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貧窮何來?富貴何來?何為大善?

\

  當佛在世的時代,印度有一位慳吝的越難長者,他家里非常有錢,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敵國”、“富甲天下”的形容最為恰當,因此方圓幾十里的土地對他來說只是小數(shù)目而已,因為他家中珍藏了數(shù)不清的珠寶,更有金庫、銀庫、珍珠庫、瑪瑙庫等,雖然越難長者是那么的有錢,可是他卻是一位非常慳吝的人,不但是有益社會的事不做,還對于別人行善布施,皆嗤之以鼻,更取笑那是傻人才做的傻事,所以越難長者一毛不拔的作風在印度當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雖然有人批評越難長者,但是他仍然我行我素,不予理會,還下了一道命令給守門的人說:“從今以后不管是什么人,不論是什么事,只要是化緣或募捐、乞討,一概不準他們進來,因為我絕不會捐一毛錢或一粒米,如果有人強行進來就把他摔出去,知道嗎!”

  隔了不久越難長者又怕小偷來偷珠寶、飛鳥來啄稻米、老鼠來吃米糧,所以就在房中四邊及上方,都想盡辦法布網(wǎng)防范,連一只蒼蠅都不能飛進來,自己也很少出去,因為他擁有太多的財物,舍不得離開它們,又貪生怕死。

  但貪生怕死的人最后也是要死,有一天越難長者生病快要死了,就把兒子叫到病榻前,對兒子說:“看來我的病是不會好了,大概再過幾天就會死了,可是我放不下家中的錢財,所以我特別交待你,當我死了之后,不論什么人來化緣或募捐、乞討,你都不要給他們,也不要讓他們進來,更不要去做什么慈善事業(yè)及公益事業(yè),因為那是傻瓜才做的事,只要你聽我的話,我留下的錢財,你們世世代代不用做事都花不完,知道嗎!”

  越難長者的兒子叫旃檀,旃檀聽完父親的囑咐之后,就真的遵照他的話去做,命守門的人,對任何人都不能施舍,如果有人來化緣、募捐、乞討,就不客氣的趕走他們。

  隔了不久,越難長者死了,死了之后因為慳吝成性,心性毫無光明,“貪”性成“貧”,“瞋”性成“瞎”,所以在業(yè)力的纏縛下,轉(zhuǎn)生在舍衛(wèi)國一個貧窮的家庭,母親又是一位瞎子,想不到生下來這個小孩也是瞎子,正所謂生盲。

  等到小孩十二歲時,她的母親就告訴他:“你已長大了,但你生下來就是瞎子,瞎子是找不到工作做的,為了生活,你只好去當乞丐了,現(xiàn)在我交給你一支竹桿,一幅碗筷,一個袋子,你自己去討飯吃。”

  盲兒于是遵奉母命,離開了母親出去乞討,有一天他來到了旃檀家內(nèi),此時旃檀在里面知道有人闖進來,于是大怒呼叫守門人,守門人聽到主人呼叫,知道是乞丐闖入,一氣之下就抓住盲兒的衣領(lǐng)往門外一摔,摔得盲兒頭破血流。

  這件事發(fā)生后,有人去告訴佛陀,佛陀早已知道這是盲兒的果報——前世做惡因,來世得惡果。于是就來到旃檀的家門前。

  在不得已之下,才使出佛光佛力加被旃檀及盲兒,讓旃檀看到自己的父親已經(jīng)轉(zhuǎn)世成為盲兒,讓盲兒知道自己前輩子就是那位家財萬貫的越難長者。

  佛陀又問:“你有很多的錢財,可是你曾受用嗎?”

  盲兒回答說:“我一點也沒受用,轉(zhuǎn)世又當乞丐而且還是一個瞎子。”

  佛陀于是開示說:“這就是慳貪的結(jié)果。”在旁的旃檀聽了之后,恍然大悟,也了解到慳貪的果報,于是就不再慳貪了,不但參與慈善事業(yè)、公益事業(yè),更護持佛法,扶窮濟貧、修持佛法,最后終于得到初果的果位,死后升天享受福報。

  貪是貧的因,貧是貪的果;舍是富的因,富是舍的果。

  有些人對這句話,很不以為然,他們以為貪才能富有,施舍才會貧窮。

  其實這就是錯了,世人大都相信命運的,相信八字的,但是八字從何而來,當然是從宿世所做所為的紀錄而來,所以有人勞勞碌碌過一生,有人生病吃藥過一生,有人富貴榮華過一生,有人清閑悠游過一生,有人縮衣節(jié)食度日,有人吃喝享用不完,這是什么道理,這乃是宿世所做所為,今世所得所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