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入門知識 >

截流大師簡介

   截流大師簡介


  截流大師(1626-1682),清代高僧,中國凈土宗第十代祖師。俗姓蔣,名行策,號截流,清初順康間(今江蘇宜興)人。父名全昌,是宜興老儒,與憨山、蓮池、真可、藕益明末四大師是好友。憨山大師示寂后三年,一天晚上,全昌夢見憨山大師進臥室,隨后截流大師出生,是以其父為子取名為夢憨。時為明朝熹宗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

   截流大師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截流大師生長于書香門第,自幼飽讀佛典儒書,少時即顯其過人之處,喜好獨處思維,內(nèi)心時常萌發(fā)出家修行之志。待到父母相繼逝世后,時年二十三歲的截流大師,決意前往武林(今浙江杭州)理安寺投禮箬庵同通問和尚出家為僧。之后于問公座下修習(xí)禪定功夫,精進不懈,脅不著席地修了五年,終究參悟諸法本源。

  體悟教義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問公往生后,截流大師到報恩寺。該寺的息庵瑛法師修凈土法門,于是勸導(dǎo)大師也修凈業(yè),并為大師講凈土法要,而使其對凈土法門有了深入了解。后又遇錢塘樵石法師,引導(dǎo)大師修學(xué)天臺教觀。并同入于凈室,共修法華三昧。通過名師的教導(dǎo)加之大師自身本具的宿智,使得截流大師對于天臺教義體悟無遺,達到了理事園融,通達無礙的深妙境地。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大師三十九歲時,自覺宗門教下之修法理論皆有深意,然而探其本源,但覺無能超乎凈土教法者。應(yīng)當(dāng)修行凈業(yè),歸心凈土。遂發(fā)愿求生西方,并結(jié)茅屋于杭州法華山西溪河渚間,號之為“蓮庵”。專一其心修持凈業(yè),精勤念佛,晨昏禮誦凈土經(jīng)典,精勤稱念彌陀佛號。如是精進修行,歷經(jīng)六載,終得念佛三昧,深悟凈土要義。

  共修法會

  康熙九年(公元1670),截流大師進住虞山普仁院(今江蘇常熟),開始依靠自身的修行經(jīng)驗與影響力,接引大眾共修凈業(yè),倡導(dǎo)興建蓮社,并發(fā)起集眾七日念佛的共修法會。七日之中大眾同心念佛求生凈土,此種行法,使得許多社會不同階層的居家學(xué)佛念佛人士,雖不能長期住于廟宇之內(nèi)修行,亦可在短時內(nèi)共修凈業(yè),大眾同修念佛法門,同愿求生西方凈土,此種行法可謂是清代以降“打念佛七”之濫觴。
 
  截流大師對此七日念佛行法而作文開示說:“七日持名念佛,貴在一心不亂,無間無雜。非必以快念多念為勝,但不緩不急,密密持法,使心中一句佛號,歷歷分明。著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猶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亂,也不沉沒,如是持名念佛,可謂事上能一心精進者,于事上能一心精進念佛,則往生必有份。若能進而體悟念佛之理,以達理一心精進念佛,是則事理圓融,往生無礙,且品位自高。”

  示寂西歸

  截流大師常住普仁院達十三年之久,直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七月九日漠然示寂,世壽五十七歲,僧臘三十有五!凈土圣賢錄》記載大師往生后的奇異情景:“時有孫翰者,病死一晝夜復(fù)蘇,曰:吾為冥司勾攝,系閻羅殿下,黑暗中,忽睹光明燭天,香華布空,閻羅伏地,迎“西歸大師”。問大師何人?云“截流”也!吾以師光所照,遂得放還。同日,有吳氏子病死,逾夕復(fù)活,具言所見亦如翰言。”大師一生以弘傳凈宗為己任,孜孜不倦地自行化他,所作殊特因行,必感勝妙果報,佛光接引往生西方。是則閻羅伏地迎接。孫翰等所見之西歸大師自是截流大師無疑。

  經(jīng)驗總結(jié)

  截流大師在浙江杭州法華山“蓮庵”的六年,是專修凈土法門時期,而于普仁院的十三年,則是其弘傳凈教時期。前期是自修自度,后期則是以教化大眾度他為業(yè)。截流大師在自度度他的過程中,以自身的修持體驗加上對凈土經(jīng)典的研習(xí),從而總結(jié)出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