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僧人剃度原因及佛教僧鞋里的秘密
佛教僧人剃度原因
剃發(fā)的風俗在古代印度,就是對犯了重罪的人最大的一種懲罰方式。當時如果誰的頭發(fā)被剃掉了,會被認為是自己的奇恥大辱。佛陀為了舍棄這種矜貴之心,在出家時自己拔下利劍剃除了自己的須發(fā),后來佛教也把剃發(fā)代表斬斷煩惱,把剃度作為出家的一個標志。所以現(xiàn)在但凡出家都必須要剃度,即修行不一定要出家,但出家,是一定要落發(fā)的。
而落發(fā)原因,有以下四種解釋:
(1)落發(fā)以去除世俗的煩惱:頭發(fā)有“煩惱絲”的稱謂,是說眾生頭上的頭發(fā),代表著他們心里的煩惱和欲望、虛榮和感情,所以常有“剪去三千煩惱絲”的說法。佛家認為,頭發(fā)是人和世間種種煩惱的聯(lián)系,剃發(fā)就可切斷人與世俗煩惱的聯(lián)系,去除了這些煩惱,方為佛門中人。
。2)落發(fā)以切斷親情牽掛:古人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有絲毫損傷”。身體上的一切,包括頭發(fā),都是父母賜予的,一定要好好愛護,不能損害,否則就是對父母的不敬,對父母的不孝,所以對頭發(fā)看得很重。而剃發(fā),則表示決心切斷對父母親人的牽掛,一心修行。
。3)落發(fā)以示擺脫俗世不良習性:世人有種種不良的生活習性和心態(tài),如懶惰、無情、冷漠、驕傲、怠慢等等,為了表達脫離這些不良習性的決心,用落發(fā)這種行動來警示自己,也讓他人對自己有所監(jiān)督。
(4)落發(fā)以區(qū)別其他教派:相傳,佛祖釋迦牟尼覺悟成佛,開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廣收門徒。因為佛祖最初對迦葉等五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發(fā),表示愿意接受他們做自己的弟子。而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為了區(qū)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佛教徒們紛紛剃發(fā),以至于后來,剃發(fā)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此外,出家人剃光頭是為了斷除對色身的執(zhí)著,且剃除頭發(fā),還可以節(jié)省相當?shù)臅r間,便于打理、清凈干爽、愉悅身心,用以修道。
佛教僧鞋里的秘密
因為印度地處熱帶,所以一般人都以為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期,僧尼們是不曾穿用鞋子的。其實不然,根據(jù)相關(guān)考證與經(jīng)文記載,古印度的佛教僧尼們,是準許穿用鞋子的。而我國地域?qū)儆跍睾貐^(qū),人們?yōu)榱擞斎桓枰┬恿恕?/p>
僧人的每只鞋子上面,左邊三個洞右邊三個洞,為的是讓出家人低頭看得破。但是人在諸多欲望面前卻很難看得破,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的眼睛只緊緊盯著自己渴求的東西時,是很難低下頭來看的。
禪宗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里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著找接班人。一日,他將兩個最得意的弟子叫到面前,這兩個弟子一個叫慧明,一個叫塵元。高僧對他們說:“你們倆誰能憑自己的力量,從寺院后面懸崖的下面攀爬上來,誰將是我的接班人。”慧明和塵元一同來到懸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而生畏的懸崖,崖壁極其險峻陡峭。身體健壯的慧明,信心百倍地開始攀爬,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上面滑了下去;勖髋榔饋碇匦麻_始,盡管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還是從山坡上面滾落到原地;勖魃允滦菹⒑,又開始攀爬,盡管摔得鼻青臉腫,他也絕不放棄……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慧明屢爬屢摔,最后一次他拼盡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時,因氣力已盡,又無處歇息,他重重地摔在一塊大石頭上,當場昏了過去。高僧不得不讓幾個僧人用繩索,將他救了回去。
接著輪到塵元了,他一開始也是和慧明一樣,竭盡全力地向崖頂攀爬,結(jié)果也是屢爬屢摔。塵元緊握繩索站在一塊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試一次,但當他不經(jīng)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繩索,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頭向著山下走去。旁觀眾僧都十分不解,難道塵元就這么輕易地放棄了?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只有高僧默然無語地看著塵元的去向。塵元到了山下,沿著一條小溪流順水而上,穿過樹林、越過山谷……最后沒費什么力氣就到達了崖頂。當塵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時,眾人還以為高僧會痛罵他貪生怕死、膽小怯弱,甚至會將他逐出寺門。誰知高僧卻微笑著宣布將塵元定為新一任住持。眾僧皆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塵元向同修們解釋:“寺后懸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處低頭下看,便可見一條上山之路。師父經(jīng)常對我們說“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就是教導我們要知伸縮退變的啊。”高僧滿意地點了點頭說:“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shè)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籠之內(nèi),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粉身碎骨。”然后高僧將衣缽錫杖傳交給了塵元,并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攀爬懸崖,意在堪驗?zāi)銈冃木,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礙,順天而行者,方是我中意之人。”
世間之人,執(zhí)著于勇氣和頑強者不在少數(shù),但是往往卻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樣,并不能達到心中向往的那個地方,反而摔得鼻青臉腫,最終一無所獲。在己之所欲面前,我們?nèi)鄙俚氖且环莸皖^看的淡泊和從容。低頭看,并不意味著信念的不堅定和放棄,只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和回旋的余地。人,越是急于完成什么,越是太在意得失,那么巨大的壓力和恐懼就會束縛你的手腳,離你的目標就會越來越遠,理想也將遙不可及。所以,不妨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得失放得開一些,名利看得輕一些,讓生命充滿淡泊的恬適和達觀的從容,唯有看破,方能“水窮之處待云起,危崖旁側(cè)覓坦途”。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yīng)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zhuǎn)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習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guān)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yīng)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guān)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yīng)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什么叫隨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辦?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師父名字嗎?
- 低調(diào)做事,認真領(lǐng)會悲、智、和、敬的精神
- 可以躺著聽經(jīng)嗎?
- 如斯的覺性
- 最早的居士是誰?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其他漢傳法師]怎么才能把現(xiàn)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其他漢傳法師]為什么做了這么多的供養(yǎng)卻沒有功德?
- [紅茶]工夫紅茶為什么叫工夫紅茶?
- [禪宗公案]什么是道?清凈之水
- [生活故事]和尚也會打電話
- [哲理故事]量大才好做事,樹大方能遮陰
- [佛與人生]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佛學常識]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佛源法師]投胎是個大問題,信愿堅固就不會走錯路
- [夢參法師]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綠茶]金山翠芽屬于什么茶?鎮(zhèn)江金山翠芽的產(chǎn)地與特點
- [禪宗文化]禪偈是什么意思?
- [哲理故事]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
- [佛經(jīng)故事]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佛與人生]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yīng)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佛學常識]生理期和孕婦能去寺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