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在家修行 >

為什么說佛弟子持戒也是在敦倫盡分?

明朗法師:為什么說佛弟子持戒也是在敦倫盡分?

為什么說我們佛弟子持戒也是在敦倫盡分?

  弟子有佛弟子的要求和規(guī)范。五戒、菩薩戒三皈依,最基礎的就是三皈依,你不能隨著外道去學。如果說宣揚一些外道的東西,你連一個佛弟子的敦倫盡分都沒有做好。你受了五戒就有五戒的戒律,受了菩薩戒就有菩薩戒的戒律,必須按照戒律來行持,如果違背了,你就沒有敦倫盡分。我們大家不要覺得這個戒律對我們是一個負擔、是多余的。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太重,煩惱心、身口意的種種行為我們自己是做不了主的,那就必須要用一個“倫”(敦倫盡分的“倫”)來約束你,你該這么做。

  比如我們世間居士,你成了家,有了小孩,這個小孩你肯定要管,這注定是你的責任。你現(xiàn)在要皈依、學佛、受五戒,這是你自己愿意受持的,沒有人硬逼著強迫你受,是自發(fā)自愿的來受這個五戒、菩薩戒。因此,你就必須遵守,如果違背了,過失是非常大的。這些我們在學戒的過程中,都需要加以學習。那么戒律的真實義趣,就是要我們把自己的全身心融入到身口意的種種規(guī)矩里來,改掉和消融我們的習氣。所以蕅益大師講:學道別無實法,變化氣質,克除習氣而已。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們在座的各位,有的喜歡吃零食(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毛。,一上街就要到超市里買一大堆。但是,你如果受了八關齋戒的話,下午就不能吃東西了,是不是在克制你的習氣呢?慢慢的時間久了,你對這些零食自然而然的就不想吃了。特別是我們受了菩薩戒的,在長齋月的一個月里,中午過后都不能吃東西,你這個買零食吃的習慣,是不是這一個月就在克制了?到第二個月你的這個習氣慢慢地消退。

  如說我們有時候喜歡說是非,菩薩戒里有一條不能說四眾過,你說了就犯戒,這就是告訴你,讓你慢慢地改自己的習氣。我們有的人愛賭氣、愛計較,佛法就說我們要修慈悲心(五停心觀里就有),并告誡我們瞋恨心的過失在哪里。佛的教言就是讓我們克除習氣,佛法的戒律對我們的道業(yè)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五戒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條都是不能做的。如果你遇到這種對境,真正能持好五戒的話,先不說你的發(fā)心,就事論事,單單為了持戒而持戒,你本身得到的果報是什么?是人天的果報。當然如果你是發(fā)菩提心來受持這個五戒的話,那你可以得到往生凈土、甚至成就佛道的功德,這與你的發(fā)心有關系。

  我們還有一種習氣,就是心浮氣躁,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氣。我們?yōu)槭裁磳W法、念佛或者做事,很多時候就是覺得不相應,不相應的一個前提基礎就是我們這個心是處在一種躁動不安的狀態(tài)當中的,所以這個時候去念佛、去看書,你都會是東翻一本書、西翻一本書,東看一看、西看一看,時間就這么浪費了,總覺得自己進步不大,這源于我們這種心浮氣躁的習氣,導致躁動不安,而佛法教我們要心平氣和。所以蕅益大師說:“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敗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養(yǎng)情。”這是說什么呢?就是世出世事一切法,我們都敗在哪里呢?敗于忿躁心,而且是對別人沒有慈悲心。我們現(xiàn)在就是要用慈悲心去養(yǎng)育我們的德行,以忍辱去安息我們的心靈,改變我們的氣質,所以戒律非常重要。我們佛弟子必須高度重視戒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倫啊!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如是生凈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