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在我們還未針對問題作出分析之前,要請您且先看看,一些關(guān)于佛教與科學十分驚人的巧合:
古人普遍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佛卻說地不是方的,而是圓的,佛經(jīng)中叫做“地輪”。此事后來科學發(fā)達了,測知地的確是圓的,叫做“地球”。
《華嚴經(jīng)》和《梵網(wǎng)經(jīng)》等記載,華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無盡。
近代世界著名的數(shù)學家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數(shù)理證明宇宙是四度空間的連續(xù)體,認為宇宙是膨脹的,而且是極其宏大乃至無窮無盡的。他引用“相對論”來說明質(zhì)量與能量所表現(xiàn)的一個靜的宇宙和一個動的宇宙,兩者間的錯綜組合,形成了變化莫測的宇宙。這與佛教所說的重重無盡的宇宙觀,相當接近。
佛教所謂的“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就包含著十億個小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現(xiàn)代的天文學已探測到在銀河系中,有著本身發(fā)光如同太陽的恒星近十億個,這與佛教所說,十分接近。
浩瀚的宇宙空間,還有數(shù)不盡、算不清的河外星系。佛經(jīng)也說,世界無量,眾生無量。
一九六八年,英國劍橋大學天文物理學家安東尼?休伊什研究小組的成員喬斯林·貝爾,發(fā)現(xiàn)了自外太空發(fā)射的神秘電波訊號,這和以往星球所發(fā)出的穩(wěn)定訊號不同的是,貝爾接收到的訊號是脈動的,是一種每隔十五秒固定顯現(xiàn)一次的影像。于是許多人都相信她找到了外太空生物存在的證據(jù)。根據(jù)該小組的歸納,這種脈動電波是來自距離地球二百光年的一個自轉(zhuǎn)的星球。由于她的這個發(fā)現(xiàn),使得休伊什與其指導教授馬丁·賴爾爵士獲頒一九七四年的諾貝爾天文學獎。
佛教把宇宙分為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即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色界即已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身的眾生所住的世界;無色界即連色身亦無但住心識于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
現(xiàn)代科技通過電子光學望遠鏡,已可探視到太陽系之外有銀河系、河外星系,及搜集到與我們的宇宙不同的第二宇宙(反物質(zhì)宇宙)及第三宇宙(性質(zhì)不明)所射出的電波,甚至已截收到來自五十億光年遠距離的星球電波!
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壞、空。
英國/劍/橋/大學的宇宙物理學家弗列德/霍助教授,1949年發(fā)表論文說明宇宙的起源。他認為星球與銀河系可能有開始、進化和終結(jié),宇宙中每一星球,在其一生中均進行著一種周而復(fù)始的循環(huán),即在大爆炸之后又重新組合。此外,魯汶大學教授劉梅特爾創(chuàng)導而為多數(shù)科學家信服的原始爆炸學說,也認為宇宙有起源、發(fā)展和毀滅的過程,這一理論也已成為當代宇宙科學的基礎(chǔ)理論。凡此種種,莫不與佛教的宇宙觀相一致。
有一次,佛坐在恒河岸邊,他的弟子取了一缽水給他,他告訴其弟子:“一缽水中,八萬四千蟲(喻為無數(shù)多)。”此事直到十五世紀末葉,科學家發(fā)明了顯微鏡,以之向水中一看,這才發(fā)現(xiàn)里面的確存在密密麻麻無數(shù)的細菌。
最可貴的是,佛教指出宇宙一切萬有,都是“緣起性空”。
“緣起”就是眾緣和合而生起,也就是一切都由各種的條件組合而生而有的意思;“性空”則是說凡是依靠眾緣的組合而生而有的事物,都沒有真實的自體,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證諸事實,宇宙萬有,的確樣樣皆緣起性空,就以人體為例,佛教說人體乃由地(固體)、水(液體)、火(溫度)、風(氣體)四大元素所組成,F(xiàn)代的化學說,一個成人的身體,是由大約16%的碳,8%的氫,3%的氮,1.5%的鈣,1%的磷,0.5%的其他元素,再加上70%的水所組成。
再者,科學家又用化學的方法,將一切的物體分解之后,得出許多微細的粒子叫做“分子”,它是由更小的粒子“原子”構(gòu)成的,因此科學家們得出一個結(jié)論,就是一切的物體,最初都由同質(zhì)或異質(zhì)的原子(后來又發(fā)現(xiàn)在最微小的原子之中,尚有電子、質(zhì)子、量子)結(jié)合而成分子,然后再由分子構(gòu)成一切的物體。科學家們的此一結(jié)論,不正是證明佛教之所說:一切萬有,小至微塵,大至宇宙,無一不是緣聚則生(有),緣散則滅(空)的嗎?
以上所舉之數(shù)據(jù),在在說明,科學越進步,就越能證明佛教的正確性。單單一個“緣起性空”,就把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實相,一語道破,也使到一切皆由神或上帝所創(chuàng)造的神話,都無立足之地。難怪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文豪、大詩人泰戈爾要說:“我認為釋迦牟尼佛乃世上最偉大的圣哲!”又英國近代著名的數(shù)學家、哲學家和舉世公認為最杰出的邏輯學家的羅素也說:“各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世人一定會感到很驚奇,佛祖釋迦牟尼現(xiàn)身人間,根據(jù)“世界佛教友誼會”于一九五〇年在錫蘭(即今之斯里蘭卡)科倫坡舉行第一次會議時,公認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涅槃于公元前五四三年,也就是說佛乃降生于距離今天約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古代,這比中國的老子、孔子更早。那時沒有現(xiàn)代數(shù)學、物理學,也沒有先進的科學儀器,佛又憑什么竟能對宇宙的一切一清二楚呢?
假如您是一位對佛教素有研究的人,自然就不會感到驚奇了,因為您明白佛是一位世出世間(世間和超世間)的大圣人,佛眼洞視一切,看到一切,他對宇宙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所以能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把事實真相說出來。
科學的精神在于撥開現(xiàn)象探索真理,而佛教早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打破現(xiàn)象的世界,揭開宇宙與人生的秘密了。
所以盡管現(xiàn)代科技日新月異,到了叫人目眩之境地,然而就今日太空科學所發(fā)現(xiàn)的宇宙真相來看,尚屬粗淺。佛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說人類只不過是地球的過客而已,人類生死往來的范圍是三千大千世界,而大千世界又其數(shù)無量。但我們的科技,直到今天,莫說相等于一個銀河系,就連銀河系中的太陽系都還未能搞清楚,乃至早已發(fā)現(xiàn)的九大行星(近年科學家又打破九大行星概念,把原本的冥王星排除在大行星之外,成為八大行星),也沒有哪一位科學家能把它的事實真相說得清楚,往往后說推翻前說,至今依然眾說紛紜。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有二:
其一,我們的地球,在太空中,只如一粒微塵,人類要從地球上去證實大千世界,實屬不可能。
其二,再偉大的科學家,也只是一介凡夫而已,他們沒有神通,更沒有佛眼,根本不能像佛那樣親眼看到宇宙的事實真相,只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物理和科學儀器來作分析、歸納、推演,這就難免一知半解,莫衷一是了。
總之,沒有身歷其境,如何能說出其真相呢?這就是科學家難以突破的困境。這也就是佛教合乎科學又超乎科學的地方。
佛陀在二千六百多年前,就已向世人介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了,說極樂世界就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離此十萬億佛土(一佛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但放眼看看我們現(xiàn)代的科技,連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都搞不清楚,更遑論離此十萬億佛土之外的極樂世界了。在現(xiàn)階段若硬要科學證實極樂世界,無異“緣木求魚”,那是絕不可能的事。
對于科學至今尚不能證實的極樂世界,我們又憑什么來確認它的存在呢?在博大精深的佛法里面,有一個教人如何衡量和判斷事物之有無的“三量”:
一、現(xiàn)量。即不用意識思索,單憑直覺就能證知的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如人手接觸到火,就能立刻肯定它的存在。
二、比量。當見到遠處有煙,就知其處必有火,或聽到隔壁有說話的聲音,就知其處必有人。
三、圣言量,又名圣教量,即由圣人(指佛)的言教,或圣人所說的經(jīng)典,才知確有其事。正如極樂世界,要不是由佛介紹和推薦,我們根本無從獲知在廣漠無邊的太空中,竟有如此一個既奇異又美妙的世界存在一樣。
此“三量”乃佛教的“因明學”,亦即現(xiàn)代人所說的“邏輯學”,它亦相等于現(xiàn)代哲學思維方式的“辯證法”。但現(xiàn)代“邏輯學”和“辯證法”,就缺少了佛教所特有的不但放諸四海而皆準,而且歷萬古而常青的“圣言量”,所以兩者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就是憑著這種佛教所特有的、且又充滿真知灼見的圣言量,而堅信西方確有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的。
我們之所以對這種圣言量信心十足,毫不懷疑,另外還基于以下幾個理由:
第一,著名的《金剛經(jīng)》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佛絕對是一位講真話、講實話、所講皆符合事實真相、不講騙話、不講自相矛盾的話的大圣人。
第二,在佛陀向世人推介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時,在場聽經(jīng)的人,有許多是十方來的大菩薩,如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以及未來佛彌勒等等,此外尚有許多的大阿羅漢,他們皆具六神通,皆能親見親到極樂世界,如果是佛信口開河,無中生有,決定瞞不過他們的。
第三,佛有“廣長舌相”,此相乃佛三十二相之一,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伸出舔到鼻尖,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而釋迦佛即是如此。除了佛,世間誰有此能耐呢?如果連佛的話都不信,還有誰的話可信呢?
我們還常聽人說,未曾親眼看到就相信便是武斷。對此,另一位著名的佛教學者方倫居士答得好,他說:“大家都沒有天眼,不曾看見過極樂國,也都沒有神通,不曾到過極樂國,所以不應(yīng)執(zhí)定極樂國為有,若執(zhí)為有,便是武斷,這話是對的。但是,沒有天眼和神通的人,若執(zhí)定極樂國為無,是不是也武斷呢?既是不曾看過到過,怎么可以遽說為無呢?就因為大家都是凡夫,所以說有說無,都沒有資格,這樣就要遵從圣言量,以佛所說為依歸了。自己既無通慧,佛言又不相信,那就成為天下最頑固的絕物了。”
看了上面我們所舉的科學越進步就越能證明佛教的正確性的數(shù)據(jù),再加上佛充滿真知灼見的圣言量,極樂世界到底是“有”還是“無”的問題,相信您必已找到答案了吧!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zhuǎn)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jīng)]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shù)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jīng)]《壇經(jīng)》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