郎 著】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慈悲道場懺法
- 大乘無上續(xù)論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佛說七佛經(jīng)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般泥洹經(jīng)原文【西晉 白法祖譯】
- 般泥洹經(jīng)
- 中阿含經(jīng)
- 佛說千佛因緣經(jīng)
- 《賢劫經(jīng)》原文
- 安樂集
- 歧路指歸
- 清蓮飄香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凈土風光
-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 了然法師:入香光室
- 思歸集
- 導歸凈土
- 印光大師文鈔
- 李濟華居士遺集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凈土指導
林俠庵居士編述
△導師阿彌陀佛。于往中。四十八愿度脫眾生。第十八愿云。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第十九愿云。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發(fā)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fā)愿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F(xiàn)其人前者。不取正覺。第二十愿云。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誓愿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亦無可奈何。倘志稱名。誓求出離娑婆者。無一不蒙垂慈攝受。往生極樂國土。
△釋迦世尊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阿彌陀。今現(xiàn)在說法。又云。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卸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云。稱我本師阿彌陀佛。常須供養(yǎng)。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減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如來授手。頂告汝莫恐怖。來生我國。
△大勢至菩薩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F(xiàn)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凈土圣賢錄說。唐法焄大師。蒙文殊師利菩薩威神力。攝入五臺圣境。照見作禮。諸問修行要道。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時。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yǎng)三寶。;雙修。此之二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是諸法之王。照問。當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議。汝當憶念。勿令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zhuǎn)。語已。舒金色臂。摩照頂曰。汝念佛故。不久當證無上菩提。照受記矣。歡喜作禮而退。
△蓮池大師說。念佛者。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費力。默念易昏沉。只是綿綿密密。聲在于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又不可執(zhí)定;蛴X費力。則不防默持。或復昏沉。則不防高聲。雜念是病。念佛是藥。念佛正治雜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親切也。雜念起時。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雜念自息矣。
△徹悟大師說。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一大綱宗。一切行門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極穩(wěn)當。至極圓頓者。則無如以深信。愿持佛名號矣。所謂執(zhí)持名號者。即拳拳服膺之謂。謂牢持于心。而不暫忘也。稍或一念間斷。則非執(zhí)持也。稍或一念夾雜。則非執(zhí)持也。念念相續(xù)。無雜無間。是真精進。精進不已。則漸入一心不亂。圓成凈業(yè)一心不亂。乃凈業(yè)之歸宿。凈土之大門。未入此門。終非穩(wěn)妥。學者可勉哉!鹨徽鏋樯馈0l(fā)菩提心。學道之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號。為凈土正宗。三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現(xiàn)行煩惱。為修心要務(wù)。五以專持四重律儀。為入道根本。六以種種苦行。為修道助緣。七以一心不亂。為土歸宿。八以種種靈瑞。為往生驗證。以上八事。各宜痛講。修凈業(yè)者。不可不知。
△善導大師說。大圣憐。直勸專稱名字者。正由稱名易故。相續(xù)即生。若能念念相續(xù)。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愿相應故。不違故順佛語故。若舍專念。修雜念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鸱踩臨終。須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凈若得舍此幻身。超生善道。乃是稱意之事!鸱灿屑膊。但念無常。一心待死。囑看病問候人。凡來我前。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閑雜之話。若病重將終之際。不許有人哭泣。但同聲念佛。待氣盡方可舉哀。若得明解凈行之人。頻來策勵。實為大幸。用此法者。決定往生!鸱才R睡時觀西方勝境;蛴^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不得雜語雜想。亦不得求見瑞相。但辦專心。自有見時;虻Q佛號而睡。行者專取一法。不得雜用。務(wù)在久遠行之。必于凈土。功不唐捐也。
△覺明妙行菩薩說。心本無念。念逐想生。此想虛妄。流轉(zhuǎn)生死。當佑此一句阿彌陀佛。不從想生。不從念。有不著內(nèi)外。無有相貌。是盡諸妄想。與佛法身。非一非異。不可分別。如是念者。無煩惱塵勞。無斷無縛。止是一心。必得一心。方得名為執(zhí)持佛號。方得名為一心不亂。○念佛不能一心者。但息想定慮。徐徐念去。要使聲合乎心。心合乎聲。念久自得諸念澄清。心境絕照。證入念佛三昧。偈曰。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鹉罘痤A先當發(fā)大愿。愿生極樂。然后至誠懇切。稱于阿彌陀佛。必使聲緣于心。心緣于聲。聲心相依。久久不失。則入憶念三昧。
△紫柏大師說。念佛心真不真?彬炾P(guān)頭。只在歡喜煩惱處取證。其真假之心歷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歡喜煩惱中必然念念不間斷。是以煩惱也動他不得。歡喜也動他不得。二者既不能動生死境上。自然不驚怖。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彌陀佛便拋在腦后矣。如何能得念佛靈驗。若依我念佛。能于憎愛關(guān)頭。不昧此一句阿彌陀佛。而現(xiàn)前日用。不能受用。臨終不得生西方者。我舌根必然破爛。若不依我法行。則念佛無靈驗。過在于汝。與我無干!鹩謫枌W者云。汝念佛常斷否。答。合眼睡時便忘記了。師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一萬年也莫干。汝自今以后。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乃有出苦分。若睡夢中。不能念佛。忘記了。一開眼時。就痛哭起來。直向佛前叩頭懺悔。或念千聲或念萬聲。盡自家力量便罷。如此做三二十翻。自然大昏睡中。佛即不斷矣。
△截流大師說。念佛貴在一心亂。無間無雜。非必以快念多念為勝也。但不緩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著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猶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亂。亦不沉沒。如是持名?芍^事上能一心精進者也。
△印光大師說。念佛用功。最妙之方法。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注于佛名號。即攝意根?陧毮畹们迩宄。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耳根。此三根攝于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簾。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凈念。六根不攝雖則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紛飛難得實益。若能常攝六根而念是名凈念相繼。能常常凈念相。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矣!鹩牟回澩馐隆D罘鸩荒軐。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在額顱上。掛在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漿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yè)。無量無邊。假使惡業(yè)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今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里受苦。不知經(jīng)幾多劫。雖欲出。未由也已!鹉罘鹦牟粴w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于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鹚^十念記數(shù)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從一句至十句。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掏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真記為。難可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作兩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從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道霈大師說。念佛須信憶兩字。不離于心。稱敬二字。不離于口。往生凈土。須要有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不離心口。諸佛即佛即救。諸佛即度。心常憶佛?诔7Q佛。心常敬佛。始名深信!鹉罘饎(wù)使字字分明。句句相續(xù)。蓋不分明。即是昏。不相續(xù)即是散。一句佛號。歷歷現(xiàn)前。久之自然成就念佛三昧也。
△悟開大師說。開眼念佛。心易散動?砷]目念。當念佛時。將心放空。提起佛號。即念即聽。即聽即念。綿綿密密。行之久久。必有相應時也。但要字字從念頭上者實。句句從求生西方里出來。更有系念一法。在不念佛時。將念頭常掛在阿彌陀佛身上。心常清凈。不動不搖便是得力處。
△妙空大師說。念佛之人。勿雜惡念。于必經(jīng)之事。一過即舍。久之意地清凈。過事即有妙智觀察。此乃念佛。轉(zhuǎn)成智之謂也!鹚^隨順持名者;璩羷t經(jīng)行持。散亂則端坐持。或跪或立或。坐皆隨己便?偸挂痪浞鹛柌煌。此乃降伏心魔之要術(shù)也!鸩≌咚乐畽C也。死者凡圣凈穢之關(guān)也。病中當作死想。勸念佛名。決定待死。必有光明接引。往生西方。遂我往生之愿。若于病中。略一停念。則一切愛戀恐怖。煩惱安排。種種雜念。一齊現(xiàn)前。生死關(guān)頭。如何濟事。若病危時。但記取阿彌陀佛四字。于心勿忘可也。左右侍奉之人。亦宜將此四字。頻頻提醒。當知百劫千生。所有錯走之路。全在此時一念。斷得清楚。何以故。六道輪回。皆一念為主。若一念在佛。則形雖敗壞。而神不散亂。即隨一念而往生凈土矣。嗚呼。但記取阿彌陀佛四字于心勿忘可也。
△弘一大師說。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非是熱他人?纯摧喌轿。人生最后一段大事。豈可須臾忘耶。今為講述。如下所列。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身體悉皆放下。專一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yè)也。倘不如是放一切專一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愈。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冀病愈。妄生憂怖。不但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鸩∥粗貢r。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病已重時?梢圆环幰病S辔襞P病石室。有勸延醫(yī)服藥者。說偈謝云。阿彌陀佛。無上醫(yī)王。舍此不求。是謂癡狂。一句彌。阿伽陀藥。舍此不服。是謂大錯。因早日既信凈土法門。諄諄為人講說。今日患病。何反舍此而求醫(yī)藥?刹恢^為狂大錯耶!鹑舨≈貢r。痛苦甚刻者。切勿驚惶。因此病苦。乃宿世業(yè)障;蛞嗍寝D(zhuǎn)未來三途惡道之苦。于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自己所有衣服諸物。宜于病重之時。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如來贊嘆品所言供養(yǎng)經(jīng)像等。則彌善矣!鹑舨≈貢r。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yè)。一一詳言而贊嘆之。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后。承斯善業(yè)。決定生西!鹋R終之際。切勿旬問囑。亦勿閑談雜話?直粻縿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于健康時書寫。付人保藏!鹛茸匝杂逶「抡摺t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若言不欲;蜞淇诓荒苎哉摺=圆豁殢姙。因常人命終之時。身體不免痛苦。倘強為移勸沐浴更衣。則痛苦更當加劇。世有發(fā)愿往生之人。臨終為眷屬等移動擾亂。破壞其正念。遂至往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又有臨終可生善道。乃為他人誤觸。遂起嗔心。而牽入惡道者。如經(jīng)所載。阿耆達王死墮蛇身。豈不可畏!鹋R終時;蜃蚺P。皆隨其意。未宜勉強。若自覺氣力衰弱者。僅可臥床。勿求好看。勉強坐起。臥時。本應面西右脅側(cè)臥。若因身體痛苦。改為仰臥;蛎鏂|左側(cè)臥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強制!鸫蟊娎吣罘饡r。應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于病人臥室。令彼瞻視!鹬钪恕6嗌俨痪。人多者。宜輪班念。相續(xù)不斷;蚰盍;蚰钏淖。或快或慢。皆須預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今見助念者皆隨己意。不問病人。既己違其平日習慣及好樂。何能相隨默念。余愿自今以后。凡任助念者。于此一事切宜留意!饘こV钫。皆用引磬及小木魚。以余經(jīng)驗言之。神經(jīng)衰弱者。病時甚畏引磬及小木魚聲。因其聲尖銳。刺激神經(jīng)。反令心神不寧。若依余意。應免除引磬子木魚。僅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蚋臑閾舸箸姶箜啻竽爵~其聲宏壯。聞?wù)吣芷鹈C敬之念。實勝于引磬小木魚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須預先向病人詳細問明。隨其所好而試行之。或有未宜。盡可隨時改變。萬勿固執(zhí)!鸺纫衙K。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急為洗滌。必須經(jīng)過八小時后。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緊。惟愿廣勸同人。依此謹慎行之!鹈K前后。家人萬不可?蘅抻泻我妗D鼙M力幫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實益耳。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后。○頂門溫暖之說。雖有所據(jù)。然亦不可固執(zhí)。但能平時信愿真切。臨終正念分明者。即可證其往生。○命終之后。念佛已畢。即鎖房門。深防他人入內(nèi)。誤觸亡者。必須經(jīng)過八小時后。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諄囑切切記切記。)因八小時內(nèi)。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八小時后著衣。若手足關(guān)硬。不能轉(zhuǎn)動者。應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于臂肘膝灣。不久即可活動。猶如生人!鸱材罘鸬纫磺泄Φ。皆宜回向。普及法界眾生。則其功德乃乃能廣大。而亡者所獲利益。亦更因之增長。○吾人臨命終時。乃是一生之臘月三十日。為人生最后。若未將往生資糧預備妥穩(wěn)。必致手忙足亂。呼爺叫娘。多生惡業(yè)一齊現(xiàn)前。如何擺脫。臨終雖恃他人助念。諸事如法。但自亦須平日修持。乃可臨終自在。奉勸諸仁者?傄霸珙A備才好。
△凈土雜詠
修途十萬一毫端。何謂西方路渺漫。佛境不從心外見。真容多在定中觀。(古溪禪師)
西方故國早回還。人命無常呼吸間。有限光陰當愛惜。今生蹉過出頭難。(一元禪師)
千劫升沈事可嗟。須彌散骨亂如麻。于今始覺知慚愧。淚眼晨昏只憶家。(蓮侶居士)
最怕臨終神識迷。舌根堅硬氣難提。若非平日心專一。那得資糧助往西。(西一居士)
靜觀深時落日斜。了知極樂路非賒。十年浪子無歸處。一念回光便是家。(蘭臺居士)
輾轉(zhuǎn)因緣十二支。塵沙劫數(shù)了何時?胀趼废聞窕。雙淚潛流不自知。(樂園居士)
(注:空王即指阿彌陀佛)
稱一弘名哭一聲。聲聲哭向大慈尊。此回若不歸家去。六道何時得脫身。(戀西大師)
說著無常事事輕。饑餐渴飲懶經(jīng)營。一心不退思安養(yǎng)。萬善同歸憶永明。(楚石老人)
說著蓮邦兩淚垂。閻浮苦趣實堪悲。世間出世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夢東大師)
念念彌陀休背覺。心心極樂欲還鄉(xiāng)。何時得受清虛體。壽極河沙不可量。(省庵大師)
六時叩問黃金父。赤子飄零幾日歸。話到輪回無盡處。相看不覺淚沾衣。(中峰國師)
暫居此地非吾土。遙憶西方是我家。極槳人民無量壽。不將日月計年華。(實賢大師)
船上西來望故鄉(xiāng)。寶華池上晚風涼。飄零不耐歸心切。一片輕旛掛夕陽。(明本禪師)
夜長易得還鄉(xiāng)夢。歲暮難忘作客情。十萬億程安養(yǎng)國。寸心耿耿掛長庚。(恩齊老人)
深宵倚檻窺殘月。薄暮推窗望夕陽。客路伶竮久漂泊?嗲佛力早還鄉(xiāng)。(寸香齋主)
生死輪回望攝提。心酸徹腑痛沉迷;丶也淮徎ǚ。先送神歸落日西。(昱山法師)
人生百歲七旬稀。往事回觀盡覺非。每哭同流何處去。閑拋凈土不思歸。(梵琦禪師)
日夜思歸未得歸。天涯客子夢魂飛。覺來何處雁聲過。望斷故鄉(xiāng)書信稀。(楚石老人)
白露秋分涼透窗?屯居巫討浬彴。慈尊何日垂金臂。一片歸心夢不忘。(昱山法師)
六道輪回佛悲憐。特開方便念佛門。都攝六根凈念繼。命終生西是真言。(無名居士)
娑婆八苦實堪悲。修行念佛求出離。愿我命終生極樂。喜能帶業(yè)往生西。(無名居士)
論飭終念佛助生之重要
人生大事。莫過于生死。念佛助生。關(guān)系至巨。蓋一息不來。便屬后世。一念差錯。便墮輪回。故臨終正念。為念佛人往生極樂最要關(guān)頭。夫人臨命終時。四大分張。眾苦畢集。若非三昧久證。誠恐不易得之。況眷屬不明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壞彼之正念。此飭終念佛助生之應早為提倡也。助念云者。即助往生之謂也。蓋以行人當此時節(jié)。得人開導而輔助之。則欣厭早為提倡也。助念云者。即往生之謂也。蓋以行人當此時節(jié)。得人開導而輔助之。則欣厭心生。貪愛情息。耳聞佛名。心緣佛境。自可與佛感應道。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譬如怯弱之人。欲登高山。前有牽者。后有推者。左右有扶掖將護者。自不至半途而廢耳。即使平素不聞佛法之人。臨終蒙善佑識開導。令生信心。又為助念佛號。令彼隨大眾音聲;虺雎暷。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無一破壞正念。亦可往生。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故得此殊勝利益也。須知飭終念佛助人往生。關(guān)系最大。我今為他人助念。則他日人亦為我助念可得互助之益。彼人因我助念故。得生西方。日以此善因緣故。彼人當從西方侍佛來迎。助我得力。善莫大焉。普愿大眾同知此義。同依此行。同生極樂。同見彌陀。如是切禱也已。
林俠庵謹識
- 上一篇:百日念佛自知錄(一)
- 下一篇:入香光室(六)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guān)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