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地獄是什么?阿鼻地獄與無間地獄一樣嗎?
無間地獄是什么?阿鼻地獄與無間地獄一樣嗎?
無間地獄與阿鼻地獄是一樣的。無間地獄,又叫阿鼻地獄,是八大地獄中最苦的一個,由平等王管理。此獄罪人所受之苦,無有間歇。凡犯五逆罪者,墮生此獄。
墮入無間地獄的,都是極惡的人,犯了極重的罪,就被打入無間地獄。在無間地獄之中,永遠沒有任何解脫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絕無其他感受,而且受苦無間,一身無間,時無間,行無間。在無間地獄之中,猛火燒人,所以也叫“阿鼻焦熱地獄”。
無間地獄的五種“無間”
一、趣果無間:命終之后,直接墜此獄中,無有間隔。無論你是貴賤富貴、中國人外國人,你只要造了五逆十惡的重罪,自然就會墮到無間地獄,這種無間就不分別你的富貴貧賤,乃至于是人間天上,對一切有情眾生都平等。
二、受苦無間:墜此獄,直至罪畢出獄,其間所受之苦無有間斷。你到了阿鼻地獄,你就是動經(jīng)塵點劫就在那里受苦無間,一切受苦的刑具很多,受完這個刑具再受那個刑具。
三、時間無間:劫之間,相續(xù)而無間斷。那個時間很長,而且沒有一刻的間隙。
四、命無間:劫之間,壽命無間斷。壽命極長,動則百千萬億劫,而且一日一夜萬死萬生,相續(xù)而無間斷。
五、身形無間:地獄縱橫八萬四千由旬,身形遍滿其中而無間隙。這個地獄的面積很大,或者縱廣八萬四千由旬,那一個人在地獄,一個人就充滿這么大的地方,很多人在那里也充滿,各個地獄眾生都感覺到唯我一人在這里受罪受苦。
佛教辭典對“無間地獄(阿鼻地獄)”的解釋
《佛學常見辭匯》對無間地獄的解釋
。ㄒ唬o間地獄,受苦沒有間斷的地獄,為八熱地獄之一。
(二)阿鼻地獄,八大地獄之一,又名無間地獄,即是受苦無間斷的地獄,也是造極重罪的人死后所墮落的地方。
《三藏法數(shù)》對無間地獄的解釋
謂有罪眾生,至彼受苦,無有間歇,故名無間。此于八熱中又為最重之獄也。成實論明五種無間:一者,趣果無間。謂有極重罪者,即向彼獄受其果報,無有間歇。二者,受苦無間,謂至彼獄受諸痛苦,無有間歇。三者,時無間。謂至彼獄受苦,時節(jié)無有間歇。四者,命無間。謂彼地獄,壽命一中劫,無有間歇。五者,形無間。謂彼地獄受罪眾生,生而復死,死已還生,身形無有間歇也。(一中劫者,二十小劫為一中劫也。)
《俗語佛源》對無間地獄的解釋
梵語(avicinaraka),譯為“阿鼻地獄”,意為“無間地獄”。唐·道世《諸經(jīng)要集》卷十八謂:「彼處恒受苦受,無喜樂間,故名無間。」阿鼻地獄在地獄中品位最下、受苦最慘而沒有間歇。阿鼻地獄的大苦果是由“五逆”、“十惡”等大惡業(yè)所感召的!独m(xù)高僧傳》卷八載,周武帝“滅佛”時,唯有慧遠抗聲謂:「陛下今持王力自在,破滅三寶,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揀貴賤,陛下安得不怖!」后亦用以形容極端困苦的處境。如宋·司馬光《禪門六偈》一:「憤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鋒;終朝長戚戚,是名阿鼻獄。」(李明權)
《佛學大辭典》對無間地獄的解釋
。ㄒ唬o間地獄,(界名)八熱地獄之一。梵云阿鼻旨(Avīci),造五逆罪之一者,即墮于此,一劫之間,受苦無間,故名無間地獄。無間有五種之義:一趣果無間,終此身直墮于彼無間隔也。二受苦無間,受苦無間斷也。三時無間,一劫之間,相續(xù)而無間斷也。四命無間,一劫之間,壽命無間斷也。五身形無間,地獄縱橫八萬四千由旬,身形遍滿之而無間隙也(此五義,大部補注以為成實論之說而引之,諸師皆效是,然成實論無此義,于五無間條下辯之)。
成實論八曰:「次身受報,故名無間!梗ǔ蓪嵳搩H此一義耳)。
俱舍論十一曰:「此贍部洲下過二萬,有阿鼻旨大捺落迦,深廣同前,謂各二萬。故彼底去此四萬逾繕那,以于其中受苦無間,非如余七捺迦受苦非恒,故名無間。(中略)有余師說,阿鼻旨中無樂間苦,故名無間!
。ǘ┌⒈堑鬲z,(界名)阿鼻為地下之牢獄,故曰地獄。在此地下之最底,余大地獄重迭其上。見俱舍論世間品。止持音義曰:「阿鼻,此云無間。觀佛三昧經(jīng)云:阿言無,鼻言救。成論明五無間:一、趣果無間,舍身生報故。二、受苦無間,中無樂故。三、時無間,定一劫故。四、命無間,中不絕故。五、形無間,如阿鼻縱廣八萬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滿故。此五無間,乃造五逆業(yè)者報之!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四依法
-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人生苦短,應學會善待自己
-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去?
- 佛教的世尊是誰?
- 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人生自然會越過越快活
- 如何在修行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在家修行]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四依法
- [佛學常識]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在家修行]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佛與人生]人生苦短,應學會善待自己
- [佛學常識]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明海法師]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漢傳人物問答]如何平衡努力和舍,怎么判斷自己已經(jīng)足夠努力了?
- [人物故事]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在家修行]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去?
- [生活故事]施者的放下
- [佛經(jīng)故事]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佛學常識]佛教的世尊是誰?
- [妙法蓮華經(jīng)]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綠茶]乾隆與龍井茶的故事
- [漢傳人物問答]怎樣觀察自己內心的念頭?
- [佛化家庭]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