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佛教僧人剃度原因及佛教僧鞋里的秘密

佛教僧人剃度原因及佛教僧鞋里的秘密

佛教僧人剃度原因

  剃發(fā)的風俗在古代印度,就是對犯了重罪的人最大的一種懲罰方式。當時如果誰的頭發(fā)被剃掉了,會被認為是自己的奇恥大辱。佛陀為了舍棄這種矜貴之心,在出家時自己拔下利劍剃除了自己的須發(fā),后來佛教也把剃發(fā)代表斬斷煩惱,把剃度作為出家的一個標志。所以現(xiàn)在但凡出家都必須要剃度,即修行不一定要出家,但出家,是一定要落發(fā)的。

  而落發(fā)原因,有以下四種解釋:

 。1)落發(fā)以去除世俗的煩惱:頭發(fā)有“煩惱絲”的稱謂,是說眾生頭上的頭發(fā),代表著他們心里的煩惱和欲望、虛榮和感情,所以常有“剪去三千煩惱絲”的說法。佛家認為,頭發(fā)是人和世間種種煩惱的聯(lián)系,剃發(fā)就可切斷人與世俗煩惱的聯(lián)系,去除了這些煩惱,方為佛門中人。

  (2)落發(fā)以切斷親情牽掛:古人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有絲毫損傷”。身體上的一切,包括頭發(fā),都是父母賜予的,一定要好好愛護,不能損害,否則就是對父母的不敬,對父母的不孝,所以對頭發(fā)看得很重。而剃發(fā),則表示決心切斷對父母親人的牽掛,一心修行。

 。3)落發(fā)以示擺脫俗世不良習性:世人有種種不良的生活習性和心態(tài),如懶惰、無情、冷漠、驕傲、怠慢等等,為了表達脫離這些不良習性的決心,用落發(fā)這種行動來警示自己,也讓他人對自己有所監(jiān)督。

 。4)落發(fā)以區(qū)別其他教派:相傳,佛祖釋迦牟尼覺悟成佛,開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廣收門徒。因為佛祖最初對迦葉等五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發(fā),表示愿意接受他們做自己的弟子。而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為了區(qū)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佛教徒們紛紛剃發(fā),以至于后來,剃發(fā)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此外,出家人剃光頭是為了斷除對色身的執(zhí)著,且剃除頭發(fā),還可以節(jié)省相當?shù)臅r間,便于打理、清凈干爽、愉悅身心,用以修道

佛教僧鞋里的秘密

  因為印度地處熱帶,所以一般人都以為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期,僧尼們是不曾穿用鞋子的。其實不然,根據(jù)相關考證與經(jīng)文記載,古印度的佛教僧尼們,是準許穿用鞋子的。而我國地域?qū)儆跍睾貐^(qū),人們?yōu)榱擞,當然更需要穿鞋子了?/p>

  僧人的每只鞋子上面,左邊三個洞右邊三個洞,為的是讓出家人低頭看得破。但是人在諸多欲望面前卻很難看得破,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的眼睛只緊緊盯著自己渴求的東西時,是很難低下頭來看的。

  禪宗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里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著找接班人。一日,他將兩個最得意的弟子叫到面前,這兩個弟子一個叫慧明,一個叫塵元。高僧對他們說:“你們倆誰能憑自己的力量,從寺院后面懸崖的下面攀爬上來,誰將是我的接班人。”慧明和塵元一同來到懸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而生畏的懸崖,崖壁極其險峻陡峭。身體健壯的慧明,信心百倍地開始攀爬,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上面滑了下去。慧明爬起來重新開始,盡管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還是從山坡上面滾落到原地;勖魃允滦菹⒑螅珠_始攀爬,盡管摔得鼻青臉腫,他也絕不放棄……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慧明屢爬屢摔,最后一次他拼盡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時,因氣力已盡,又無處歇息,他重重地摔在一塊大石頭上,當場昏了過去。高僧不得不讓幾個僧人用繩索,將他救了回去。

  接著輪到塵元了,他一開始也是和慧明一樣,竭盡全力地向崖頂攀爬,結果也是屢爬屢摔。塵元緊握繩索站在一塊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試一次,但當他不經(jīng)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繩索,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頭向著山下走去。旁觀眾僧都十分不解,難道塵元就這么輕易地放棄了?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只有高僧默然無語地看著塵元的去向。塵元到了山下,沿著一條小溪流順水而上,穿過樹林、越過山谷……最后沒費什么力氣就到達了崖頂。當塵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時,眾人還以為高僧會痛罵他貪生怕死、膽小怯弱,甚至會將他逐出寺門。誰知高僧卻微笑著宣布將塵元定為新一任住持。眾僧皆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塵元向同修們解釋:“寺后懸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處低頭下看,便可見一條上山之路。師父經(jīng)常對我們說“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就是教導我們要知伸縮退變的啊。”高僧滿意地點了點頭說:“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籠之內(nèi),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粉身碎骨。”然后高僧將衣缽錫杖傳交給了塵元,并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攀爬懸崖,意在堪驗你們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礙,順天而行者,方是我中意之人。”

  世間之人,執(zhí)著于勇氣和頑強者不在少數(shù),但是往往卻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樣,并不能達到心中向往的那個地方,反而摔得鼻青臉腫,最終一無所獲。在己之所欲面前,我們?nèi)鄙俚氖且环莸皖^看的淡泊和從容。低頭看,并不意味著信念的不堅定和放棄,只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和回旋的余地。人,越是急于完成什么,越是太在意得失,那么巨大的壓力和恐懼就會束縛你的手腳,離你的目標就會越來越遠,理想也將遙不可及。所以,不妨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得失放得開一些,名利看得輕一些,讓生命充滿淡泊的恬適和達觀的從容,唯有看破,方能“水窮之處待云起,危崖旁側覓坦途”。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