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眾生不能自在解脫的原因

如覺法師:是什么讓眾生不得自在?眾生不能自在解脫的原因

  在眾生生命世界里,煩惱痛苦總是與生俱來,它消彌了的快樂,增長了業(yè)力,從而令世間眾生無法看清自我,總在滾滾紅塵中隨波逐流,于六道中流浪生死,不得自在解脫。其原因何在呢?

  佛在《楞嚴經(jīng)》中曾對弟子們說了兩點原因:“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第一點,強調(diào)了眾生無法解脫的原因在于無時無刻不是將當下攀緣心當作自我,并通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不斷地攀緣外境,執(zhí)我和我所見的事物,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物增長貪念,對不喜歡的事物則生起嗔恨。因此有了選擇分別,有了善惡業(yè)行,而成為眾生流浪生死、不得解脫自在的肯本原因。

  第二點,則強調(diào)修學者因不知道攀緣心并不是本真心性,它不過是有生滅的前塵影像,也就是虛妄之像。當構(gòu)成人的五蘊散失時,此攀緣心也必然滅失。當中只有心性是不生不滅的,一切虛妄皆依附于上,如鏡子上的灰層,依鏡而存在,但鏡體不會受其染,其覺照之性不會失去。

  就如瀑布與波浪從現(xiàn)象上看是瀑與波,但其本質(zhì)都離不開水,當眾生用攀緣心去認識它的時候只能看見瀑布與波浪的暫有之現(xiàn)象,而看不清它的本質(zhì)。就如《法華經(jīng)》中窮子喻所說,由于窮子不知道身上有無價寶珍故四處乞討,受貧困之苦,只有知道身有無價寶珠后才能免貧困之苦,修學人也只有明了人人本具之真如本性后,才能除去攀緣,去除妄像之塵垢,遠離煩惱,不為業(yè)力所轉(zhuǎn),而得自在解脫。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法海甘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